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3131)

作品数:7 被引量:275H指数:4
相关作者:彭水军张文城钱争鸣孙传旺曹毅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碳排放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地级
  • 1篇地级城市
  • 1篇动态面板
  • 1篇动态面板数据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中国居民消费
  • 1篇碳排放量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禀赋效应
  • 1篇污染
  • 1篇贸易开放
  • 1篇面板数据
  • 1篇结构分解分析
  • 1篇居民消费
  • 1篇空间滞后模型
  • 1篇环境污染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作者

  • 5篇彭水军
  • 4篇张文城
  • 2篇钱争鸣
  • 1篇刘立虎
  • 1篇孙传旺
  • 1篇曹毅
  • 1篇侯无双
  • 1篇管睿
  • 1篇陈育斌

传媒

  • 1篇世界经济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系统工程理论...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亚太经济
  • 1篇福建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84
2015年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序列,采用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量和消费侧碳排放量,并通过SDA方法考察了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和消费侧碳排放均出现大幅的增长,但生产侧排放明显高于消费侧排放,"入世"后二者差距呈迅速扩大趋势;中国大量的生产碳排放服务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最终需求,即存在突出的"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问题,而中国消费侧排放主要发生在国内。结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量的快速增加主要是由国内最终需求规模的增长和生产部门投入结构变化带来的;而国内生产部门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则是有效抑制中国生产侧和消费侧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但这种抑制作用近年来有减弱趋势。此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前向产业关联、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最终需求来源地结构的变化及其需求规模的增长也是导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结论对于国际碳排放责任分配和国内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彭水军张文城孙传旺
国际碳减排合作公平性问题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公平性是国际碳减排合作的核心原则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碳减排合作的关键。然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不同学者之间对各种碳减排合作公平性问题的立场,存在较大的分歧。当前,减排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历史排放、人均排放、减排能力、贸易的碳排放转移以及谈判程序五个维度上,一个能够被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广泛接受的国际碳减排合作框架必须充分考虑这五个公平性问题。当前国际碳减排合作进展艰难,发展中国家提出的诸多公平性诉求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南北方国家的公平立场迫切需要进一步的协调。
彭水军张文城
关键词:公平原则
世界低碳外国投资现状、前景及我国的促进政策框架构建
2012年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低碳外国投资以达到促进发展与减缓气候变化的相互协同,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概述了世界低碳外国投资的基本概况与发展前景以及我国利用低碳外国投资的现状,接着分析了我国在吸引和利用低碳外国投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探讨了我国低碳外国投资促进政策框架的构建问题。鉴于CDM是当前低碳外国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且是在发展中国家降低排放的唯一机制,本文特别关注了CDM的发展现状。
彭水军侯无双
海西区中心城市协同发展绩效排序研究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内涵。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发展相结合,构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9个具体指标的设计方案。为了实现可操作与可评审,提出三级指标直接连接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到具体单位的设计方式。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海西中心城市的数据,对其协同发展绩效进行排序和实证分析。
钱争鸣管睿陈育斌
空间滞后模型的标准化稳健检验及其功效对比分析
2014年
在误差项分布未知、模型设定偏误以及不同形式空间布局的复杂条件下,本文提出检验空间滞后模型的标准化稳健LM检验方法,并采用Bootstrap法和Monte Carlo法对统计量的渐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ootstrap法和Monte Carlo法的检验功效均优于现有LM检验方法;对于小样本,结合Bootstrap法与本文提出的统计量进行模型设定的检验更可靠;在空间布局为Group规则时,采用本文提出的统计量进行模型设定的检验效果更好.
钱争鸣刘立虎
关键词:BOOTSTRAP法
中国居民消费的碳排放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被引量:29
2013年
本文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了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并采用结构分解法分析了包括居民部门行为因素和生产部门行为因素在内的七大因素对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1992~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呈较快增长趋势,是中国碳排放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居民消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非化石能源产品与服务的消费所造成的间接排放,其中绝大部分又来自城镇居民的消费活动。结构分解分析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居民消费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主要由能源产品及非能源产品与服务消费规模的增长造成,能源强度降低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有效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生产部门能源使用结构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另外,中间投入结构和产品消费结构有“高碳化”的趋势,已成为影响居民消费碳排放不可忽视的因素。
彭水军张文城
关键词:居民消费碳排放结构分解分析
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被引量:55
2013年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中国三类地方性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而对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都存在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弹性值来看,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普遍较小,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技术效应、直接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识别决定贸易结构效应的比较优势来源,结果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烟尘指标,存在贸易开放带来的污染避风港效应,但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且更甚于污染避风港效应,最终使得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
彭水军张文城曹毅
关键词:贸易开放环境污染动态面板数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