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8ZR1406800)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邓泓邓丹吴可为王婕达良俊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水生
  • 2篇水生植被
  • 2篇沉积物
  • 1篇淀山湖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植被重建
  • 1篇植物资源
  • 1篇生长型
  • 1篇生态浮岛
  • 1篇生态工程
  • 1篇湿地植物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幼苗
  • 1篇水稻幼苗生长
  • 1篇水生植被恢复
  • 1篇水生植被重建
  • 1篇水生植物
  • 1篇水生植物资源

机构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市城市化...

作者

  • 4篇邓泓
  • 1篇张净
  • 1篇杜璟
  • 1篇蔚枝沁
  • 1篇吴可为
  • 1篇达良俊
  • 1篇邓丹
  • 1篇王婕
  • 1篇杜憬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上海乡土水生植物资源及其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潜力被引量:15
2011年
水生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发挥水生生态系统的自维持、自循环功能有重要作用。研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建立上海地区乡土水生植物名录,并对其科属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生长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乡土水生植物共计35科83属160种(含变种),单属科、单种属的比例较高,均达65%以上;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成分复杂,以热带成分占优势,达64.6%;生活型以挺水植物为主,沉水植物次之,浮水植物最少;生长型类型丰富,以草本型、禾草型居多,20种生长型可进一步归为表征相似生态学特征和功能地位的6个生长型组。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仅有68.8%的景观水体有水生植物应用,且应用种类在2种以下的占79.2%。乡土水生植物应用不足,一半以上为观赏性强的外来物种,应用频率较高的为挺水植物,对具有良好净化效果的沉水植物重视不够。因此,在水生态恢复与水景观建设中,建议加强乡土水生植物资源的繁育栽培,在充分利用乡土水生植物资源配置群落的基础上,根据水质的富营养及基底状况,通过不同生长型组水生植物的应用,构建"沉水-浮水-挺水"植物群落复合体,并通过"近自然型"护岸的营造,形成"水生-湿生"复合生态系统。运用植被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生态浮岛"、"生态沉岛"等技术营造水生植被,将强人工化的水景观建成具生命的水生生态系统。
王婕张净达良俊
关键词:生长型景观水体生态浮岛
水生植被重建对沉积物Pb·Fe迁移转化的影响
2011年
采用修正后的BCR法对经过水生植被重建恢复的2条城市河道(丽娃河、曹杨环浜)进行研究,分析沉积物中0~10 cm层及10~20 cm层的Pb、Fe及总有机碳(TOC)含量。结果表明,经过植被重建后,2条城市河道沉积物Pb总量有所降低,但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占总量的70%~80%,说明Pb的活性很高,对环境仍然存在危害性。沉积物中可还原态的Pb、Fe含量存在相关性,说明根系泌氧形成的铁锰氧化物对Pb的迁移转化有较大影响,各形态Pb、Fe与总有机碳的含量也存在相关性。
杜璟邓泓
关键词:湿地植物沉积物
淀山湖入湖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实践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作为上海境内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以及黄浦江上游重要的水源保护地,淀山湖的水质状况对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运用生物治理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手段,在淀山湖大朱厍港实施了净化入湖水质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表明工程示范区域存在风浪大、水位较深、水流较急等特点,是水生植被尤其是沉水植物恢复的重要限制因素。通过选择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物恢复手段,结合消浪、人工浮床、填土围堰等工程技术措施,使示范区植物生境条件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恢复水生植物群落并达到净化入湖水质的目的。实践结果显示,生境条件改善后,漂浮(浮床)植物和挺水植物得到迅速恢复,同时试验区的水质明显改善,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1%29%和36%77%。示范工程的运行结果表明黄菖蒲和香蒲可作为淀山湖水生态修复的先锋种类。
邓泓杜憬蔚枝沁
关键词:淀山湖生态工程水质净化
水生植被恢复对城市景观水体磷浓度及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以上海市两个水生植被恢复时间为5—10年的城市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水体理化性质以及水和沉积物磷的含量和形态,研究水生植被恢复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长期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水生植被恢复能有效降低水体氮、磷浓度,对水体富营养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外源磷的污染源得到控制后,水体磷浓度会随着修复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相对稳定.沉积物磷形态以钙磷为主,随着水生植被恢复时间的增加,生物活性较强的可交换态磷、铝磷和铁磷的含量下降,而相对稳定的钙磷所占的比例增加.研究结果还表明,即使不进行底泥疏浚,长期的水生植被恢复也可以使城市河流沉积物中内源磷释放及水体磷浓度得到有效控制.
琚泽文蔚枝沁邓泓
关键词:水生植物沉积物磷形态
根区通氧状况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吸收镉的影响被引量:22
2009年
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根区通氧状况对水稻根系结构、根系泌氧、根表铁膜生成以及水稻耐受、吸收Cd的影响。水培条件下,根区氧处理对水稻幼苗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缺氧条件下的水稻根的伸长量降低,生物量增加,直径增粗,根系泌氧量增加,并降低幼苗对Cd的吸收。当培养溶液Cd2+浓度为1.0 mg/L时,缺氧处理相对于通氧处理,根表吸附的Cd降低了85.5%,地下部分吸收的Cd降低了35%,转运到地上部分的Cd降低了58%。根表铁膜对Cd的吸收和转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因环境中Cd2+浓度和根区通氧状况而异。在根区通氧充分的培养条件下,水稻幼苗铁膜对较高浓度Cd2+(1.0mg/L)的吸收和转运起着重要的作用,DCB-Cd占根系吸收Cd的50%,茎叶对Cd的吸收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缺氧胁迫下,根系结构本身(如根表通透性降低)是影响水稻吸收Cd的重要因素。
邓丹吴可为邓泓
关键词:水稻根系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