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55013)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董炎明胡晓兰陈丹梅杨雪慧曾尔曼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理学

主题

  • 6篇液晶
  • 6篇热致液晶
  • 4篇液晶性
  • 4篇分子
  • 3篇热致液晶性
  • 3篇接枝
  • 3篇壳聚糖
  • 2篇动力学
  • 2篇树状分子
  • 2篇氢键
  • 2篇自组装
  • 2篇自组装行为
  • 2篇组装行为
  • 2篇吸湿
  • 2篇向列相
  • 2篇接枝壳聚糖
  • 2篇保湿
  • 2篇保湿剂
  • 2篇CTV
  • 1篇动力学研究

机构

  • 1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1篇董炎明
  • 7篇胡晓兰
  • 6篇陈丹梅
  • 5篇曾尔曼
  • 4篇杨雪慧
  • 3篇杨柳林
  • 3篇申丙星
  • 3篇赵雅青
  • 3篇李燕杰
  • 2篇汪剑炜
  • 2篇葛强
  • 2篇毕丹霞
  • 1篇曾志群

传媒

  • 4篇厦门大学学报...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化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B...

年份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状分子接枝壳聚糖的合成与热致液晶性被引量:3
2007年
甲壳素/壳聚糖是拥有多个反应性官能团的天然多糖,而树状分子则是一类可以在分子水平上控制和设计大小、形状、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化合物,将其作为侧链通过接枝反应引入到壳聚糖主链上有望获得新型的天然高分子液晶材料.我们利用经典的收敛法合成了DOBOB酸(3,4,5-三[对-(十二烷氧基)苄氧基]苯甲酸)树枝状分子,并且以对甲苯磺酰氯为催化剂,在吡啶/无水氯化锂的溶剂体系中将其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链上,产物的化学结构经红外1、H-NMR1、3C-NMR以及元素分析表征验证.通过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研究表明,这种树枝状分子接枝壳聚糖化合物同时具有热致和溶致液晶性,是一种全新的壳聚糖衍生物液晶.
葛强曾尔曼杨柳林赵雅青胡晓兰董炎明
关键词:壳聚糖树状分子接枝热致液晶
用马赛克形貌装饰法研究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的向错和分子指向矢分布被引量:1
2009年
选用香兰素为原料,采用传统的三聚成环法,合成了两种碗形CTV系衍生物——CTV-1和CTV-2,前者的外围基团是—OCH3和—OCH2CH3,后者的外围基团是—OCH3和—OCH2COOCH3.两种碗形CTV分子均是热致液晶,呈现向列相典型的粒状织构和单微区的均匀织构,还观察到规则美观的马赛克形貌,每块矩形马赛克的尺寸为数十微米数量级,多次升降温循环能重复出现和消失.发现马赛克形貌实质上是在冻结的向列相织构上结晶化并收缩龟裂而装饰出来的光学图案.通过扫描电镜的研究,观察到马赛克形貌是由片晶组装而成的,每块马赛克就是一块矩形的多层片晶,多层片晶由单层片晶堆积而成.直接观察到片晶的组成单元是直径约1微米的微纤,而微纤应当是束状的碗形分子柱.马赛克形貌装饰在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上,通过这种新方法观察到s=+1(δ=0和δ=90°)和s=±1/2多种点向错和Nèel微区壁等周围的分子指向矢分布情况.说明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与一般向列相有类似的液晶行为,但取向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碗形分子柱,或者由碗形分子柱组成的束(即微纤),而不是碗形分子本身.碗形分子柱起了一般向列相中棒状分子的作用,所以本文以一个新名称"碗形分子柱状向列相"BCN(Bowlic Columnar Nematic)来表示这种不同常规的向列相.
董炎明陈丹梅曾尔曼胡晓兰曾志群
关键词:热致液晶向错
含烷氧外围基的CTV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奇偶规律液晶行为的研究
早在198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旅美华裔林磊博士就首次提出了三维液晶碗状分子的概念,作为一维、二维液晶分子的尺度的逻辑延伸.他于1982年在中国的《物理》杂志上叙述了对碗状分子的预测.所谓Cyclotriveratryl...
陈丹梅董炎明胡晓兰
关键词:CTV热致液晶性
文献传递
三类(树状分子-接枝-多糖)的液晶性研究
树状分子接枝多糖赋予了多糖许多新的性质,是现在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但就我们所知,有关树状分子接枝多糖的研究涉及了合成方法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方面,但尚未发现有液晶性以及自组装方面的研究.
董炎明赵雅青葛强曾尔曼胡晓兰
关键词:树状分子热致液晶溶致液晶
文献传递
透明质酸与两种甲壳素类新保湿剂的吸湿/保湿动力学被引量:8
2007年
分别研究了透明质酸与两种甲壳素类新保湿剂在RH81%和RH43%时的吸湿动力学特性,以及在RH43%时的保湿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它们的吸湿和保湿行为均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均达0.999以上.表明它们的吸湿过程主要受化学作用的控制.
汪剑炜毕丹霞杨柳林董炎明
关键词:透明质酸壳聚糖衍生物吸湿保湿动力学
两种新碗形分子的合成及其纤维状晶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以香兰素为原料,采用三聚法合成了2种外围脂肪族基团碳数分别为3和5的环三亚藜芦基(cyclotriveratrylene,CTV)系衍生物碗形分子——CTV-3和CTV-5,其中,用先关环后衍生化的合成路线克服了因CTV-5的外围基团太长、分子对称性不好而无法用传统方法合成的难题。产物的化学结构经1H NMR、13CNMR、质谱以及元素分析确认。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纤维状晶叠加在碗形分子的向列液晶织构上。纤维状晶是从液晶态冷却时形成并装饰在原液晶织构上的一种结晶形态。通过SEM测定,观察到纤维状晶实际上是由厚度约为100~200nm、宽度为2~5μm的无限长的单层片晶组成的多层片晶,而片晶则是由直径约为100nm的微纤组成的。微纤可以推断是碗形分子柱的束状聚集体。
曾尔曼陈丹梅董炎明胡晓兰
关键词:热致液晶
一种新型碗状液晶的合成设计及热致液晶性表征被引量:1
2008年
碗状的CTV(cyclotriveratrylene)系衍生物主要由三聚法合成,即以香兰素为原料,先制备所需结构的单体衍生物,再进行三聚关环的方法,但该方法无法合成具有较大外围基团的CTV衍生物.新设计了先关环后衍生化的合成路线,成功地合成了一种含较长脂肪链外围基团的新CTV衍生物-CTV-Ⅲ.产物的化学结构经1H-NMR1、3C-NMR、质谱以及元素分析表征验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台偏光显微镜和小角激光光散射的研究表明,CTV-Ⅲ具有热致液晶性,在其液晶温区内呈现向列相,称为碗状液晶向列相(BN相).CTV-Ⅲ的升温相变序为:G 70℃Cr 87℃BN100℃I.
陈丹梅董炎明申丙星杨雪慧李燕杰曾尓曼胡晓兰
关键词:CTV热致液晶
一种新型高效保湿剂的吸湿保湿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高效的保湿剂,N-羧丁酰基-O-羧甲基壳聚糖(CB-CMCS),其吸湿保湿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重点研究了该保湿剂和透明质酸的吸湿保湿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够很好的描述两种保湿剂的吸湿行为,相关系数均达0.999以上,由此说明它们的吸湿过程主要受化学作用的控制.
汪剑炜毕丹霞杨柳林董炎明
关键词:吸湿保湿动力学
壳寡糖和聚丙烯酸的自组装行为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壳寡糖和聚丙烯酸在共同溶剂水中的自组装行为.两种聚电解质之间不仅存在库仑力,而且存在相当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在超声波作用下,能形成亚微米尺寸的球形自组装聚集体,并利用动态光散射的方法和透射电镜研究了这种自组装微球的尺寸和形态.
曾尔曼杨雪慧陈丹梅申丙星李燕杰董炎明
关键词:壳寡糖聚丙烯酸氢键自组装
可溶性“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芳香化合物的吸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利用环氧氯丙烷的双官能团,将环糊精接枝到壳聚糖分子链上.对合成条件进行探索,合成了可溶于稀酸的"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并利用紫外光谱初步研究了该产物对几种芳香化合物的吸附.
赵雅青杨雪慧董炎明
关键词:壳聚糖Β-环糊精可溶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