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0701Z01-02)

作品数:1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根久王桂宏吕杰堂张铭赵孟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叠合
  • 1篇叠合盆地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界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分布
  • 1篇盆地
  • 1篇中新生代
  • 1篇中新生界
  • 1篇构造层
  • 1篇构造层序
  • 1篇层序
  • 1篇柴达木盆地

机构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篇周川闽
  • 1篇赵孟军
  • 1篇张铭
  • 1篇吕杰堂
  • 1篇王桂宏
  • 1篇王根久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年份

  • 1篇201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中新生代柴达木叠合盆地解析、动力学机制探讨及对油气控制意义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比较直接,构造复杂,以致对中新生代盆地的性质一直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对盆地地震大剖面和测井资料地质解释与统计成图,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三大构造层对应三类盆地,具体以古近系底(TR)与下油砂山组顶的不整合面(T2’),将中生界划为下构造层,古近系路乐河组、上下干柴沟组、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构成中构造层,新近系上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与第四系组成上构造层,其分别对应三种不同构造背景的原型盆地。下构造层为燕山运动阶段形成,为侏罗纪早期伸展断陷、中后期坳陷盆地,主要分布于盆地北半部及柴西地区,现为残留盆地;中构造层发育于早喜马拉雅期,主体厚度区位于盆地西半部的菱形块体内,阿尔金断裂带的走滑与南祁连西段的顺时针旋转是中构造层盆地发育的主要动力学机制,原型盆地为走滑旋转盆地。一里坪—南八仙构造线以北一带因主要断裂带的走滑反转作用成为中、下构造层主要叠合区。上构造层盆地为晚喜马拉雅运动阶段走滑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沉积沉降中心具有由西向东迁移的明显特征,为走滑盆地。一里坪—东台吉乃尔湖一带为中、上构造层盆地叠合区,叠合机制为盆地基底持续挠曲坳陷作用。分析认为,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及特殊的深部地质结构所导致的主要大断裂多次反转作用是造成盆地反转与走滑叠合的关键动力学机制。文章同时简述了对油气勘探的参考意义。
王桂宏周川闽夏响华张永庶赵孟军王点奥吕杰堂王根久张铭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构造层序油气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