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898)
- 作品数:19 被引量:44H指数:4
- 相关作者:龚凤英朱惠娟刘美娟王林杰尚晨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公藤红素:一种潜在的治疗肥胖症的新药物被引量:2
- 2017年
- 雷公藤红素是存在于传统中药雷公藤根部的一种苯醌甲基三萜系化合物。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能够减少摄食量、增加能量消耗,从而发挥强效的减重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激活瘦素受体-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和减轻下丘脑内质网应激,从而加强瘦素的作用;通过激活热休克因子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1协同刺激因子1α(HSF1-PGC1α)轴,促进能量代谢;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改善胰岛素抵抗。雷公藤红素的上述作用使其有望成为未来治疗肥胖症的一种新药物。
- 严克敏朱惠娟龚凤英
- 关键词:雷公藤红素瘦素核因子-ΚB肥胖症
- 白脂素:一种新型的脂肪细胞因子被引量:1
- 2018年
- 白脂素(Asprosin)是2016年由Romere等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脂肪细胞因子.其主要由白色脂肪细胞产生并分泌,它一方面能够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刺激肝细胞葡萄糖输出,直接使血糖升高;另一方面,能透过血-脑屏障,激活下丘脑中枢摄食相关的刺鼠基因相关蛋白(AsRP)神经元活性,并抑制厌食相关阿片-促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神经元活性,促进摄食,间接发挥升血糖作用.此外,血清白脂素水平在胰岛素抵抗者与小鼠中均显著升高;而以白脂素特异性抗体中和,使小鼠血清白脂素水平下降,则能够显著改善小鼠糖耐量,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白脂素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在糖代谢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望在未来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
- 许瀚元朱惠娟龚凤英
- 关键词:脂肪细胞因子糖代谢
- 间歇性禁食改善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4
- 2018年
- 间歇性禁食也称轻断食,是指通过禁食与自由饮食周期性交替进行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饮食疗法。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具有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及降低血压等多种作用,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其作用机制包括调节机体生物节律、肠道菌群和改变生活方式等。间歇性禁食的上述作用使其有望成为未来治疗肥胖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的饮食疗法。
- 刘美娟朱惠娟龚凤英
- 关键词:肥胖2型糖尿病
- 棕色脂肪组织移植减肥和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棕色脂肪组织(BAT)是人体非颤栗性产热的主要场所。多项研究证明,移植BAT具有减轻体重、改善糖代谢、逆转1型糖尿病等重要作用,作用机制包括激活内源性BAT、促进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增加机体能量消耗、通过分泌棕色脂肪细胞因子改善糖脂代谢、减轻脂肪组织炎症。BAT在能量调节和全身代谢中发挥的作用为减肥及改善糖脂代谢异常提供了新的思路,而移植BAT也成为了一种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可能方式。
- 胡雯婧龚凤英
- 关键词:减肥糖脂代谢
- P62-Nrf2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作用
- 2020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大约有1/3的NAFLD患者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多数学者认为,NASH的发病主要与肝脏脂肪异常积累和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细胞内抗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因子,而P6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激活Nrf2。研究发现,抑制P62-Nrf2通路会加重肝脏脂肪变性、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而一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药物,包括氯硝柳胺乙醇胺、依西替米等能够通过激活该通路抑制NASH的发生、发展。
- 吕枭锐朱惠娟龚凤英
- 关键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P6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氧化应激
- 肝细胞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被引量:1
- 2020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肝脏内脂肪大量堆积(脂肪变性)。肝细胞因子指由肝脏分泌的具有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功能为调节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研究发现,在发生肝脏脂肪变性时,许多肝细胞因子的表达会发生变化,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adropin、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胎球蛋白A、视黄醇结合蛋白4、hepassocin、硒蛋白P和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等,它们抑制或者促进NAFLD的形成,在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吕枭锐朱惠娟龚凤英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脂肪变性
- 红花黄色素改善肝功能和糖脂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红花黄色素是中药红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已用于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近年研究发现,红花黄色素还具有改善肝功能和糖、脂代谢的作用。一方面,红花黄色素能作用于肝脏,增强肝脏抗氧化应激的能力,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纤维化;另一方面,红花黄色素能作用于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激活胰岛素信号通路、促进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抑制脂质合成。红花黄色素具有上述改善代谢的作用,其有望成为未来治疗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一种药物。
- 严克敏朱惠娟龚凤英
-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肝功能糖脂代谢肝脏
- 肥胖相关黑棘皮病的发病机制被引量:4
- 2016年
- 黑棘皮病是肥胖患者常见的皮肤过度角化伴局部肤色加深的特征性改变,是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可靠皮肤标志。该病是由于循环中过量的胰岛素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激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一1受体(IGF一1R),促进角化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生长所致。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肥胖患者皮肤的慢性炎性反应、维生素D浓度减低、瘦素分泌增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水平升高、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过度活化与皮肤稳态受损等,也参与了黑棘皮病的发生和发展。探讨肥胖相关黑棘皮病的发病机制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尚晨龚凤英王林杰
- 关键词:黑棘皮病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
- 恒定自然杀伤细胞与肥胖
- 2019年
- 恒定自然杀伤细胞(iNKT细胞)是广泛分布于肝脏、脾脏、骨髓等组织中的一类特殊的T淋巴细胞亚群。2009年,Lynch等首次报道在人网膜脂肪组织中存在iNKT细胞,并发现其表达的表面标志与其他外周组织内iNKT细胞不相同。当脂肪组织中的iNKT细胞被激活后,能发挥调节脂肪组织免疫微环境的作用。研究表明,在肥胖患者及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中,脂肪组织内iNKT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体重减轻后,细胞数量回升。缺乏iNKT细胞的小鼠体重呈增加的趋势,同时其脂肪组织内促炎型巨噬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并出现糖耐量受损等代谢异常;而激活iNKT细胞,则能够通过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增加产热,使小鼠体重减轻。因此,由于iNKT细胞与肥胖及脂肪组织炎性反应的密切关系,其有望在未来成为改善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的新靶点。
- 许瀚元朱惠娟龚凤英
- 关键词:肥胖脂肪组织炎症巨噬细胞
- 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研究锌α2糖蛋白对肥胖小鼠肝脏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锌α2糖蛋白(ZAG)对肥胖小鼠肝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建立肥胖ICR小鼠模型,将21只成模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ZAG干预组(n=8)和高脂饮食组(HFD组,n=13),另取空白对照ICR大鼠10只作为普通饮食组(SF组,n=10)。给予ZAG组小鼠腹腔注射ZAG表达质粒干预及高脂饮食喂养,HFD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及高脂饮食喂养,SF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及普通饲料喂养。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等生化指标。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观察ZAG组和HFD组小鼠肝脏组织基因表达谱,尤其是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一步对部分差异基因表达进行验证。两样本均值的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干预8周后,ZAG组小鼠的体重、体脂和空腹血糖水平均较HFD组分别降低了14.5%、57.17%和35.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48、18.941、4.327,均P〈0.05)。基因芯片技术发现ZAG干预后,肥胖小鼠的肝脏组织中共有424个基因表达发生了变化,其中上调基因299个,下调基因125个。与糖脂代谢相关的基因共有6个:烯酰辅酶A(Ehhadh)、3-酮脂酰基CoA硫解酶1(ACAA1)、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家族成员1(ACSL1)、葡萄糖6磷酸酶(G6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和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SOCS3)。其中PGC-1α和SOCS3基因的表达分别升高到HFD组的1.97和4.15倍;而Ehhadh、ACAA1、ACSL1、G6P等基因的表达均下调,分别为HFD组的0.35、0.58、0.52和0.33倍。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部分基因,结果与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一致。结论ZAG可显著改善肥胖小鼠的糖脂代谢,可能与其抑制肝脏组织ACSL1和G6P表达、促进PGC-1α和GYS2�
- 刘美娟戴宇飞朱惠娟潘慧李乃适王林杰阳洪波龚凤英
- 关键词:糖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