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C34B05)
- 作品数:27 被引量:271H指数:10
- 相关作者:李云梅孙德勇乐成峰王桥黄昌春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基于输入文件定制的SWAT模型集成应用方法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SWAT模型采用与特定的GIS软件集成的方式,可利用GIS软件辅助完成空间离散单元划分、数据组织及运行参数调整,使其难以有效地集成到不同应用的流域管理系统中。该文分析了SWAT模型运行的空间离散单元组织和输入文件结构,提出通用输入文件定制的模型集成方案。利用动态链接库技术在Visual Studio.NET环境下用C#语言开发了一套SWAT模型输入文件定制的类库和输入模型参数调整的功能模块,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实现了将SWAT模型高效集成到不同的应用系统中而无需集成相关的GIS处理系统。
- 李硕康杰伟王志华
- 关键词:SWATC#
-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内陆水体水质多光谱遥感监测被引量:32
- 2010年
-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多光谱数据,针对我国内陆水体开展遥感监测研究。该研究建立分地区分季节经验模型反演叶绿素a浓度,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近红外单波段方法反演悬浮物浓度,以悬浮物浓度间接反演透明度,最终基于叶绿素a和悬浮物获得基于遥感监测的内陆水体营养状态指数。以2009年6月巢湖同步观测试验验证本文的水质参数反演算法,表明叶绿素a浓度反演精度不如悬浮物浓度,两者反演精度符合水环境监测业务需求。
- 朱利姚延娟吴传庆张永军陈静王颖
- 关键词:环境一号卫星内陆水体遥感反演悬浮物浓度营养状态指数
- 不同浓度悬浮泥沙水体的光谱吸收特性模拟被引量:5
- 2008年
- 悬浮泥沙的光学特性是影响内陆湖泊水色遥感的重要因素。利用光谱吸收衰减仪(AC-S)测得水池中悬浮泥沙浓度为2.13~1442.40mg/L的水体光谱吸收。在蓝、绿和红光波段,悬浮泥沙水体的平均比吸收系数分别为0.0161±0.0039m^2·g^-1、0.0071±0.0020m^2·g^-1和0.0025±0.0007m^2·g^-1;指数拟合获得的Sm^*值为0.0098±0.0011nm^-1,利用其模拟的比吸收光谱与实测光谱吻合效果较好,说明该孓取值对悬浮泥沙水体比吸收光谱的曲线斜率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建立了悬浮泥沙水体吸收系数a(440)m与其浓度的关系模型,R^2达0.947,拟合精度较高;然而比吸收系数a^*(440)m与泥沙浓度几乎无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内陆水色遥感分析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参数保障。
- 孙德勇李云梅王桥乐成峰黄昌春王利珍
- 关键词:光谱吸收悬浮泥沙
- 基于感光色素吸收信号的太湖藻类识别被引量:2
- 2010年
- 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是太湖"水华"的主要藻种,基于室内纯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组成色素的吸收系数,通过四阶微分、标准化系数等方法对太湖水体浮游植物中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进行识别,并确定其组成比例。结果表明,纯藻组成色素的吸收系数应用于其在太湖水体浮游植物中比例的确定和识别中,能够全面考虑辅助色素的识别作用,较好地避免非色素物质吸收信号的干扰,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太湖水体浮游色素中铜绿微囊藻比例最高,斜生栅藻次之,由夏季向冬季过度中,铜绿微囊藻比例不断减小,斜生栅藻的比例逐渐升高,但铜绿微囊藻比例仍略高于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的区域分布差异性较小,但时间差异性相对较大,而斜生栅藻恰恰相反,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而时间分布差异性较小。
- 黄昌春李云梅孙德勇乐成峰王利珍
- 混合光谱分解算法的太湖水体组分浓度反演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二类水体组份的遥感定量反演一直是水色遥感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原因在于其水体组分(纯水、叶绿素、悬浮物及CDOM)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本文引入光谱分解算法,通过Hydrolight软件模拟叶绿素、悬浮物和CDOM的标准反射率光谱,解决光谱分解算法中"纯端元"难以获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类水体组分光谱分解反演模型。模型表明,光谱分解系数之间有很强的独立性,能够作为独立变量估算对应组分浓度。对光谱分解建模数据建立波段比值模型,用不同时期的同步实测数据,对光谱分解算法和比值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光谱分解模型和波段比值模型的悬浮物反演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4%和37.7%。验证结果:光谱分解算法相对于传统的经验模型,具有一定的季节通用性。叶绿素浓度估算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1.7%,反演精度不高。其因是由于叶绿素浓度相对于非藻类悬浮物浓度过低,平均浓度分别为17.3μg/L和78.6mg/L,叶绿素的光谱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被高悬浮物掩盖。
- 陆超平吕恒李云梅
- 关键词:太湖水体
- 巢湖水体散射和后向散射特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湖泊水体散射特性的研究对湖泊水色要素遥感反演模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AC-S和ECO-BB9实测了巢湖水体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在分析光谱变化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悬浮颗粒物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的幂函数光谱模型,获得的光谱指数分别为0.86和3.24.研究发现悬浮颗粒物散射系数与TSM和ISM都存在较好的线性函数关系,进而提出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比散射系数为0.6364(10-3m2·mg-1),无机悬浮颗粒物的比散射系数为0.9108(10-3m2·mg-1).同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后向散射率和折射指数的变化,其变化范围分别为0.003~0.026和1.02~1.06.
- 孙德勇李云梅王桥吕恒乐成峰杨煜金鑫王彦飞
- 关键词:巢湖光谱特性
- 太湖梅梁湾水体组分吸收特性季节差异分析被引量:24
- 2008年
- 利用2006年8月、11月和2007年3月太湖梅梁湾水样实验室测定的水体组分固有光学特性数据和水质分析数据,分析水体中各组分在不同季节的吸收特性,并讨论不同季节光谱吸收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其吸收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总悬浮吸收系数在夏季最大,在440 nm平均吸收系数为(7.49±3.0)m-1,春季最小,440 nm平均吸收系数为(2.86±0.73)m-1,且不同季节其吸收类型不同;非藻类颗粒吸收特性的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小,其吸收系数和S值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无机悬浮物含量和组成的不同导致的;由于藻类含量的差异导致浮游藻类吸收系数在夏季最大,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5.49±3.5)m-1,秋季次之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2.03±1.14)m-1,春季最小,675 nm平均吸收系数为(0.62±0.25)m-1;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吸收系数和S值的季节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其来源的不同,导致其浓度和成分的不同形成的.春、秋季由于无机悬浮物含量较高,非藻类颗粒物对总吸收的贡献大于其他组分,是水体总吸收的主导因子.而夏季由于浮游藻类含量较高,使其成为水下光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 乐成峰李云梅查勇孙德勇伍蓝王莉珍
- 关键词:太湖
- 水体多次散射作用对分析模型f值贡献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基于HYDROLIGHT光学模拟软件模拟水表面以下辐照度比R(0^-)和参数厂值,着重分析多次散射作用对f值的贡献率以及太阳天顶角、风速和bb/(a+bb)对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散射作用对参数f的贡献率受到太阳天顶角、风速和bb/(a+bb)的共同影响,使得多次散射作用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贡献率Pms在太阳天顶角从0(°)~85(°)的范围内,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加呈现波动状态,但这种波动随bb/(a+bb)值的增加而减弱,Pms在0m/s到4m/s的范围内存在较大的波动,而当风速增加到4m/s时,几乎不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多次散射作用对参数f的贡献率最大值可以达到24.41%,因此在内陆湖泊高散射特性水体中必须考虑多次散射作用对R(0^-)的影响。
- 黄昌春李云梅孙德勇乐成峰
- 关键词:多次散射贡献率
- 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比吸收光谱特性及其参数化分析被引量:19
- 2009年
- 通过对太湖水体的野外采样,利用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吸收系数(aph(λ))和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aNAP(λ)),进而推算比吸收系数.同时,对浮游植物色素和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系数(ap*h)在蓝光440nm的变化范围为0.008~0.268m2·mg-1,在红光670nm的变化范围为0.004~0.098m·2mg-1;;通过K-Mean算法将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光谱分成3种具有不同光谱特征的类型,类别1、2和3占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1.0%、12.2%和26.8%,表明太湖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光谱是以类别1为主;;色素包裹效应因子Qa*(675)在Chla浓度<50mg·m-3时,随Chla浓度的增大迅速减小,而在Chla浓度>50mg·m-3时,其减小的趋势趋于缓慢,Qa*(675)与Chla浓度呈现出较好的幂函数关系.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aN*AP)在蓝光440nm处的变化范围为0.012×10-3~0.143×10-3m2·mg-1,利用此处的比吸收系数建立的非色素颗粒物比吸收光谱的参数化模型,光谱曲线斜率S的变化范围为0.0049~0.0133nm-1,平均值为(0.0091±0.0029)nm-1.同时,建立的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与其浓度的指数函数模型,R2达到0.502.
- 孙德勇李云梅王桥吕恒乐成峰黄昌春施坤
- 关键词:太湖
- 太湖水体浮游藻类吸收系数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探讨研究了太湖水体浮游藻类的吸收系数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09年4月对太湖52个样点进行野外采样,并测量总叶绿素a浓度和浮游藻类的吸收系数。分析了色素包裹效应对比吸收系数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到太湖水体不同区域的色素包裹因子,并对浮游藻类的吸收系数进行包裹效应的校正;利用浮游藻类在440nm的吸收系数(aph(440))与675nm吸收系数(aph(675))的比值以及标准化比吸收系数谱来衡量太湖水体在不同区域、不同波段处,辅助色素对比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太湖水体在短波处浮游藻类的比吸收系数变化较大,而在675nm变化相对较小,梅梁湾水体的比吸收系数要低于其他区域的。(2)太湖水体比吸收系数的空间差异受包裹效应影响较为严重,包裹效应对比吸收系数空间变化的影响梅梁湾的水体要大于其他区域的,近岸水体要大于离岸较远的水体。(3)辅助色素对比吸收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弱,主要集中在短波波段处,梅梁湾等水体辅助色素对浮游藻类的比吸收的影响要小于其他区域的。
- 施坤李云梅杨煜王彦飞金鑫张红尹斌
- 关键词:太湖浮游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