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1666)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常重杰南平王君燕帅国杜启艳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动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毒性
  • 7篇泥鳅
  • 5篇微核
  • 4篇喹啉
  • 4篇羟基
  • 4篇羟基喹啉
  • 4篇8-羟基喹啉
  • 3篇CL
  • 3篇GOT
  • 3篇GPT
  • 3篇MIM
  • 2篇毒性研究
  • 2篇转氨酶
  • 2篇仔鱼
  • 2篇急性毒性
  • 2篇甲醛
  • 2篇谷丙转氨酶
  • 2篇谷草转氨酶
  • 2篇丙转氨酶
  • 2篇草鱼

机构

  • 10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常重杰
  • 9篇南平
  • 4篇王君
  • 4篇燕帅国
  • 3篇杜启艳
  • 2篇郭变
  • 2篇潘春梅
  • 1篇党炳俊
  • 1篇豆晓飞
  • 1篇陈建军
  • 1篇肖珍
  • 1篇韩晨露
  • 1篇亓蒙
  • 1篇吴小华
  • 1篇杨炀
  • 1篇王琼琼
  • 1篇张玉玲
  • 1篇豆小飞
  • 1篇王亚星
  • 1篇杨朋娜

传媒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羟基喹啉对锦鲤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估测8-羟基喹啉的环境毒性,以锦鲤(Cryprinus carpiod)为试验动物,进行8-羟基喹啉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其对锦鲤的半致死浓度、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核率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而酶活性则与处理时间和浓度呈负相关,8-羟基喹啉对锦鲤具有明显的毒性,能诱发锦鲤红细胞微核率的增加,降低其肝组织中GPT和GOT的活性。8-羟基喹啉对水生生物具有较强的毒性,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南平王君豆晓飞潘春梅杨朋娜常重杰
关键词:8-羟基喹啉锦鲤微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离子液体[C_(16)mim]Cl对泥鳅胚胎与仔鱼的毒性
2017年
为了研究离子液体[C_(16)mim]Cl的生物毒性作用,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胚胎和仔鱼为受试动物,分别以胚胎发育的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尾芽期4个发育时期以及孵出期和孵出3 d的仔鱼作为处理的起始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C_(16)mim]Cl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泥鳅胚胎的孵化率逐渐下降,畸形率则在逐步升高;其中,刚孵出的仔鱼24 h与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0.555、0.453、0.091 mg/L;孵出3 d的仔鱼24 h与48 h的LC_(50)及SC分别为0.444、0.273、0.031 mg/L。表明在较低剂量内,离子液体[C_(16)mim]Cl对泥鳅胚胎及其仔鱼的发育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与致死作用,并且该毒性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南平燕帅国王亚星韩晓张岩晨杜启艳常重杰
关键词:仔鱼毒性
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被引量:1
2012年
为8-羟基喹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对草鱼24h、48h和72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3mg/L、26.93mg/L和20.95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8-羟基喹啉能降低草鱼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并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
南平燕帅国王君常重杰
关键词:8-羟基喹啉草鱼GOTGPT
甲醛对大鳞副泥鳅的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大鳞副泥鳅的半致死浓度、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GPT和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大鳞副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 h的LD50为368.71 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与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结论: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燕帅国南平常重杰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甲醛微核GPTGOT
离子液体[C_8 Mim]Cl对泥鳅毒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动物,采用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生理毒性试验,研究了[C8Mim]Cl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8Mim]Cl对泥鳅有一定的毒性,其对泥鳅24 h、48 h的LC50分别为324.13 mg/L、262.77mg/L,安全浓度为51.80 mg/L;各处理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推移,红细胞微核率都有明显的升高;处理组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离子液浓度升高以及时间的推移而增高;[C8Mim]Cl对泥鳅有显著的毒性作用。
燕帅国南平韩晨露杜启艳常重杰
关键词:泥鳅离子液体毒性
甲醛对泥鳅的毒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为估测甲醛的环境毒性,以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泥鳅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D50)、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h的LD50为365.04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6.82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137.28mg/L)染毒后第6天(5.801‰),微核率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甲醛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其GPT和GOT最低活力分别出现在最高质量浓度组染毒后第2天(28.765U/mg)、第4天(44.975U/mg)。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南平杨炀王君郭变朱秋芬常重杰
关键词:泥鳅甲醛微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离子液体[C_8 mim]Cl对泥鳅胚胎和仔鱼的毒性被引量:1
2014年
以泥鳅的胚胎及仔鱼为试验材料,选择胚胎发育的4个不同时期(囊胚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及仔鱼期为处理开始的时间点,探讨了离子液体[C8 min]CI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8 min]CI浓度增加,泥鳅胚胎的孵化率下降,畸形率上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67~150 mg·L-1的[C8 min]CI对泥鳅胚胎均表现出明显的致畸毒性效应;随着[C8 min]CI浓度增加,泥鳅仔鱼死亡率上升,而100~225 mg·L-1的[C8 min]CI对泥鳅仔鱼具有明显的致畸、致死作用。其中,[C8 min]CI对孵出期泥鳅仔鱼的24 h、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97.95和86.77 mg·L-1;而[C8 min]CI对孵出后3 d泥鳅仔鱼的24 h、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3.77和40.98 mg·L-1。由上可知,在一定的剂量内,[C8 min]CI对泥鳅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有明显的致畸、致死作用,这为离子液体[C8 min]CI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南平王琼琼亓蒙翟胜娜张玉玲易叔红常重杰
关键词:泥鳅毒性
8-羟基喹啉对草鱼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以8-羟基喹啉为诱变剂,研究了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测得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32.30、26.93、20.95 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其安全浓度为11.62 mg/L。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P<0.05或P<0.01),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因此,8-羟基喹啉在达到一定浓度和染毒时间以后对草鱼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因而推测其大量使用可能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南平王君潘春梅郭变豆小飞常重杰
关键词:8-羟基喹啉急性毒性微核
敌敌畏农药的极性暴露对泥鳅的遗传毒性及生理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以泥鳅为受试动物,研究敌敌畏农药稀释液对泥鳅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生理的影响.急性试验表明:敌敌畏稀释液对泥鳅具有一定的毒性,其对泥鳅96 h的LD50为6.409μg.L-1.微核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率为0.195‰,而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率最高达到2.138‰,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各处理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理试验表明:处理组肝组织的GPT和GOT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农药稀释液浓度增高而减小.由上可知,敌敌畏农药稀释液对泥鳅有显著的遗传毒性及生理影响.
南平肖珍陈建军常重杰
关键词:泥鳅敌敌畏微核GPTGOT
8-羟基喹啉对泥鳅胚胎的毒性被引量:5
2010年
在泥鳅胚胎发育的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和仔鱼孵出期,分别用不同浓度(1.00×10-4、5.00×10-5、2.50×10-5、1.25×10-5、6.25×10-6mol/L)的8-羟基喹啉进行处理,以胚胎的孵化率及畸形率、仔鱼死亡率及体长的变化等为指标,探讨水体中8-羟基喹啉对鱼类胚胎及仔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8-羟基喹啉浓度增加,分别在胚盘隆起期、原肠胚中期、神经胚期、尾芽期开始处理时,泥鳅胚胎的孵化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分别减少至83.5%、74%、61%、79%,畸形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至58%、72%、61%、71%;在仔鱼孵出期开始处理时,泥鳅仔鱼死亡率由3%逐渐增加至100%;处理组的仔鱼体长短于对照组,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因此,8-羟基喹啉对泥鳅胚胎及仔鱼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致畸、致死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毒性作用。
吴小华杜启艳党炳俊常重杰
关键词:8-羟基喹啉泥鳅胚胎发育毒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