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XJC840005)

作品数:26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李佳源秦瑞霞高源赵伶俐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 6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高校
  • 8篇弱势群体
  • 6篇教育
  • 5篇性骚扰
  • 5篇骚扰
  • 3篇心理
  • 3篇行政
  • 3篇政府
  • 3篇维权
  • 2篇依法
  • 2篇义务
  • 2篇义务教育
  • 2篇诱因
  • 2篇政府治理
  • 2篇政治
  • 2篇弱势
  • 2篇社会危机
  • 2篇师范
  • 2篇师范生
  • 2篇师资

机构

  • 26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6篇李佳源
  • 2篇秦瑞霞
  • 1篇赵伶俐
  • 1篇高源

传媒

  • 3篇教育与教学研...
  • 2篇中国性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现代中小学教...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共桂林市委...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复旦教育论坛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北京石油管理...
  • 1篇中共南京市委...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高校性骚扰视角下的性教育探究被引量:9
2015年
近年来,高校各种性骚扰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愈演愈烈。高校性骚扰问题的现实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高校性教育的长期缺席,而高校学生性价值观的扭曲及相关性教育理念的误导也为高校性危机事件的频发提供了丰厚土壤。因此,高校应引导学生积极识别性骚扰事件的风险,掌握科学、合理的性教育,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健康的性价值观、性道德观和性法律观,并提出高校应在更新性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加强依法治校,形成和谐安全的高校性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制止高校性骚扰问题的产生。
李佳源方苏宁
关键词:高校性教育反性骚扰
高校性骚扰:特征、现状、成因与应对机制——以女研究生为重点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1
2016年
长期潜在蔓延却"隐"而不发的高校性骚扰独具特色,危害深远,是为一类特殊的性骚扰,其中女研究生又是遭受性骚扰的重灾区。文章尝试提炼归纳高校性骚扰典型特征,并以129名女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揭露现状的冰山一角。高校性骚扰的空间主要始于女生性生理成熟与性骚扰认知滞后的反差、师生关系伦理与师生关系现实之间的反差,以及高校反性骚扰机制缺失与学术性别角色溢出效应盛行的矛盾。防范高校性骚扰的机遇源自现阶段依法治校的推进与校园性骚扰日益增长,以及媒介关注于高校的巨大舆论、道义和政治压力。要有效防止高校性骚扰不仅在于单一师德建设路径,更在于建立健全明界定、忌窄化、严处置、零容忍的反性骚扰机制,让女生的尊严、智识与福祉得到应有尊重。
李佳源方苏宁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女研究生
免费师范生角色认同及强化途径探寻——基于成都市某高校免费师范生培养现状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成都市某高校114名免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该高校免费师范生的现实特点,构建免费师范生角色的专业学习、培养支持、专业选择与培养模式的认同维度,对98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免费师范生的总体平均角色认同度处于中等水平,在专业学习和专业选择认同度上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在4个认同维度的作用下,可以建构从免费师范生角色认同到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角色认同逻辑路径。于该调查结果基础上,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强化途径。
李佳源余利川张谦益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
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被引量:4
2015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作为人才输出地和文化教育传播地之一,在高校中的地位愈发为人重视。教育经济与管理作为多元化学科中的一元,在地方高校发展成长的过程中,现状并不乐观,受到了基础薄弱、制度化不足、科研人员单一、就业困难等因素的制约。故而尝试在地方高校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地方高校学科标准和教育质量标准,强化学科设置与就业管理等可行的发展性策略,以促进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科学发展。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专业在地方高校发展的相应策略及建议。
李佳源方苏宁
关键词:地方高校教育经济与管理
潜规则视角下的高校性骚扰探究与法治出路被引量:1
2017年
潜规则是一个盛行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很大程度源于官僚体系高度集权导致的正式制度脱缰,而传统文化中的畸形化也为潜规则的盛行提供了文化基础。长期隐而不发却大行其道的高校性骚扰是潜规则在高校的延伸,嵌于正式规则和传统文化当中,严重危害高校女生的身心健康,阻碍平安法治校园的建设,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以潜规则为独特视角,发掘高校性骚扰滋生蔓延的深层原因在于高度集权的官僚体系、组织结构氛围及中庸文化三者的融合碰撞导致的明规则缺位,提出治理高校性骚扰关键在于以法祛"潜",依法治"性骚扰"。
李佳源方苏宁
关键词:潜规则高校性骚扰
基于激励保健理论视阈的小学课堂有效管理探究
2015年
小学课堂有效管理过程,囊括对课堂心理环境、课堂物理环境、课堂信息环境等环境因素的统筹与协调。为此,以激励保健理论为支撑,结合典型个案,深入剖析课堂环境对小学课堂有效管理的制衡;提出努力建构和谐课堂心理环境、营造科学合理的物理环境、分类分层发展信息环境等策略,进而拓宽双因素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视阈。
余利川李佳源
关键词:小学管理课堂管理教育心理
新形势下外教职业道德风险防范——以某校高级口语课程外教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民族复兴与社会转型使各种关注挑战扑向中国,而"棱镜门"事件的爆发导致国际国内安全形势更为复杂;同时,外籍教师的需求因国际交流的增多而不断增加。在此形势下,外教职业道德风险日益凸显,职业道德不良的外教虽属少数,但大学生对外教有较高的关注度,因此易诱发恶劣影响,带来深刻教训。故高校需谨防外教利用课堂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不良渗透。据外教职业道德风险的三大层次,防范外教职业道德风险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外教职业道德规范;提供外教系统的职业道德岗前培训和社会支持;坚持跨文化交际培训;建立外教职业道德调控监管机制,将外教职业道德纳入学生评价内容,进一步体现在教师的评聘考核体系中。
李佳源
关键词:外籍教师职业道德风险
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特征、动力机制及强化路径——基于四川两所高校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异于部属高校免费师范生,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立足农村,以服务区域农村教育为独特职业目标,职业认同是其扎根农村所必需的心理条件与关键所在,亟待研究者给予充分关注。以四川两所高校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构建生源地归属、县域服务、社会支持等认同维度,考察其职业认同特征。结果表明: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总体职业认同度较高;在县域服务、生源地归属、社会支持三个维度上的认同度依次降低;其中对重要他人、学校、政府的认同度存在显著差异。进而结合访谈法,对职业认同动力机制进行深度剖析,提炼强化职业认同的有效路径:强化免费教育政策的符号认同价值,营造优良的职业认同环境,优化教师群体认同模式。
李佳源余利川
关键词: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动力机制
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思想研究及对当前中国公共改革启示
2015年
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产生以来,确立了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对20世纪以来公共行政学理论研究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但学术界对其评价不一。本文主要从其主要内容、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学界批判和对当前我国公共改革的启示四个方面对政治与行政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与研究。
苗高萌李佳源
关键词:政治与行政二分
性骚扰视角下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拓展与模式创新探究
2018年
高校性骚扰对女生心理健康造成深重冲击,造成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甚至扭曲高校学生价值观,危及学业乃至生命。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当积极调节、修复、舒缓高校学生因为性骚扰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这必然促进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实现功能的拓展。本研究聚焦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的发展空间,探析了基于性骚扰频发的视角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功能拓展的思路,进而提出了创新性改革策略,以期提升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实用价值,有效减少高校性骚扰事件后创伤性心理障碍。
李佳源方苏宁苗高萌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性骚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