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6JCGJW001)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王光厚袁野王建波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周边外交
  • 2篇外交
  • 1篇东盟方式
  • 1篇中国周边外交
  • 1篇外交战略
  • 1篇历史分析
  • 1篇非传统安全
  • 1篇非传统安全问...

机构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王光厚
  • 2篇袁野
  • 1篇王建波

传媒

  • 1篇理论界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东南亚研究
  • 1篇外国问题研究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刍议
2013年
作为地区性大国,中国的综合国力水平决定了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周边地区应成为中国开展对外战略的首要区域。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的目标是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安全利益和"责任需求"。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总体是稳定的,但仍存在隐忧。对中国而言,建立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可谓任重道远。良好的周边经济环境为中国致力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加强经贸合作、改善彼此间的政治关系、致力于区域热点和公共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实现周边外交目标的主要途径。
袁野王光厚
关键词:周边外交
试论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原则
2013年
中国的周边外交服从于中国外交的总原则。由于周边外交的独特性,因而在中国诸多外交原则中有一些原则对于周边外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互利共赢的原则、求同存异的原则等主要周边外交原则。
袁野王光厚
关键词:周边外交
中国参与区域多边合作的历史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中国对区域多边合作的参与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行动日益主动的转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参与各种区域多边合作,但由于担心国家的主权权益受侵犯,这一时期中国的参与活动主要是尝试性的。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区域意识不断增强,对区域多边合作的政策开始转向积极参与。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开始成为亚太地区区域多边合作的推动者,倡导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区域多边合作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及其和平发展战略日益为亚太各国普遍认同。
王光厚王建波
浅析东盟的“人的安全”理念
2011年
"人的安全"是一种将人视作安全主体的全新安全理念。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开始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东盟试图从广义上来理解"人的安全"并突出其"免于匮乏的自由"的一面,在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的关系方面东盟强调两者的互补性,在"与人权相关的干涉"等问题上则固守其传统的"东盟方式"。东盟之所以能够接受"人的安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因为冷战后地区安全环境的转变、地区已有"综合安全"观的积淀、非政府组织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王光厚
东南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被引量:6
2011年
后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恐怖主义、海盗、毒品生产与贩运等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困扰。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是东南亚地区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形成与贫困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无论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还是对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东南亚国家与区域外部大国的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东南亚国家在调整自己的安全观念的同时,还从不同层面出发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举措。
王光厚
关键词:非传统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