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31-3)

作品数:6 被引量:209H指数:6
相关作者:赵哈林赵学勇左小安郭轶瑞毛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鲁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沙地
  • 3篇科尔沁沙地
  • 2篇演替
  • 2篇植被演替
  • 2篇土壤
  • 2篇退化植被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凋落物分解
  • 1篇有机碳
  • 1篇植被恢复
  • 1篇植被恢复过程
  • 1篇植被组成
  • 1篇植物
  • 1篇沙漠化
  • 1篇沙漠化过程
  • 1篇沙丘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鲁东大学

作者

  • 6篇赵学勇
  • 6篇赵哈林
  • 4篇郭轶瑞
  • 4篇左小安
  • 2篇张铜会
  • 2篇毛伟
  • 2篇苏娜
  • 2篇冯静
  • 2篇王少昆
  • 1篇连杰
  • 1篇张继平
  • 1篇黄文达
  • 1篇曲浩
  • 1篇李玉霖
  • 1篇罗亚勇
  • 1篇赵昕
  • 1篇刘任涛
  • 1篇李健英
  • 1篇常学礼

传媒

  • 2篇草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科尔沁沙地不同尺度上沙丘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25
2009年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过去30 a不同尺度上沙丘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尺度研究区(892.74km2)从1975—1995年流动沙丘面积、斑块数、景观面积百分比和最大斑块指数逐渐增加;1995—2005年流动和半流动沙丘面积减小,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面积增加。中尺度(110.42 km2)和小尺度(14.14 km2和14.10 km2)研究区从1975—1985年流动沙丘面积、斑块数增加,1985年后流沙面积减小。通过沙漠化过程指数计算表明,大尺度上沙漠化经历了发展(1975—1995年)—逆转(1995—2005年)的过程,中尺度和小尺度上,沙漠化经历了发展(1975—1985年)—逆转(1985—2005年)的过程。科尔沁沙地不同尺度上景观结构变化具有差异性,显示出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存在尺度效应;景观格局变化主要受流动沙丘斑块变化的影响,而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
左小安赵哈林赵学勇常学礼郭轶瑞张继平李健英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沙丘沙漠化过程
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灌木发育对草本植物和土壤的影响被引量:42
2009年
应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通过对科尔沁沙地沙丘固定和植被恢复过程中(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灌丛内外草本植物的特征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灌丛的发育对草本植物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沙丘小叶锦鸡儿灌丛下植物的盖度、高度和密度显著高于灌丛外围,由灌丛内向灌丛外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通过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和冷蒿3种灌丛内、外的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表明,沙地灌丛的形成对灌丛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氮和有效磷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特别是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有明显的富集作用,其大小顺序为小叶锦鸡儿>冷蒿>差巴嘎蒿;小叶锦鸡儿灌丛对全磷和有效磷的富集作用明显大于其它灌木。这些结果表明在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灌丛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保种"作用和"肥岛"效应,促进了沙丘植物的侵入和土壤的进一步恢复。
左小安赵学勇赵哈林郭轶瑞李玉霖刘任涛毛伟
关键词:灌木草本植物土壤特性
科尔沁沙地不同恢复年限退化植被的物种多样性被引量:64
2009年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封育0年的流动沙丘、封育11年的沙丘(流动、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和封育20年的沙丘(流动、半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的群落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沙丘的固定和封育年限的增加,植被丰富度、盖度和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优势度逐渐减小。沙地退化植被恢复演替模式为:先锋植物沙蓬为主的一年生植物群落(流动沙丘阶段)→灌木差巴嘎蒿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半流动和半固定沙丘阶段)→一、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为主的杂草群落(固定沙丘阶段)。在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存在递进性和渐变性;禾本科植物和多年生草本逐渐增加,植物群落结构趋于复杂、草本质量明显改善。
左小安赵哈林赵学勇郭轶瑞张铜会毛伟苏娜冯静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植被演替
分子标记在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差异分析是种群遗传学的必要手段。要解决特定的遗传差异问题,首先要挑选合理的种群,尽量减少数据的偏倚;然后选择恰当的分子标记;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叙述了分子标记在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利用计算机程序和网络信息处理复杂的遗传数据方面,从而为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确凿数据支持。
黄文达赵学勇赵昕赵哈林连杰王少昆
关键词:分子标记种群遗传
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10年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环节,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养分释放速率有着重要意义。对国内外在凋落物分解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森林、草地、荒漠3种不同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中凋落物的研究动态,阐述了凋落物分解的过程、影响效应及从凋落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CO2浓度升高、气候因子、土壤特性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凋落物分解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得出长期定位研究、建立凋落物分解模型等方面将会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曲浩赵学勇赵哈林王少昆
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
科尔沁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34
2009年
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沙地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封育0 a的流动沙丘、封育11 a的流动沙丘和封育20 a的流动沙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异质性,探讨了它们与植被恢复演替和地形特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沙丘的固定和封育年限的增加,植被盖度、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0-20 cm)逐渐增加.在流动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结构方差与基台值的比值C/(C0+C)均大于65%,反映出它们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58.39 m和91.00 m(封育0 a)、28.59 m和23.61 m(封育11 a)和63.31 m和61.05 m(封育20 a).由半方差函数及其参数和空间分布格局图分析表明,其空间异质性在所研究的尺度上表现出先增大(封育0-11 a)后减小(封育11-20 a)的变化特点.沙丘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丰富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分析表明沙丘植被变化和地形特征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沙丘上的空间分布,沙丘植被恢复演替过程极大地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及其空间异质性变化.
左小安赵哈林赵学勇郭轶瑞张铜会罗亚勇苏娜冯静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地统计学空间异质性植被演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