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1031)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刘文源赵明光杨本强张立波阎雪晶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磐石市医院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弥散
  • 2篇弥散加权
  • 2篇脑静脉
  • 2篇脑静脉血栓
  • 2篇脑静脉血栓形...
  • 2篇静脉
  • 2篇静脉性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1篇功能成像
  • 1篇灌注
  • 1篇灌注加权
  • 1篇成像监测
  • 1篇磁共振功能
  • 1篇磁共振功能成...
  • 1篇磁共振弥散
  • 1篇磁共振弥散加...

机构

  • 2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磐石市医院

作者

  • 2篇张立波
  • 2篇杨本强
  • 2篇赵明光
  • 2篇刘文源
  • 1篇秦海明
  • 1篇邹明宇
  • 1篇李磐石
  • 1篇曲红
  • 1篇韩红光
  • 1篇阎雪晶

传媒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急性脑静脉性血栓形成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实验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探索脑静脉血栓形成(CVT)MR脑功能成像的方法,进一步探讨急性脑静脉性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经颅上矢状窦近尾部结扎处注射血栓形成因子,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急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连续进行磁共振功能成像,并与病理学结果相对照。结果 MRI显示病灶均限于上矢状窦结扎的范围内,且各时间点病灶范围大小不等。CVT在0.5 h,1 h,3 h,DWI显示的病变比T2WI敏感。6 h,12 h,48 h显示的病变范围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PWI显示了和DWI,T2WI相吻合的灌注缺损区。CVT后缺血区ADC值在0.5 h下降到正常组织ADC值的(58.8±3.3)%,以后逐渐增加,48 h时达到正常组织ADC的(83.1±4.6)%。显微镜下改变与MRI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MRI是研究脑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最好手段,MR功能成像技术可用于监测实验性静脉血栓形成病变发生发展的时间过程和表现。
刘文源赵明光阎雪晶杨本强邹明宇张立波
关键词:弥散加权灌注加权脑静脉血栓形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监测急性脑静脉性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索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监测大鼠急性脑静脉血栓形成(CVT)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建立急性脑静脉性血栓形成的大鼠模型,分别于0.5,1,3,6,12,24,48 h行MR常规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测量病灶的大小,与切片的TTC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并测定脑含水量。结果与T2WI比较,CVT在0.5,1,3 h,DWI显示的病变敏感(P<0.05)。而在6,12,48 h显示的病变范围两者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静脉性血栓形成0.5 h后缺血区ADC值逐渐下降,约为正常脑组织的(58.5±3.0)%,在此之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逐渐增加,于48 h达到正常脑组织的(83.1±4.6)%;TTC染色结果与DWI病变位置和范围基本一致;CVT在上矢状窦(SSS)闭塞后6 h脑含水量即显著升高,为0.789±0.004,24 h最为明显,为0.799±0.002。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病变发生、发展的时间过程及表现可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加以监测,常规的自旋回波成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可能对急性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和指导治疗有意义。
刘文源韩红光李磐石曲红秦海明杨本强张立波赵明光
关键词:弥散加权脑静脉血栓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