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德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0YD17)

作品数:5 被引量:36H指数:4
相关作者:祁兴芬李栋刘富刚更多>>
相关机构:德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德州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碳排放
  • 4篇农田
  • 4篇农田生态
  • 4篇农田生态系统
  • 3篇碳吸收
  • 2篇低碳
  • 2篇生态系统
  • 2篇
  • 1篇低碳背景
  • 1篇低碳经济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足迹
  • 1篇节能
  • 1篇节能减排
  • 1篇灰色关联
  • 1篇灰色关联分析
  • 1篇负价值
  • 1篇村居
  • 1篇碳足迹

机构

  • 5篇德州学院

作者

  • 5篇祁兴芬
  • 1篇刘富刚
  • 1篇李栋

传媒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德州市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依据1991~2010年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碳吸收量、碳吸收强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385.16~836.77)×104 t、6.67~15.4t.hm-2,小麦、玉米碳吸收量占80%的绝对优势,棉花、蔬菜也占有一定比例。农业投入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化肥引起的碳排放所占比例为57.93%,农膜引起的碳排放量增加趋势明显,变化范围为2.26~12.23×104 t。碳足迹由16.77×104 hm2增加至21.20×104 hm2后又减少到15.86×104 hm2,碳足迹强度变化范围为0.29~0.41hm2.hm-2;农田种植投入产生碳足迹比例中,氮肥施用产生碳足迹比例最大且呈减少趋势;复合肥、农膜产生碳足迹呈增大的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1.97%~15.53%、6.41%~21.10%.
祁兴芬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碳足迹
基于节能减排的农村居民生活碳排放研究——以德州市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量化德州市农村居民的直接、间接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及其变化,得出德州市农村居民直接碳排放量为0.643 t CO2/人;间接碳排放量与其相当,为0.558 t CO2/人,呈增加的趋势,其中食品、居住、交通是其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李栋祁兴芬刘富刚
关键词:节能减排碳排放农村
基于低碳经济的山东省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估算被引量:4
2013年
依据2001—2010年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山东省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德州市2001—2010年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总量呈增加的趋势,且2004年以来增加的趋势较明显;小麦、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碳吸收量明显高于其他农作物,棉花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吸收量不高;2001—2010年,由于德州市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农作物,碳排放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不同县市由于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特色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碳排放;在这3种途径的碳排放过程中,化肥施用过程中碳排放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呈减少的趋势;2001—2010年德州市碳吸收量为6.35×107 t,碳排放总量为4.53×106 t,碳吸收量远远大于碳排放量,说明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
祁兴芬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
区域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为例被引量:19
2013年
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山东省为例采用生态经济学方法估算农田生态系统的正、负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1年农田生态系统正、负价值均呈增加的趋势,正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加55.2×108元,环境污染产生负价值最大,变化范围在174.94×108~299.35×108元之间;化肥、农药产生负价值呈减少趋势,地膜产生负价值比例逐年增加。2011年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空间差异,正服务价值最高的是临沂市,负价值中菏泽市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济宁、德州等水资源消耗最大;水资源利用、作物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农药、化肥的施用对农田服务产生正价值,又影响到农田服务的负价值。
祁兴芬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负价值灰色关联分析
低碳背景下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本研究依据2001-2010年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及农业投入等数据,对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汇进行估算并分析变化情况,并探讨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德州市2001-2010年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吸收总量呈增加的趋势;小麦、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吸收量明显高于其他农作物;2001-2010年德州市碳排放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不同县市由于农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特色的差异,造成碳排放也不相同;五种途径碳排放过程中,化肥施用过程中碳排放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呈减少的趋势;2001-2010年德州市碳吸收量远远大于碳排放量,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碳汇功能。碳源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德州市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与小麦、玉米、棉花的产量有正相关;农用化学品投入和燃料动力使用以及耕作灌溉管理均显著正相关。
祁兴芬
关键词: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碳排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