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0432)
- 作品数:68 被引量:676H指数:15
- 相关作者:洪德林张天真郭旺珍邢邯盖钧镒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及摘荚对其饲用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大豆秸秆饲料利用率低,原因主要是其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低。提高作物秸秆饲用品质的农艺措施之一为抑制植株的生殖生长。在饲料粗纤维测定国家标准(GB/T 6434-94)的基础上,使用FOSS纤维测定仪1020,获得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参考国家标准测定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需要调整3个参数,经调整的参数为:粉碎细度40目,样品称样量0.6—0.7g,酸碱热浸提时间60min。利用此方法测定了逐步抑制生殖生长后10组大豆品系秸秆粗纤维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了相应的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从鼓粒初期开始,随摘荚处理的时间逐步推后,大豆秸秆中粗纤维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粗蛋白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处理后,秸秆粗纤维含量基本低于对照,粗蛋白含量基本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秸秆的饲用品质。
- 程颖颖赵晋铭盖钧镒邢邯
- 关键词:大豆秸秆品质粗纤维
-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最上节间长度QTL定位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和BC1F13)和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3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对水稻最上节间长度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生长环境共检测到13个QTL,分布于第1,2,3,5,6,8,10,11染色体上,解释性状变异的3.97%~15.21%。其中qUIL-6在3种不同生长环境中均检测到,qUIL-1a,qUIL-3a,qUIL-3b和qUIL-10a等4个位点在两种不同生长环境中均被检测到,说明这些QTL位点受环境影响较小,表达较为稳定。
- 乔保建王盈盈朱晓彪洪德林
- 关键词:水稻复合区间作图法
- 基于SSR标记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4
- 2008年
-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6个等位片段,每个多态性位点等位片段数的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4.08个;71.7%的SSR位点具有3个以上等位片段;53个位点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31~0.773,平均为0.41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9;12条染色体中,第5染色体平均等位片段数最多,第11染色体平均PIC值最大。(2)现代育成品种群体检测到的等位片段数、位点PIC值、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品种间遗传距离均比地方品种群体相应值小,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现代育成品种。(3)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地方品种和现代育成品种可以明确区分开来。【结论】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与现代育成品种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可用以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
- 金伟栋程保山洪德林
- 关键词:粳稻种质资源简单重复序列
- 杂交籼稻F_1种子的引发技术研究
- 2007年
- 用不同浓度PEG、PVA、KNO3、PEG+KNO3、PVA+KNO3对杂交籼稻汕优63和特优559 F1种子进行引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0%PVA处理汕优63、1.5%PVA处理特优559 24 h,引发效果最佳。
- 朱世杨洪德林
- 关键词:籼稻
- 棉花6个小分子质量热激蛋白基因的序列、表达与定位被引量:4
- 2008年
- 利用棉花纤维cDNA文库,分离到6个小分子质量的热激蛋白基因。序列结构分析发现,它们分别属于3种不同类型的小热激蛋白。RT-PCR分析表明,它们在棉花体内具有不同的转录表达特征,可能行使不同的功能,它们的转录与棉花特定的发育阶段相关,线粒体小热激蛋白和细胞质Ⅰ类小热激蛋白基因受纤维启始和分化的调控,而细胞质Ⅱ类小热激蛋白与棉花叶片的生长发育相关。利用本实验室的四倍体棉花遗传图谱,对这6个小热激蛋白基因进行定位,其中3个被定位在A4、D8和A6染色体上。
- 贺亚军郭旺珍张天真
- 关键词:棉花基因定位
- 大豆异地衍生RIL群体部分质量性状的自然选择效应被引量:1
- 2008年
- 粒形、粒色、种脐色、茸毛色等质量性状是代表大豆进化程度的指标。以Peking×7605、RN-9×7605两个组合分别在南京和济南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通过比较同一杂交组合在两地衍生群体部分质量性状的表型差异,鉴别大豆部分质量性状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自然选择效应。结果表明:Peking×7605组合在南京和济南衍生的两个群体4个质量性状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且除茸毛色外其他3个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4个质量性状均发生了明显的自然选择。RN-9×7605组合在两地衍生的群体除粒形表现差异极显著外,其余3个性状则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只有粒形发生了明显的自然选择。并利用Shannon-weaver信息指数和Simpson指数对两个群体4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低因杂交组合和考察性状而异。
- 李永春邢邯徐冉盖钧镒
- 关键词:大豆质量性状自然选择重组自交系群体
- 渝棉1号优质纤维QTL的标记与定位被引量:40
- 2007年
- 利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和优质品种渝棉1号组建了(TM-1X渝棉1号)R和R2,3分离群体。通过5544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筛选,获得178个多态性标记,用其中138个构建了总长为959.7cM的遗传图谱,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9%。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了该组合的R单株和R:,家系纤维品质性状,共检测到12个纤维品质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包括1个纤维长度的、4个纤维强度的、3个马克隆值的、3个整齐度的和1个伸长率的,分别解释各性状表型变异的6.1%、5.3l%~14.62%、7.88%~19.17%、7.4%~11.71%和8.26%。研究还发现Chr.23和Chr.24是优质纤维QTL的富集区。
- 王娟郭旺珍张天真
- 关键词:陆地棉纤维品质QTLS
- 几种化学药剂对杂交籼稻汕优63自然老化种子引发效果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用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KNO3、PEG+KNO3、PVA+KNO3等几种化学药剂对自然老化的杂交籼稻汕优63种子进行引发效果研究,以筛选最佳处理方法。结果表明,从引发效果和经济实用两方面考虑,以0.5%PVA+1.0%KNO3处理1 d为最佳。经过该处理的汕优63自然老化种子的发芽率显著提高,比对照(63.0%)提高了11.7个百分点,活力指数、发芽势、苗高、苗重也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且成本较低。
- 朱世杨洪德林
- 关键词:杂交籼稻汕优63发芽率
- 菜用大豆出仁率的QTL定位被引量:1
- 2007年
- 以BOGAO×NG94-156的RIL群体158个家系为材料,于2005年和2006年测定该RIL群体的鲜英出仁率并构建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采用WinQTL Cart V2.5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两年资料对出仁率QTL的定位结果基本一致,其中位于E和N连锁群上的两个QTLs在两年中均被检测到,可解释7.59%~10.04%的表型变异。此外利用QTL Mapper 1.6对以上定位结果进行验证并估计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定位结果基本一致,其中一个加性QTL(qsp-11)与环境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本研究首次对鲜英出仁率进行QTL分析,旨在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 赵晋铭孟庆长张玉梅许鹤灵盖钧镒喻德跃邢邯
- 关键词:菜用大豆出仁率QTL定位
- 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2
- 2006年
- 太湖流域稻作历史悠久,是我国粳稻高产地区之一。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潜在风险。为了有效利用地方水稻资源以扩大改良品种的遗传基础,作者通过调查19个农艺性状,对823个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CV)范围在4.6%(结实率)和33.7%(单株产量)之间。颖壳色、稃尖色、芒型和粒型4个质量性状分别有10、6、5、4种表现型。19个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在0.757(粒型)和1.930(每穗实粒数)之间,平均为1.540。9月10日以后抽穗的品种比9月10日及其以前抽穗的品种具有更丰富的表型变异。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千粒重、单株产量和穗颈长等8个性状是解释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多样性的重要性状。
- 金伟栋洪德林
- 关键词:水稻表型变异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