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05001)

作品数:8 被引量:208H指数:7
相关作者:冯桂力郄秀书刘冬霞王俊袁铁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闪电
  • 3篇地闪
  • 3篇雷达
  • 2篇多普勒
  • 2篇多普勒雷达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对流
  • 2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低压
  • 1篇对流降水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性
  • 1篇灾害性大风
  • 1篇正地闪
  • 1篇闪电活动
  • 1篇闪电频数
  • 1篇闪电特征
  • 1篇闪电特征分析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示波器

机构

  • 3篇山东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山东省雷电防...
  • 1篇山东省人民政...
  • 1篇陕西省防雷中...

作者

  • 5篇冯桂力
  • 2篇王俊
  • 2篇郄秀书
  • 2篇刘冬霞
  • 1篇杨成芳
  • 1篇高留喜
  • 1篇李海腾
  • 1篇王洁
  • 1篇张文
  • 1篇袁铁
  • 1篇胡先锋
  • 1篇龚佃利

传媒

  • 1篇气象
  • 1篇高原气象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山东气象
  • 1篇陕西气象
  • 1篇Scienc...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青岛地区闪电活动气候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10 a TRMM卫星的总闪电资料和3 a的地闪定位资料,研究青岛地区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规律。结果表明:青岛地区逐月闪电次数差异较大,闪电的季节变化明显,8月闪电最多。闪电活动日分布呈现双峰形式,最高峰值出现在17:00—19:00之间。从空间分布来看,闪电多发生在靠近青岛市的四个边缘地带,而青岛市中部闪电发生较少。青岛地区的平均总闪电密度为5.95次.km-2a-1,地闪平均密度为1.077次.km-2a-1。青岛地区的云闪与地闪比值平均为4.52,正地闪占总地闪的5.9%。正地闪的平均强度为51.63 kA,最大值为561 kA;负地闪的平均强度为34.53 kA,最大值为481 kA。
冯桂力胡先锋李采莲王洁
关键词:闪电活动气候特征
山东省雷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4
2007年
根据1966-2005年山东省的雷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及自然正交函数展开(EOF)方法,对山东省雷暴气候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年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泰沂山区多、半岛沿海和山东西部平原较少的特点;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有明显的日变化;在过去40a中,山东雷暴日数具有较强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下降的特点,并有一定的阶段性。
高留喜杨成芳冯桂力吕环宇
关键词:EOF方法雷暴时空变化特征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一次飑线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结合地闪定位资料和TRMM卫星LIS观测的总闪电资料对一次飑线过程闪电活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这次飑线过程的正地闪超过了负地闪,占地闪的54.7%。在系统发展的初始阶段全部为正地闪;在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明显增大,正地闪比例很高,均在75%以上。在系统成熟至减弱阶段,地闪频数开始下降,而正地闪比例下降,负地闪的比例却越来越大,并占据支配地位。正地闪发生在线对流区(即强回波区内或附近),负地闪发生在层状云区。正地闪并不对应于主上升气流区而是紧邻上升气流区的后部。该雷暴云内闪电活动非常频繁,云地闪比例高达26.1:1。降雹和地面大风区位于正地闪密集区内,地闪频数峰值对应于地面大风阶段。
冯桂力王俊龚佃利李海腾张文
关键词:飑线闪电频数
CINRAD/SC型雷达高低压故障的诊断分析
2006年
CINRAD/SC型天气雷达的高低压部分比其他部分的故障率相对要高些。文章介绍利用HH4331A型通用示波器和500型万用表诊断CINRAD/SC型新一代天气雷达高低压故障的过程,并进行了个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维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
任钟冬吴书君
关键词:示波器高低压脉冲
一次中尺度雷暴大风过程的闪电特征分析被引量:26
2010年
2005年6月21日山东北部出现了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并伴有地面灾害性大风。作者综合闪电定位资料、雷达和卫星资料详细分析了这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在系统初始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快速增加.成熟阶段地闪频数一直较高,且都在20次/5 min以上,在减弱消散阶段,正地闪比例超过负地闪。负地闪多发生在对流降水区,而正地闪则对应于稳定的层状云降水区。逐小时地闪次数峰值滞后于云顶最低温度峰值,小于-50℃的冷云覆盖面积峰值滞后于地闪次数峰值。这次地面大风主要是较强下沉气流底部外流造成的,利用WINDEX计算的地面最大风速潜势与观测的阵风值非常接近。地面大风阶段对应着剧烈的闪电活动,地闪频数的跃增略提前于地面强风发生时间,这对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桂力王俊牟容刘冬霞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地闪灾害性大风多普勒雷达
Lightning activity and precipitation structure of hailstorms被引量:24
2007年
By using the cloud-to-ground (CG) lightning location data from the lightning detection network of He- nan Province, surface Doppler radar data and standard orbit data of PR, TMI and LIS on TRMM satellit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G lightning flashes in 10 severe hailstorm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centage of +CG lightning in these hailstorms is high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45.5%. There is a distinct increase in CG flash rate dur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stage of hailstorms. The hailstone falling corresponds to an active positive flash period, and the increase of +CG flash rate is generally accompanied with a decrease of –CG flash rate. The flash rate declines rapidly during the dissipating stage of hailstorms. The precipitation structure and lightning activity in two typical hail- storms are studied in detail. It is found that strong convective cells with reflectivity greater than 30dBZ mainly are situated in the front region of hailstorms, whereas the trailing stratiform region is in the rear part of the hailstorms. The maximum heights of echo top are higher than 14 km. Convective rain con- tributes much more rainfall to the total than stratiform rain, and the convective rain takes about 85% and 97% of the total in the two cases, respectively. Total lightning in the hailstorms is very active with the flash rate up to 183 fl/min and 55 fl/mi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most lightning flashes occurred in the echo region greater than 30 dBZ and its immediate periphery. The probability of lightning occurrence is 20 times higher in the convective region than in the stratiform region.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lightning information is helpful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nvective rain region.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lash rate and ice water content is disclosed primarily.
FENG GuiLi1,2, QIE XiuShu3,1, YUAN Tie1 & NIU ShuZhen4 1 Laboratory of Lightning and Thunderstorm,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关键词:LIGHTNINGCGLIGHTNINGHAILSTORMCONVECTIVERAIN
雹暴的闪电活动特征与降水结构研究被引量:81
2007年
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获取的地闪资料分析了10次雹暴过程的闪电分布和演变特征,并结合地面多普勒雷达和TRMM卫星的闪电成像仪(LIS)、测雨雷达(PR)、微波成像仪(TMI)分析了雹暴的降水结构及其与闪电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降雹天气过程的正地闪比例较高,平均值为45.5%;在雹云快速发展阶段,地闪频数存在明显的“跃增”;在整个降雹阶段正地闪活动非常活跃,在正地闪频数增加的过程中通常伴有负地闪频数的下降;在雹暴的减弱消散阶段,地闪频数显著减少.两次典型雹暴的闪电活动非常活跃,总闪电频数分别为183次/min和55次/min;其降水结构特征是,大于30dBZ的强回波单体多集中于系统的前缘,系统后部伴有稳定性的层状云降水区,回波顶高均超过14km;其对流降水的贡献率分别为85%和97%.对6km高度处的雷达回波与总闪电关系的研究表明,总闪电主要出现在强回波区(>30dBZ)及其周围.对流降水区发生闪电的几率约是层云降水区的20倍以上,可以利用闪电与对流降水的相关性来有效地识别对流降水区.初步结果还表明闪电频数和冰水含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即冰水含量越高,相应的闪电活动也越频繁.
冯桂力郄秀书袁铁牛淑贞
关键词:闪电正地闪雹暴对流降水
华北一次强对流天气系统的地闪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47
2008年
利用地面雷电探测网,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2005年8月1日发生在山东北部的一次具有前部对流线,后部大范围层状云降水(LLTS)的典型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闪电活动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负地闪占主导地位,最高频数达到260次/5min;与负地闪比较,正地闪呈现不活跃状态。负地闪主要落在〉40 dBz的强回波区内部及其边缘区域,而正地闪则分布在前部云砧和后部层状云降水区内。对地闪位置与回波强度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45~55 dBz的回波是最有利于地闪发生的区域,回波强度低于这一区域,随着回波强度的增大,地闪活动呈递增趋势,地闪频数在50~55 dBz的回波区域内达到峰值,〉55 dBz的回波区域内地闪频数明显降低。
刘冬霞郄秀书冯桂力吴书君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多普勒雷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