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2002CX17)
- 作品数:7 被引量:107H指数:6
- 相关作者:赵春森宋文玲冯凤萍单春龙李佩敬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交错井网产能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介绍了储层各向异性对井距及布井方式的影响,推导出各向异性渗透率与各向同性渗透率的变化关系式;根据水电相似原理,推导出不同面积井网产能计算的一般关系式;最后给出了直井交错排列井网整体开发产能公式的精确表达式,进一步确定了各向异性地层的产能公式。
- 赵春森李佩敬郭志强刘庆娟
-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井网产能公式
- 水平井底水油藏产能计算及参数优化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在一些油藏采油过程中,油藏中存在底水锥进现象,使得油藏的开采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抑制底水油藏中的这种现象,油田工作者进行了许多研究,一些方法抑制了底水的上窜。根据镜像法原理推导了水平井底水油藏井网产量公式,并且讨论了底水油藏水平井长度优化参数,以有利于底水驱油藏水平井生产预测研究。推导结果表明,水平井产能及见水时间主要受水平井长度、水平井位置和油层各向异性的影响。
- 赵春森关丹
- 关键词:水平井底水油藏产能见水时间
- 水平井与直井交错井网优化方法被引量:54
- 2005年
- 采用拟三维思想,利用保角变换方法,推导出一排水平井的平面势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势叠加原理给出了水平井与直井交错注采井网条件下的产量公式。理论分析表明,该公式更适合于面积井网条件下水平井产能的计算。利用推导的水平井产能公式,引入2个重要的无因次量(水平井无因次长度和井网形状因子)对交错注采井网进行优化分析,得到在不同的井网面积条件下的水平井无因次长度与井网最优形状因子的关系式。结果表明,井网最优形状因子仅取决于水平井的无因次长度,而油层厚度和井网面积对其影响很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条件下水平井井网的优化设计方法,为水平井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特别是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 赵春森肖丹凤宋文玲冯凤萍单春龙
- 关键词:水平井直井井网优化
- 分支水平井和直井井网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根据拟三维原理,将理论分析方法和一维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相结合,求解分支水平井和直井混合井网三维两相非活塞渗流问题。采用适当的保角变换,将XY平面二维两相复杂渗流问题转化为一维两相问题求解,从而确定出水平井在油水两相流条件下XY平面内的渗流阻力,根据各部分的渗流阻力,确定出水平井的产液速度和无因次产液速度;根据一维渗流条件下见水前后的无因次时间和无因次见水时间,确定出井网条件下见水前后的无因次时间和无因次见水时间。根据水平井的无因次产液速度确定出直井的注水速度,无因次注水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该理论的建立为水平井整体注水开发油田的动态分析和预测提供了依据。
- 赵春森宋文玲眭明庆伊庆庵
- 关键词:分支水平井直井井网注水开发产能计算
- 水平井与直井五点法井网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3
- 2004年
- 根据大庆外围油藏地质特征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 ,研究了水平井与直井五点法混合面积井网整体注水开发中水平井井别、水平井井筒长度、布井方向和油藏裂缝发育程度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水平井用作采油井比用作注水井好 ;井网穿透比过高不利于提高采收率 ,穿透比为 0 .5~ 0 .6比较好 ;随着裂缝间距的增加 ,水平井见水时间越来越短 ,油田开采时间增长 ,油藏最终采收率变低 ;对裂缝性油藏布井时 。
- 赵春森宋文玲眭明庆冯凤萍单春龙
- 关键词:水平井直井五点法井网数值模拟
- 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与直井混合井网产能计算方法被引量:13
- 2004年
- 根据等值渗流阻力法原理 ,采用电路分析方法 ,研究了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与直井混合井网条件下的产能公式 .给出了稳定渗流条件下 ,水平井与直井混合布井时常用井网──五点法井网、七点法井网和九点法井网的产能计算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等值渗流阻力法适用于水平井与直井混合面积井网的渗流研究 ,具有较高的精度 ;联合井网的产能公式适用于小井网 ;
- 宋文玲冯凤萍赵春森眭明庆单春龙
- 关键词:水平井分支水平井直井井网产能
- 水驱特征曲线对油田不同阶段开发效果的评价研究被引量:17
- 2009年
- 水驱特征曲线是预测水驱油田未来开发动态和最终采收率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水驱特征曲线的分析,推导出预测油田可采储量、采收率和综合含水率的公式,并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针对不同沉积类型油藏总结其不同开发阶段的水驱规律特征,克服了以往只能针对不同油田区块研究的缺点;对不同开发阶段条件下措施前后预测的可采储量和最终采收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加密井网开采技术的调整,最终采收率均有所提高。
- 赵春森刘庆娟李佩敬袁友为李振红
- 关键词:可采储量采收率水驱特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