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6031014)

作品数:10 被引量:141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孟本史建伟陈建文张国明李俊英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河南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根
  • 7篇柠条
  • 4篇根管
  • 3篇幼龄
  • 3篇根长密度
  • 2篇幼林
  • 2篇土壤
  • 1篇对植
  • 1篇养分
  • 1篇有效氮
  • 1篇有效性
  • 1篇植物
  • 1篇植物体
  • 1篇植物体内
  • 1篇森林群落
  • 1篇生长速率
  • 1篇土壤有效
  • 1篇土壤有效氮
  • 1篇土壤资源
  • 1篇柠条人工林

机构

  • 10篇山西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林业职业...

作者

  • 10篇王孟本
  • 8篇史建伟
  • 7篇陈建文
  • 3篇张国明
  • 3篇李俊英
  • 3篇荀俊杰
  • 2篇张育平
  • 1篇卢爱英
  • 1篇张先平
  • 1篇张帆
  • 1篇于立忠
  • 1篇雷淑慧

传媒

  • 6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被引量:12
2009年
以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海拔1630~2430m的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共取10m×10m样方84个)进行物种组成和环境因子调查,对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森林群落垂直分布的变化,即从山体下部(1630~2000m)的华北落叶松灌木群落到山体中部(2000~2200m)的华北落叶松云杉桦木混交林群落,再到山体上部(2200~2430m)的华北落叶松苔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R0)与Shannon-Wiener指数(H)呈现由小增大(在中部达最大)和由大减小的趋势;而Simpson指数(λ)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则呈现持续增大趋势。(2)海拔与R0(r=-0.541,P<0.01)、H(r=-0.377,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λ(r=0.495,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坡向与R0(r=-0.365,P<0.01)呈极显著负相关,与H(r=-0.250,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λ(r=0.356,P<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坡度和土层厚度与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3)乔木层盖度与R0(r=0.238,P<0.05)和H(r=0.217,P<0.05)的相关性显著,草本层盖度与R0(r=0.275,P<0.05)和λ(r=-0.381,P<0.01)的相关性显著,而灌木层盖度与各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雷淑慧卢爱英张先平王孟本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森林群落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海拔
植物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3
2008年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参与植物生命过程的重要物质。综述了环境、养分及管理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转与分配的影响,并表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能是植物响应不同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信号物质。
史建伟张育平王孟本李俊英张国明
关键词: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养分
幼龄柠条细根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动态被引量:12
2012年
以晋西北黄土高原区5年生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Minirhizotron技术,分别在距茎干水平距离0 cm和50 cm处设点(以下简称为0 cm位点和50 cm位点),对林地0—10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的柠条细根进行了观测。以2009年生长季(4—10月)的细根根长密度(RLD,mm/cm2)和表面积密度(RAD,mm2/cm2)数据为基础,结合同期环境因子(气温、降雨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数据,对0 cm和50 cm两个位点的细根动态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两个水平位点的细根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趋势均具有一定差异,主要差异是0 cm位点0—60 cm各土层的RLD均大于50 cm位点,前者各测定期的RLD(RAD)均大于后者。因此,0 cm位点的细根分布量(4.04 mm/cm2和4.67 mm2/cm2)显著大于50 cm位点(3.07 mm/cm2和2.99 mm2/cm2)。(2)就整体(两个位点平均值)而言,RLD(RAD)的垂直分布以40—50cm土层最大,以60—70cm土层最小。RLD(RAD)的季节变化具有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趋势。年生长季幼龄柠条细根的RLD和RAD总平均值分别为3.55 mm/cm2和3.83 mm2/cm2。(3)就0 cm位点、50 cm位点或整个林地而言,细根RLD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幼龄柠条细根的水平分布具有"近主根"特点;RLD的季节变化与温度因子的季节变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张帆陈建文王孟本
关键词:灌木细根根长密度
柠条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动态被引量:23
2011年
以晋西北黄土区30年生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07年应用Minirhizotron技术,分别在距茎干水平距离0、50、100 cm处设点,对林地0-10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的柠条细根空间分布及其生长季的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生长季柠条细根根长密度(RLD)总平均值为1.3423 mm/cm2。在水平方向上,距茎干水平距离50 cm处分布最多(1.5369 mm/cm2),其次为0 cm处(1.3855 mm/cm2),100cm处分布最少(1.1044 mm/cm2)。在垂直深度上,各土层RLD平均值大小顺序为40-60 cm>60-80 cm>20-40 cm>0-20 cm>80-100 cm;(2)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月平均RLD在生长季的波动范围为0.4405-2.1040 mm/cm2,其中9月份最多,4月份最少;RLD在5个土层深度3个水平距离处随季节变化均表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不同空间位置RLD峰值变化均在秋季(8-10月份)波动。细根的这种时空分布差异,可能主要受林下土壤资源空间异质性及其季节性变化的影响,但也不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如真菌,植食性昆虫)。
史建伟王孟本陈建文曹建庭
关键词:细根
柠条人工幼林细根生长和死亡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4
2010年
以晋西北黄土区5年生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Kom.)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根管技术对林地100cm土层范围的柠条细根动态进行了观测。以细根根长密度(RLD,mm.cm-3)、生长速率(RLDgr,mm.cm-.3d-1)、死亡速率(RLDdr,mm.cm-.3d-1)和生死之比(Rgd)为基本参数,对生长季(2007年4-9月)柠条细根的生长和死亡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如气温、降雨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的关系做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生长季,柠条细根的平均RLDgr和RLDdr分别为0.1264mm.cm-.3d-1和0.0354mm.cm-.3d-1;(2)下层(50-100cm)细根的RLDgr大于上层(0-50cm);但是下层细根的RLDdr小于上层;(3)柠条细根RLDgr的季节变化趋势为4-7月份迅速增大,8月份达峰值,之后迅速减小;细根RLDdr的季节变化趋势则为4-7月初缓慢增大,之后迅速增大,在生长季末(9月下旬)达到最大;(4)柠条细根Rgd在生长季呈逐渐减小趋势,但是仅季末Rgd<1,说明在生长季柠条的细根动态是一个以生长占优势的生死交织过程;(5)RLDgr与气温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但是RLDdr与各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王孟本陈建文史建伟荀俊杰李俊英
关键词:细根柠条生长速率
柠条人工林幼林与成林细根动态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以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人工林幼林和成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根管技术(Minirhizotron technique)对林地0—100 cm土壤剖面的柠条细根生长动态进行了观测。以2007年生长季(4—9月)观测数据为基础,对两林地的柠条细根生长速率(G,mm cm-3 d-1)和细根死亡速率(M,mm cm-3 d-1)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气温、降水、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年生长季,幼林的G(0.1264 mm cm-3 d-1)和M(0.0354 mm cm-3 d-1)均高于成林(分别为0.0914 mm cm-3 d-1和0.0220 mm cm-3 d-1)。在垂直分布上,幼林G出现最大值的土层深度(70—80 cm)较成林(50—60 cm)为深。两林地的G和M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特点,即G在4月到7月之间缓慢增大,8月迅速达到峰值,之后迅速减小;M自4月至9月M呈持续增高趋势。配对数据t检验结果显示,幼林与成林的G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幼林的M显著高于成林(P<0.05)。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幼林和成林G的垂直分布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幼林和成林M的垂直分布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显著(幼林地P<0.01;成林地P<0.05)。在年生长季,幼林G与气温和土壤温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与气温的P<0.01;与土壤温度的P<0.05);而成林G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则均不显著(P>0.05)。两林地的M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
陈建文王孟本史建伟
关键词:细根柠条根长密度
晋西北黄土区幼龄柠条细根的净生长速率被引量:15
2010年
以晋西北黄土区5年生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使用微根管技术对林地100cm土层深度的柠条细根生长动态进行观测。以根长密度(RLD,mm.cm-3)为基本参数,以净生长量(RLDnet,mm.mm-3)和净生长速率(RLDNGR,mm.cm-.3d-1)为相应导出参数,对2007年生长季(4-9月份)柠条细根的RLDNGR及其与环境因子气温、降雨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柠条细根的RLDnet为(2.923±1.767)mm.cm-3;RLDNGR为(0.113±0.069)mm.cm-.3d-1。50-100cm土层是柠条细根生长的活跃区,其细根RLDNGR是0-50cm土层细根的1.5倍。柠条细根生长的季节变化趋势呈单峰型,4月初至8月初RLDNGR逐渐增大,8月中旬RLDNGR达到最大,之后逐渐减小,9月下旬RLDNGR出现负值。统计分析表明,柠条细根的RLDNGR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年生长季柠条细根的累计净生长量为14.613mm.cm-3;累计净生产力为1.461×108m.hm-2。
王孟本荀俊杰陈建文史建伟
关键词:细根柠条根长密度黄土区
柠条细根的分布和动态及其与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关系被引量:19
2011年
受土壤资源有效性时空异质性的影响,植物细根会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揭示这些特征对认识细根的养分和水分吸收规律,预测C在地下的分配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运用Minirhizotron技术对晋西北黄土丘陵区30a生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Kom.)人工灌木林0—10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细根的根数密度(FRD,根/cm2)、根长密度(FRLD,根/cm2)、平均直径(FRDi,mm)和根面积指数(FRAI,mm2/cm2)的垂直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观测,分析了这些参数与土壤温度、水分和有效氮的关系。结果表明:(1)FRD、FRLD和FRAI均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且最大值均出现在40—80 cm土层,而表层0—20 cm最小;FRDi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除80—100 cm土层外),其中表层0—20 cm最大,而60—80 cm土层最小;(2)受土壤资源有效性季节变化的影响,FRD、FRLD和FRAI在不同土层(除0—20 cm外)表现相似的季节动态,即随季节变化而先增大后减小,春季小而秋季大;FRDi则表现随季节变化由粗逐渐变细的过程,春季最粗而秋季最细;(3)各细根参数与土壤温度、水分和有效氮在各土层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简单相关分析表明,细根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有效氮的影响不明显。表层(0—20 cm)主要受土壤水分影响,而在中下层(20—100cm)则主要受土壤温度的影响。各土层细根与土壤有效资源间的相关性反映了细根功能的季节性差异。综合分析表明,细根各参数季节变化的54.0%—98.6%是由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史建伟王孟本陈建文张国明
关键词:柠条细根
土壤有效氮及其相关因素对植物细根的影响被引量:22
2007年
细根(直径≤2mm)作为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开展土壤有效氮变化对植物细根影响研究对于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1)土壤有效氮变化对植物细根生长、发育、寿命及呼吸的直接影响;2)土壤质地、温度、大气CO2浓度和氮沉积等相关因素对植物细根的影响。由于研究方法及物种间差异等的影响,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今后,应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深入研究土壤有效氮对植物细根的影响,而植物细根-土壤-微生物三者间相互关系变化对土壤氮变化的潜在响应将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史建伟王孟本于立忠张育平张国明
关键词:土壤有效氮细根环境因素
幼龄柠条细根现存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8
2009年
以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幼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微根管技术(Minirhizotron technique)对林地100cm土层范围的柠条细根生长动态进行了观测。以2007年生长季(5~9月)的根长密度(RLD,mm·cm–3)数据为基础,对柠条细根现存量(RLDst,mm·cm–3)及其与环境因子(≥10℃积温、同期土壤积温、积降雨量和土壤水分等)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40~90cm土层是柠条细根的主要分布区和生长活跃区,其细根占细根总量的59.7%。柠条细根现存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为:5月至9月上旬RLDst持续增加,9月下旬RLDst略有降低。柠条细根现存量季节变化与≥10℃积温、同期土壤积温和积降雨量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荀俊杰李俊英陈建文史建伟王孟本
关键词:细根柠条现存量环境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