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20059)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3
相关作者:谭万龙朱文辉郑少斌谢毅吴元东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膀胱
  • 7篇基因
  • 6篇杀伤
  • 6篇细胞
  • 6篇膀胱癌
  • 5篇杀伤作用
  • 5篇双自杀基因
  • 5篇自杀
  • 5篇自杀基因
  • 5篇癌细胞
  • 4篇肿瘤
  • 4篇基因系统
  • 4篇膀胱癌细胞
  • 3篇胸苷
  • 3篇胸苷激酶
  • 3篇体外
  • 3篇体外杀伤
  • 3篇体外杀伤作用
  • 3篇前列腺
  • 3篇前列腺癌

机构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谭万龙
  • 8篇朱文辉
  • 7篇郑少斌
  • 6篇谢毅
  • 5篇吴元东
  • 4篇梁中锟
  • 4篇杜跃军
  • 3篇石向华
  • 2篇黄河
  • 2篇姜耀东
  • 2篇赵国志
  • 1篇郁兆存
  • 1篇李民
  • 1篇熊林
  • 1篇陈彤
  • 1篇吴远东
  • 1篇梁仲琨

传媒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系统联合羟基喜树碱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HSV-TK系统联合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使用含有HSV-TK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转染人膀胱癌细胞T-24细胞,表达GFP为转染成功标志,同时观察转染率,PCR检测TK表达。以正常T-24细胞为空白对照,转染成功后分别加入GCV、GCV+HCPT,采用MTT法测定单纯HCPT作用于人膀胱癌细胞72h细胞增殖抑制率、各组治疗转染后人膀胱细胞24、48、72h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GCV(0.5mg/ml)+HCPT(10mg/L)作用T-24细胞4h后的凋亡情况。结果随着浓度的增高,HCPT对T-24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HCPT浓度为0.01mg/L时T-24生长抑制率为14%,50mg/L时T-24生长抑制率为63%,当HCPT浓度大于100mg/L时,抑制作用无明显增加(P=0.216)。GCV组、GCV+HCPT各组对转染后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P=0.00),GCV+HCPT组随HCPT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杀伤效率明显增高。0.5mg/mlGCV单独作用于转染后的膀胱癌细胞72h后,细胞存活率为34.6%,GCV(0.5mg/ml)+HCPT(10mg/L)组的细胞存活率仅为8.07%(P=0.00)。GCV+10mg/mlHCPT作用后4h,T-24细胞出现M1期前典型的细胞凋亡峰,凋亡率达52.93%。结论HSV-TK/GCV系统联合HCPT治疗能增强自杀基因系统对人膀胱癌的杀伤作用,能够良好地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的凋亡。
黄河谭万龙朱文辉梁仲琨
关键词:TK膀胱癌
腺病毒介导TK/GCV基因系统联合肿瘤坏死因子对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TK/GCV系统联合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膀胱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采用含有TK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adv+)转染MB49细胞,观测转染率,RT-PCR检测转染细胞TK基因产物。以MB49细胞为对照,测定不同浓度TNF-α作用下MB49细胞、不同浓度GCV作用下MB49/TK细胞的存活率,采用GCV联合低浓度TNF-α对MB49/TK细胞进行体外杀伤研究;流式细胞仪检测TK/GCV、TNF-α、TNF-α+TK/GCV对MB49细胞作用8h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随着浓度的增高GCV对MB49/TK细胞、TNF-α对MB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逐渐增高。GCV联合TNF-α对细胞杀伤率均较同浓度下单纯GCV及单纯TNF-α作用时的细胞杀伤率有明显增强,且随TNF-α浓度增高联合治疗组杀伤效率增强:单纯50μg/mlGCV组、5μg/mlTNF-α+50μg/mlGCV组、20μg/mlTNF-α+50μg/mlGCV组杀伤率分别(24.39±1.10)%、(40.05±0.97)%、(65.47±0.67)%。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示TK/GCV、TNF-α、TK/GCV+TNF-α组作用细胞8h均可见典型sub-G1期细胞凋亡峰,联合作用组凋亡率最高。结论TNF-α能明显增强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的杀伤作用,两者联合能够有效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凋亡。
石向华谭万龙朱文辉梁中锟杜跃军
关键词:TK基因
可视人膀胱肿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的方法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建立其可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简便、可靠的原位移植模型。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基因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入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株中,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然后接种于裸小鼠膀胱壁内,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直接观察原位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并与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结果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并可在体内、外持续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后的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的体内外生物学行为无明显改变,裸小鼠膀胱原位接种5×105个转染后的膀胱肿瘤细胞后1周即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下腹部新生膀胱肿瘤发出绿色荧光,2周后膀胱肿瘤可被触及,4周后经解剖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等远处转移。结论绿色荧光蛋白是新一代的生物源性荧光标记物质,它具有分子量小、对细胞无毒、使用方便及容易检测等优点。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在T24人膀胱肿瘤细胞中长期稳定表达,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建立的可视裸鼠原位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膀胱肿瘤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谭万龙吴元东陈彤熊林郑少斌
关键词:膀胱肿瘤绿色荧光蛋白
胸苷激酶/更昔洛韦系统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鼠膀胱癌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胸苷激酗更昔洛韦(TK/GCV)系统联合肿瘤坏死因子-a(TNF-a)对鼠膀胱癌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MB49小鼠皮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K/GCV组、TNF-a组、联合治疗组。按治疗计划分组进行病毒及药物注射,实验结束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体外实验验证低浓度TNF-a联合GCV较单纯GCV对细胞的杀伤率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联合治疗组较单独用药组凋亡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实验结柬后肿瘤体积对比:TK/GCV组为(93.43±2.10)mm3、TNF-a组为(53.95±2.61)mm3、对照组为(171.52±4.33)mm3、联合治疗组为(18.23±1.11)mm3,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较其他各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见各治疗组均出现细胞坏死凋亡,其中联合治疗组仅于周边见少量肿瘤细胞存活。结论GCV对转染腺病毒MB49细胞及TNF-a对MB49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TK/GCV、TNF-a均能有效诱导凋亡,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TK/GCV系统联合小剂量TNF—a能增强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膀胱癌的治疗作用。
石向华谭万龙李民杜跃军梁中锟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A膀胱癌脱噬作用
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联合染料木黄酮对鼠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
2009年
CD-TK双自杀基因包含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能将丙氧鸟苷(GCV)及5-氟胞嘧啶(5-Fe)等无毒的前体药物转化成毒性药物,抑制RNA及DNA合成,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二者协同可以显著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朱文辉杜跃军梁中锟姜耀东郑少斌谭万龙
关键词:自杀基因系统CD-TK染料木黄酮前列腺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溶瘤病毒联合丝裂霉素对膀胱癌细胞体内外杀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溶瘤病毒与丝裂霉素联合应用对膀胱癌T-24细胞体内外生长的抑制效应和机制。方法将溶瘤病毒不同的感染复数或与丝裂霉素(0.1mg/L)联合应用,通过细胞生长抑制实验及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与单独应用相比,溶瘤病毒与低剂量的MMC联合可明显抑制T-24细胞体外生长,诱导T-24细胞凋亡,裸鼠体内肿瘤发生时间延迟,4周后肿瘤体积与单独应用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体外处理结果一致。结论溶瘤病毒与MMC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MMC对T-24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赵国志谭万龙郑少斌吴远东谢毅朱文辉
关键词:溶瘤病毒丝裂霉素膀胱肿瘤
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对前列腺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缺陷性腺病毒载体将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以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染RM-1细胞,以GFP是否表达作为间接鉴定转染成功的标志,以RT-PCR鉴定作为是否转染的标准。联合前药5-FC和/或GCV作用于转染了CD-TK基因的RM-1细胞,以MTT法检测自杀基因系统对转染后的RM-1细胞的杀伤作用,以未转染的RM-1细胞作对照。结果以腺病毒感染RM-1细胞7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每个细胞都能发出淡绿色荧光,表明该基因已转染到RM-1细胞中,RT-PCR可检测到转染双基因的RM-1细胞含有CD-TK基因。与对照组相比较,当GCV浓度为125μg/ml时,转染了CD-TK基因的RM-1细胞的存活率为47.27%;与对照组相比较,当5-FC浓度为160μg/ml时,RM-1细胞的存活率为71.56%;而两种前药联合应用时RM-1细胞的存活率为18.45%,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结论CD/5-FC、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而应用CD-TK融合自杀基因系统明显优于单一的自杀基因系统。
朱文辉谭万龙黄河石向华谢毅
关键词:自杀基因前列腺癌基因治疗
胞嘧啶脱氨酶和胸苷激酶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细胞体外杀伤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含有CD-TK双自杀融合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感染膀胱癌细胞株Mb49细胞,RT-PCR检测CD及TK表达,MTT法测定感染病毒Mb49细胞对GCV和/或5-FC敏感性及旁观者效应。结果RT-PCR可检测到腺病毒感染的Mb49细胞中CD及TK表达,腺病毒感染的Mb49细胞对GCV和/或5-FC敏感性增强,且细胞存活率随前药浓度增加而明显降低,联合应用杀伤效果更强。在混合培养细胞中转染细胞为10%时,GCV组、5-FC组、GCV+5-FC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9.55±0.88)%、(77.17±3.38)%、(49.21±1.78)%,有较强的旁观者效应。结论腺病毒载体能有效转导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在膀胱癌细胞中表达,CD-TK融合双基因系统对膀胱癌细胞有更强杀伤效果和更明显的旁观者效应,优于单基因系统,值得进一步研究。
谭万龙谢毅郑少斌吴元东朱文辉
关键词:双自杀基因膀胱癌
CD-TK双自杀基因联合染料木黄酮治疗前列腺癌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CD-TK双自杀基因联合染料木黄酮对鼠前列腺癌的体内治疗作用。方法:取鼠前列腺癌细胞RM-1接种于鼠C57BL/6背部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术黄酮组、TK/DC治疗组及TK/CD+染料术黄酮联合治疗组进行相应处理,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肿瘤体积、全部肿瘤标本行常规病理检验及bcl-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肿瘤体积为(1008.73±126.73)mm^3.染料木黄酮组肿瘤体积为0359.06±53.17)mm^3,双自杀基因组肿瘤体积为(222.60±26.79)mm^3.两者联合时肿瘤体积为(25.31±9.24)mm^3。双自杀基因组鼠肿瘤体积比染料木黄酮组小(P<0.01).两者联合时肿瘤体积最小(P=0.00。病理切片中显示对照组几乎未见细胞坏死.而联合用药组肿瘤大片坏死;免疫组化检测肿瘤标本中bcl-2含量显示对照组显强阳性.而联合治疗组仅见微弱阳性。结论:联用染料木黄酮能明显增强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
杜跃军朱文辉梁中锟姜耀东郑少斌谭万龙
关键词:前列腺癌自杀基因基因疗法染料木黄酮
腺病毒介导融合双自杀基因治疗膀胱癌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胞嘧啶脱氨酶(CD)和胸苷激酶(TK)融合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膀胱癌治疗作用并与单基因系统作比较。方法利用含有CD-TK双自杀融合基因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作载体,PCR检测CD、TK及E1基因。建立C57BL/6同系膀胱癌Mb49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注射腺病毒联合丙氧鸟苷(GCV)或/和5-氟胞嘧啶(5-FC)治疗后肿瘤体积及组织学变化。结果PCR可检测到腺病毒DNA中含CD及TK基因、无E1基因。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GCV+5-FC治疗后,肿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P=0.00),腺病毒注射联合GCV+5-FC有协同作用(P=0.04),优于腺病毒注射联合GCV以及腺病毒注射5-FC。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大片坏死,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结论腺病毒介导CD-TK融合双自杀基因联合GCV或/和5-FC能有效治疗膀胱癌,融合双自杀基因CD-TK/(GCV+5-FC)系统对膀胱癌治疗有协同作用,其效果优于CD-TK/GCV或CD-TK/5-FC系统。
谭万龙谢毅吴元东朱文辉郑少斌
关键词:双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胸苷激酶基因治疗膀胱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