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3184)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朱正炎张红卫张爱华唐立荣沈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顺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力衰竭
  • 7篇衰竭
  • 7篇慢性
  • 6篇慢性心力衰竭
  • 5篇心力衰竭患者
  • 4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心功能
  • 2篇腰椎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 2篇腰椎管狭窄症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椎板
  • 2篇椎管
  • 2篇椎管狭窄
  • 2篇椎管狭窄症
  • 2篇狭窄症
  • 2篇聚体
  • 2篇患者生活质量
  • 2篇活质量

机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朱正炎
  • 5篇张红卫
  • 4篇张爱华
  • 3篇刘晓娟
  • 3篇郑建平
  • 3篇唐立荣
  • 3篇董建增
  • 3篇刘燕
  • 3篇牛翠
  • 3篇沈彬
  • 2篇陈宁
  • 2篇吕建华
  • 2篇史宗新
  • 2篇杨冬立
  • 2篇刘小娟
  • 2篇裴宪武
  • 2篇孔祥禄
  • 2篇赵秀珍
  • 2篇胡振强
  • 2篇杜昕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系统的变化被引量:4
2010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死亡率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贫血和高凝状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且是恶性心脏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一些研究显示纠正贫血和高凝状态可能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新的治疗靶点。
张爱华董建增朱正炎杜昕郑建平张红卫刘晓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贫血D-二聚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的改变及意义初探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及与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所有入选对象的生化、D-二聚体浓度等指标。结果 D-二聚体浓度升高的发生率为36.7%,在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中其发生率分别为0(0/10)、28.4%(71/250)、35.7%(50/140)、65.6%(59/90),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的患者D-二聚体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46.0、239.0、314.5、670.0mg/L,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的非房颤及非瓣膜性心脏病患者D-二聚体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46、232、356、650mg/L,进行多重比较,P<0.05。结论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D-二聚体浓度逐渐增加。
张爱华董建增朱正炎郑建平张红卫刘晓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D-二聚体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系统化干预对心功能状况和再住院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系统化院外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入选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北京顺义医院心内科住院CHF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79例,对照组81例.干预组患者根据心功能的变化和临床症状进行系统化干预,包括规范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并滴定其靶剂量等措施.对照组不做系统化干预,了解记录自用药情况和其他相关内容.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进行评价,使用再住院率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进行评价.结果 6、12个月时干预组6分钟步行距离[(345.27±123.95)、(368.94±121.62) m]明显高于对照组[(282.53±94.63)、(260.07±86.13) 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8.01,P<0.01;F组内=19.62,P<0.01;F交互=48.36,P<0.01).干预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个月(43.48±8.42)%,12个月(41.21±6.23)%]明显高于对照组[(37.70±7.13)%、(37.15±6.83)%](P<0.01).6个月时干预组再住院率有下降趋势,12个月时干预组再住院次数(26次)明显低于对照组(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结论 CHF患者采用系统化干预可以改善其心功能并降低再住院率.
刘小娟董宏伟沈彬朱正炎刘燕张爱华牛翠吕建华唐立荣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再住院率
不同心功能和肾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和肾功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顺义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入选对象的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心功能分级参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结果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的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分别为:10%(1/10)、34.4%(86/250)、49.3%(69/140)、55.6%(5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Ⅱ、Ⅲ、Ⅳ级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2.5 g/L、128.0 g/L、119.0 g/L、112.0 g/L,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低于肾功能异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50/188)vs.46.4%(140/3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异常(OR=1.544,95%CI:0.971~2.554)、重度心功能不全(OR=8.976,95%CI:1.059~4.075)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红蛋白浓度减低的危险因素。结论心功能分级增加及肾功能异常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血红蛋白浓度减低。
张爱华董建增朱正炎杜昕郑建平张红卫刘晓娟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红蛋白心功能肾功能
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人干标本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为在临床上施行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提供理论和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套腰L3、L4、L5人脊柱干标本施行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测量椎板及棘突的高度,重塑椎管,再做术前和术后的腰椎CT,然后将图像用photo-shop软件处理,测量术前和术后椎管面积。结果棘突高度等于原来椎板高度,术后无明显骨缺失,术后面积大于术前面积。结论翻转后的棘突椎板可以扩大原来的椎管,这种术式可以作为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黏连的可行选择。
裴宪武杨冬立孔祥禄史宗新胡振强陈宁赵秀珍王坤正
关键词:棘突椎板腰椎管狭窄
系统化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系统化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分别使用Minnesota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和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MLHFQ对生活质量的评价:与对照组12个月时比较,干预组各领域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F-36简明量表对生活质量的评价:与对照组12个月时比较,干预组各维度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系统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小娟朱正炎沈彬张红卫牛翠刘燕吕建华张建国唐立荣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模拟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的CT图像测量
2011年
目的:通过对模拟棘突椎板侧翻造盖术CT图像的测量,探讨该术式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将50例门诊腰痛患者(除外脊柱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者)的腰椎CT图像输入计算机,用Photoshop软件在图像上完成棘突椎板翻转造盖术,测量L3-L5椎板和棘突的高度,"术后"棘突加半侧椎板的长度及椎管面积,并与"术前"椎弓根内缘长度、椎管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棘突高度L3为24.68±2.81mm,L4为22.44±4.33mm,L5为19.46±3.69mm,与原椎板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棘突加半侧椎板长度L3为34.68±3.91mm,L4为35.44±3.43mm,L5为34.56±3.76mm,均大于原椎体的椎弓根内缘长度(P〈0.05)。术后椎管截面积L3为516.01±13.75mm^2,L4为507.76±12.85mm^2,L5为508.03±12.12mm^2,均明显大于术前椎管面积(P〈0.05)。结论:翻转后的棘突椎板可完全覆盖切除的椎板缺损,并可以扩大原来的椎管截面积,可作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式之一。
裴宪武杨冬立孔祥禄史宗新胡振强陈宁赵秀珍宋红星
关键词:棘突椎板侧翻腰椎管狭窄症手术CT
分阶段心理护理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对比研究分阶段心理护理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顺义区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有典型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共78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观察3个月。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采取常规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双阶段分级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心功能状况、抑郁评分及生存质量。结果:(1)分阶段心理护理可以缩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3个月的再次入院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2)分阶段心理护理可以减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减轻其临床分级,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3)分阶段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评分,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分阶段心理护理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靠。
屈亚新周作玲唐立荣刘欣苹刘嘉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理护理
性别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性别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分别使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判量表对CHF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度进行调查。结果:(1)生活质量:①简明健康调查问卷:除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维度外,总分和其余6个维度分女性组均明显低于男性组(P<0.05~<0.001);②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在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分和总分方面,女性组的均明显高于男性组的(P<0.001);(2)社会支持度:除主观支持维度分外,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分以及总分女性组明显低于男性组(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明显低于男性患者。
朱正炎沈彬张红卫刘燕牛翠
关键词:性别心力衰竭充血性生活质量社会支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