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A01807)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7
相关作者:阿的鲁骥王长庭肖瑶王根绪代迪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高寒草甸
  • 5篇草甸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微生物
  • 3篇群落
  • 3篇高寒草甸土壤
  • 3篇草甸土
  • 2篇植物
  • 2篇生物群落
  • 2篇土壤微生物功...
  • 2篇土壤微生物群...
  • 2篇嵩草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模拟增温
  • 2篇草地
  • 2篇川西北
  • 1篇冻融
  • 1篇冻融过程
  • 1篇冻土

机构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王长庭
  • 3篇王根绪
  • 3篇阿的鲁骥
  • 3篇肖瑶
  • 3篇代迪
  • 2篇杨燕
  • 2篇胡雷
  • 2篇杨阳
  • 2篇陈焱
  • 2篇张莉
  • 1篇宜树华
  • 1篇任世龙
  • 1篇王晓云
  • 1篇秦彧
  • 1篇陈建军
  • 1篇刘敏
  • 1篇宋春林
  • 1篇杨有芳

传媒

  • 2篇冰川冻土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氮肥添加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根系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该文以川西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根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N)水平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根系现存量、生产量、死亡量和周转率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N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AN)含量,降低了土壤p H值,但是对土壤有机质(SOM)和全氮(TN)含量无显著影响。在0–10 cm土层,平均根系现存量和累积根系生产量无显著变化,累积根系死亡量在N10处理下显著降低了206.1 g·m^(–2),根系周转率在N30处理下显著提高了17%;在10–20 cm土层,N添加处理的平均根系现存量和累积根系生产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95.3和142.3 g·m^(–2)(N10)、235.8和212.1 g·m^(–2)(N20)、198.0和204.4g·m^(–2)(N30),累积根系死亡量和周转率无显著变化。此外,累积根系生产量、死亡量和周转率与AN含量相关性较大,而平均根系现存量与SOM、AN和TN含量相关性较大。综上所述,N添加对高寒草甸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可利用N含量,进而影响根系的动态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周转以及碳分配特征。
字洪标陈焱胡雷王长庭
关键词:高寒草甸植物根系
川西北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磷(P)添加的响应被引量:7
2017年
研究高寒草甸添加不同磷(P)肥梯度对土壤养分状况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探明土壤养分变化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及其互作关系。采用常规实验室分析和Biolog-ECO生态板法,研究了0 g m^(-2)(CK),10 g m^(-2)(P10),20 g m^(-2)(P20),30 g m^(-2)(P30)4个施P肥水平下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肥显著增加高寒草甸的速效养分、全磷和全钾的含量,但对有机质、全氮和pH无显著影响。AWCD值在表层(0~10 cm)无显著变化,但深层(10~20 cm)则为P20>P30>P10>CK。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表层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而深层随施肥量增加而升高。主成分分析表明,氨基酸类、胺类、酯类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其中在表层糖类和酯类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而深层碳源利用均在P20处理下显著提高。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是影响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代谢活性的主要因子。因此,在退化高寒草甸适量添加P肥有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字洪标代迪胡雷阿的鲁骥王长庭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P肥
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对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明确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探索高寒地区人工草地恢复措施,可以为退化高寒草甸恢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4年8月在青海省果洛州选择建植4年、8年和12年的多年生禾本科人工草地为试验样地,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和Biolog-ECO生态板法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10 cm土层,土壤pH与TN含量在建植4年显著高于其他建植年限;TK和速效养分含量随建植年限增加而升高;在10~20 cm土层,土壤pH在建植4年显著大于其他年限;TK含量在建植12年时显著小于其他年限,AN和AK则呈现建植8年>12年>4年;AWCD值在0~10 cm土层表现为建植8年>12年>4年,而在10~20 cm土层随建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0~10 cm土层,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是建植12年显著小于建植4年和8年;在10~20 cm土层,Mc Intosh指数表现出建植12年>8年>4年,且差异显著,而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则表现出建植4年显著小于8年和12年。主成分分析表明,氨基酸类和酯类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冗余分析表明,有机碳、速效钾、速效氮、全钾和pH是影响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代谢活性的主要因子。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存在差异,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字洪标刘敏阿的鲁骥胡雷王长庭
关键词:人工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
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积雪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
2018年
积雪是高寒地区不可忽视的生态因子,不仅直接影响土壤温度、水分,而且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为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对积雪变化的响应,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在青藏高原东缘红原县高寒草甸,通过人工堆积的方法建立4个不同积雪梯度,以自然积雪量为对照(CK),2倍于自然积雪量(S1)、3倍于自然积雪量(S2)、4倍于自然积雪量(S3)。运用Biolog-Eco板法研究不同积雪梯度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并测定积雪变化对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积雪期内,0~10 cm土层土壤温度随着积雪量的增加而降低,而10~20 cm土层随积雪量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增加积雪量处理后0~10 cm土层全磷(TP)、有机碳(SOC)显著增加(P<0. 05);而10~20 cm土层仅S3下全氮(TN)、TP、SOC增加。每孔平均变化率值(Average w 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在0~10 cm土层表现为CK> S2> S1> S3,而10~20 cm表现为S2> S1> CK> S3。在0~10 cm土层,S3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M c Intosh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P <0. 05); 10~20 cm土层,S1和S2处理下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P <0. 05)。主成分分析显示:氨基酸类和酚酸类是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与TP、SOC、碳氮比(C/N)显著负相关(P <0. 05),氨基酸类碳源与TP、C/N显著负相关(P <0. 05)。因此,冬季积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壤温度和土壤养分,进而影响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罗雪萍阿的鲁骥字洪标杨有芳陈焱代迪王长庭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高寒草甸
疏勒河上游高寒草地植被盖度反演及精度评价被引量:15
2014年
植被盖度是生态系统和水土保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因子,利用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1B)影像和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了疏勒河上游植被盖度随生长季的变化特征,建立了不同数据组合的植被盖度反演模型,并对其反演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实测植被盖度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在生长季中期大部分样地有一定的波动;实测植被盖度与相应时间段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但是随着生长季的推移其关系发生改变;对比单最大值合成(Maximum Value Composite,MVC)法、单日法和双MVC法反演结果发现:双MVC法反演精度最高,且最接近真实值。因此,利用遥感资料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反演高寒草地植被盖度具有可行性,但必须有充分的地面验证工作作为基础。
陈建军宜树华任世龙秦彧王晓云
关键词:植被盖度生长季NDVI遥感反演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在多年冻土区典型坡面上,将坡面划分为坡下(L)、坡中(M)和坡顶(H)三个坡位,每个坡位上各选取92%、60%和30%植被盖度为研究对象,用双环入渗仪测定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对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土壤物理特性及土壤水分的测定进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植被盖度下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在活动层冻融过程中差异明显,初始含水量和初始入渗率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稳定入渗率大小为:活动层融化期,92%(0.61 mm·min^(-1))>60%(0.50 mm·min^(-1))>30%(0.29 mm·min^(-1));活动层开始冻结期,60%(0.56 mm·min^(-1))>30%(0.39 mm·min^(-1))>92%(0.26 mm·min^(-1))。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具有显著的坡位差异并与冻土的冻融循环过程关系紧密。主要表现为,稳定入渗速率随坡位高度的降低依次递减;同一坡位下,开始冻结期入渗速率小于融化期。在整个入渗阶段,坡顶的累积入渗量是最大的,体现了较好的入渗性能。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的环境因子主要有容重,有机质含量及粒径<0.1 mm微粒。通过比较研究得出,在长江源地区,活动层融化期通用经验模型f(t)=a+bt^(-n)更适用于该研究区域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研究,而在开始冻结期Horton模型f(t)=i_c+(i_0-i_c)e^(-kt)则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朱美壮王根绪肖瑶胡兆永宋春林宋春林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入渗冻融过程
模拟增温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小嵩草和藏嵩草生长与抗氧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TCs)方法模拟气候变暖,分别选取青藏高原腹地风火山地区高寒小嵩草草甸和高寒藏嵩草沼泽草甸优势物种小嵩草和藏嵩草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增温处理下两种优势物种叶片的形态与生理特征变化,从而探索高寒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内在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增加了小嵩草叶片长度(40.0%)和叶片数量(72.7%),也显著增加了藏嵩草株高(11.9%)和叶片长度(19.3%),促进了两种优势植物的形态生长和地上生物量增加.增温处理下小嵩草和藏嵩草叶片的膜透性(电导率),活性氧(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抗坏血酸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藏嵩草叶片内分别显著增加了29.8%和53.8%,而在小嵩草叶片内没有明显变化.可见,增温下小嵩草和藏嵩草均能够维持正常的抗氧化水平,以维持该区域优势植物生长;但藏嵩草生理过程对增温更加敏感.
肖瑶王根绪杨燕杨阳彭阿辉张莉
关键词:增温抗氧化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两种优势植物的生长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被引量:10
2017年
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中的两种优势物种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室(OTCs)模拟气候变暖,对比分析两种植物叶片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根活性及地上—地下部分化学计量特征对增温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增温显著增加了小嵩草叶片的长度和叶片的数量,也显著增加了藏嵩草株高和叶片长度;增温没有明显改变小嵩草和藏嵩草的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下表皮细胞角质层厚度、叶肉细胞长和叶肉细胞宽;增温增加了小嵩草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对小嵩草和藏嵩草其他根系活性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增温降低了小嵩草地上部分N含量,对小嵩草地上部分C、P含量没有影响;增温降低了藏嵩草地上部分C、N含量,对P含量没有影响;增温增加了小嵩草和藏嵩草地上部分C/N比,提高了两种优势植物对氮素的长期利用效率;增温对小嵩草地下部分化学计量学特征没有影响,而降低了藏嵩草地下部分C含量和C/N比。
彭阿辉王根绪杨阳肖瑶张莉杨燕
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氮肥添加的响应被引量:11
2018年
采用Biolog-ECO生态板法研究了4个施N水平[0g/m^2(CK),10g/m^2(N_(10)),20g/m^2(N_(20)),30g/m^2(N_(30))]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高水平氮肥添加显著增加了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和根土比,但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施N肥0—10cm土层平均颜色变化率降低,而10—20cm土层则被提高,且N_(20)最大。施N肥后降低了0—10cm土层土壤微生物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McIntosh指数,但10—20cm土层则被提高。PCA分析表明,施N肥改变了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类型,糖类、氨基酸、酸类是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RDA分析表明,在0—1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全氮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而10—20cm土层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的影响。综上,施N肥增加了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进而改变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碳源利用能力和数量。
代迪字洪标杨有芳阿的鲁骥陈焱罗雪萍王长庭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N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