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2A506)

作品数:9 被引量:87H指数:5
相关作者:徐伶玲顾晋郑树安广宇吴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海宁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直肠
  • 8篇直肠肿瘤
  • 8篇肿瘤
  • 8篇肠肿瘤
  • 7篇结直肠
  • 7篇结直肠肿瘤
  • 5篇直肠癌
  • 5篇结直肠癌
  • 5篇肠癌
  • 2篇外科
  • 1篇蛋白
  • 1篇低位前切除
  • 1篇毒作用
  • 1篇多相筛查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浆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隐血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海宁市中医院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徐伶玲
  • 2篇安广宇
  • 2篇顾晋
  • 2篇吴静
  • 2篇郑树
  • 1篇张梦文
  • 1篇马莹
  • 1篇彭亦凡
  • 1篇熊斌
  • 1篇潘宏达
  • 1篇葛维挺
  • 1篇王林
  • 1篇余捷凯
  • 1篇张苏展
  • 1篇蔡善荣
  • 1篇陈丽荣
  • 1篇黄彦钦
  • 1篇张文娟
  • 1篇沈永洲
  • 1篇王建伟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肿瘤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癌症进展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便隐血定量检测仪和胶体金试纸用于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比较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比较大便隐血定量检测仪和胶体金试纸用于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于2011年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省海宁市许巷镇取9000名40—74岁调查对象,分别用大便隐血定量检测仪和胶体金试纸两种方法,按产品说明,对调查对象同一次大便用不同的采便管采两个样本进行检测。以定量检测仪测得血红蛋白浓度≥100ng/ml,以及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带显色为隐血阳性标准。对筛选出的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对病变患者行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方法检测隐血阳性率及一致性,以及结直肠癌和腺瘤的阳性预测值和人群检出率。结果9000名对象中最终有6475(71.9%)名调查对象按要求同时送检了两份大便样品。定量检测仪和胶体金试纸阳性例数分别为319(4.9%)例和146(2.3%)例,其中双阳性患者45例(Kappa值=0.168,95%CI:0.119—0.217);阳性者中分别有184(57.7%)例和89(61.0%)例完成结肠镜检查。自动定量检测仪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阳性预测值与胶体金试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动定量检测仪检出的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例数(26例,人群检出率为0.402%)大于胶体金试纸法检出例数(10例,人群检出率为0.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31,P〈0.01)。结论大便隐血定量检测仪用于筛检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效果可能优于胶体金试纸,但尚需进一步证实。
黄彦钦张梦文沈永洲马浩清蔡善荣张苏展郑树
关键词:肿瘤多相筛查结直肠肿瘤
循环微小RNA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在结直肠癌中已经发现多种微小RNA(miRNA)表达异常,推测其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比mRNA更稳定地存在于血液中,使循环miRNA有望成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可以指导结直肠癌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价的肿瘤标志物。
徐伶玲吴静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标记
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4年
结直肠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靶向药物的出现为晚期结直肠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的两类药物在晚期结直肠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应用抗EGFR靶向药物治疗一线和二线晚期结直肠癌时,患者需要进行RAS检测以筛选出最有可能获益的患者;而对抗EGFR治疗有效的患者建议使用多种预后标志物。此外,VEGF通路的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应用可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徐伶玲安广宇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靶向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浆hsa-miR-150和hsa-miR-37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筛选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微小RNA(microRNA,miRNA),并寻找与临床特征相关的miRNA。方法:通过TaqMan Human Micro RNA Array检测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6例健康体检者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29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中对TaqMan Human Micro RNA Array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血浆差异表达的miRNA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变化倍数>1.0,P<0.05的条件下初步筛选得到16个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差异表达m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得到hsa-miR-125b、hsa-miR-375、hsa-miR-150和hsa-miR-206与TaqMan Human Micro RNA Array检测结果一致,并且在结直肠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血浆hsa-miR-150和hsa-miR-375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或脉管瘤栓有关。结论:血浆hsa-miR-150和hsa-miR-375有望成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指导结直肠肿瘤分期和进行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徐伶玲马莹张文娟安广宇吴静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RNA血浆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转化医学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结直肠癌的转化医学研究日益趋向于精准诊治这一目标。精确的分子分型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而目前的结直肠癌分期分型尚不能完全解决临床需求,如:结直肠癌TNM分期的Ⅱ期及Ⅲ期对预后估计不足;对于Ⅱ期如何能区分高危与低危不同类型等。欧美等国家已提出了多项结合临床病理表型与分子表型的分子分型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治疗方案及靶向药物的选择。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均需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的进一步验证。分子分型从精准医学出发.通过基因组学结合临床各种表型,逐步识别其临床意义,经过进一步完善,必然能用于指导临床,这也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必然过程。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处理也有许多新的进展。对结直肠癌Ⅳ期肝转移者,经手术切除肝转移灶后的预后与Ⅲ期结直肠癌近似,但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患者,经过转化治疗后,约1/3患者术后6个月内出现早期复发,总生存期较差。为此,应研究建立评估体系,使这一部分患者避免强烈治疗,争取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体液(液体)标志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包括从周围血及尿液等进行相关标志物检测。临床研究者均有所尝试,涵括了血清蛋白(或多肽)、血浆miRNA以及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循环核酸等检测方法。
郑树葛维挺余捷凯董琦王建伟陈丽荣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
硒结合蛋白1通过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增强奥沙利铂的细胞毒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人硒结合蛋白1(SBP1)在结直肠癌DLD-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其引起的DLD-1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变化,揭示SBP1的部分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奥沙利铂处理SBP1siRNA或SOD1siRNA转染细胞后的细胞存活率,CuZn/Mn-SOD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SBP1siRNA转染对DLD-1细胞SOD酶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下调SBP1后,SOD1和SOD2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下调SBP1或SOD1后DLD-1细胞内SBP1、SOD1及SOD2蛋白水平的变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HE染色法检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的水平。结果:下调SBP1后,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半数毒性浓度IC50为(36.7±1.6)μmol/L]相比对照组[IC50为(17.5±0.8)μmol/L]明显减小(P<0.05);同时下调SBP1和SOD1后,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IC50为(16.8±1.0)μmol/L]相比对照组[IC50为(17.3±1.2)μmol/L]无明显变化(P>0.05);下调SBP1分别在转录水平、蛋白水平及酶活性水平上调了SOD,并减少了由奥沙利铂引起的DLD-1细胞内产生的超氧阴离子。结论:下调SBP1能上调SOD的水平,进而减小了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故SBP1能通过抑制SOD增强奥沙利铂对DLD-1细胞的毒性作用。
胡芬王钰雷熊斌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观察直肠癌低位前切除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3月间于北京肿瘤医院接受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的24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造口还纳术后有33例(13.5%)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手术切口感染21例(8.6%),肠梗阻8例(3.3%),吻合口瘘或直肠阴道瘘5例(2.0%),肺部感染2例(0.8%,其中1例合并败血症),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2例(0.8%)。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但有5例(2.0%)患者接受了二次手术治疗,包括肠梗阻3例及直肠阴道瘘和吻合口瘘各1例。术后并发症(OR=10.576,95%CI:2.898—38.597,P=0.000)及手术时间大于90min(OR=4.862,95%CI:1.758~13.451,P=0.002)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皮下引流(OR=0.063,95%CI:0.007—0.540,P=0.012)是切口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切口感染是保护性回肠造口还纳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皮下负压引流是降低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手段;对于手术时间超过90min的患者,推荐行皮下负压引流。
潘宏达王林彭亦凡顾晋
关键词:直肠肿瘤并发症切口感染
精准医学在结直肠外科中的内涵与临床实践被引量:2
2016年
2015年,美国医生Francis S.Collins在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撰文介绍了精准医学的概念。精准医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医学概念。它是以分子基因为基础实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精准医学的时代。我们也经历了经验医学,循证医学,现在又进入了精准医学的时代。今天,在结直肠癌领域,我们已经看到:精准医学已经在结直肠癌的姑息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常用的爱必妥,安维汀和帕尼单抗等。因此,结直肠外科医生应该认真地学习精准医学的概念,了解精准医学在结直肠领域的独特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应用精准医学的概念去认识和解决结直肠癌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且,我们也要看到精准医学的局限性,客观公正地评价精准医学。
顾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直肠外科手术
结直肠癌规范化外科治疗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7
2015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业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治疗理念、药物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治疗模式已从单纯的手术切除转变为以手术为主、放化疗及靶向药物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目前,我国的结直肠癌治疗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各地区的医疗水平也参差不齐.推广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规范,提高我国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势在必行.
顾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外科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