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3130)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文溥卢盛荣龚敏王燕武李静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中国季度宏观...
  • 8篇经济模型
  • 8篇宏观经济
  • 8篇宏观经济模型
  • 7篇中国宏观经济
  • 4篇经济预测
  • 4篇宏观经济预测
  • 2篇省际
  • 1篇增收
  • 1篇中国货
  • 1篇中国货币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收入差距
  • 1篇土地流转
  • 1篇农地
  • 1篇农地细碎化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增收
  • 1篇农业

机构

  • 10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季度宏...

作者

  • 7篇李文溥
  • 5篇龚敏
  • 5篇卢盛荣
  • 5篇王燕武
  • 4篇李静
  • 2篇林致远
  • 2篇易明子
  • 1篇余长林
  • 1篇刘榆
  • 1篇于洋

传媒

  • 8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中国经济问题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省际贸易流量再估算与区间分解被引量:20
2013年
省际分工与贸易关系的形成与演进,是省际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源泉。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国内各省份之间的贸易在发挥市场规模优势、促进经济持续、自主、平稳、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国内各省份之间的经济交流中,由于没有类似海关的机构存在,资料收集难度大,导致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对国内省际贸易的全面统计数据。为了更系统的研究省际贸易情况,本文通过对中国省际宏观数据进行挖掘处理,运用引力模型对1993—2010年中国各省份之间产品和服务的贸易流量进行了估算,并据此对省际贸易差额和空间流向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各经济区域内贸易联系较强,经济区域外贸易对象明确,且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区域内贸易份额有所下降,区域外贸易份额有所上升,这在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
于洋
关键词:贸易差额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被引量:2
2012年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2012年7月底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模型,更新了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数据。预测结果表明,中国GDP增速2012年底可能下滑至8.01%,但2013年将回升至8.29%。预计2012年全年CPI将上涨2.9%,同比下降2.52个百分点;到2013年,CPI可能回升到3.27%。课题组模拟了欧元区经济出现更严重衰退和再次出台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即使外部经济情况继续恶化,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的幅度是有限的,而实施追加"2万亿"财政支出扩张计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GDP的增长率,但是力度有限,由此带动的信贷及货币扩张不仅会大幅提升通货膨胀的风险,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恶化原已失衡的经济结构。因此,在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不宜再度启动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应当适度微调,稳住8%左右的增长速度,将重点转向深化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
中国省际资本边际报酬再估算及无谓损失评估被引量:2
2012年
考虑到中国省际资本品与最终产品的价格可能存在差异,本文利用中国省际宏观数据,重新估算了1993~2008年中国各省份的实际资本边际报酬,推算均衡人均资本与产出,由此计算出产出无谓损失。研究表明,与名义资本边际报酬类似,我国各省份的实际资本边际报酬呈现人均产出较高的东部地区高于人均产出较低的中西部地区的状况。资本边际报酬的显著差异说明我国存在资本的无效率分布。据计算,资本无效分布造成的产出无谓损失大致占当年总产出的7%~10%左右。其中,近90%是由于政府干预下资本流动受阻造成的无谓损失,而由于投资价格水平差异造成的损失仅占10%。
卢盛荣易明子
关键词:资本配置效率无谓损失
农民增收:地权稳定抑或土地流转?——基于对漳浦县农地细碎化和农业投入的产出弹性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本文根据对漳浦县的调研计量分析了农地细碎化对农业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于传统认识,一定程度的农地细碎化对南方沿海地区农民收入反而有正向影响。其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加工贸易型工业化、滚动型城市化使农民的非农化采取了特殊的形式。现有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并没有形成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前提,因此,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地规模经营,必须从调整现有的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入手。目前情况下,加强农村地权稳定性,尊重农民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自主权,对于维护农民基本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规模经营。
卢盛荣李文溥易明子
关键词:农地细碎化土地流转农民增收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预测2012年和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预测结果表明,中国GDP增速2012年可能下滑至8.59%,2013年可能回升至9.03%。预计2012年全年CPI将上涨3.33%,同比下降2.18个百分点,2013年CPI有可能回升至4.45%,课题组模拟了将50%的社会保险缴费还给居民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GDP增长率将稳中略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投资增速放缓,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下降,在短期会提高物价水平,但长期影响趋弱。因此,以社会保险缴费返还的方式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可以直接增加居民收入,在稳定增长的同时,调节、优化社会总需求结构。当前,我国可通过国有垄断企业利润的再分配来实现社会保险缴费返还,并同时保证社会保险资金的正常运转。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李文溥陈抗王燕武李静龚敏
关键词:宏观经济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被引量:6
2013年
厦门大学"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于2013年8月发布了2013年下半年和2014年共六个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数据的预测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中国GDP增长有望实现7.5%的既定目标,明年GDP增长率可回升至7.79%。2013年全年CPI将上涨2.45%,比上年下降0.19个百分点;到2014年,CPI涨幅可能回落至1.79%,今明两年不存在明显的通货膨胀威胁。课题组模拟了压缩政府非税收入、减轻中小企业或居民的负担,对宏观经济增长以及结构调整的效应。根据预测及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建议:下半年应重视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调、微调,确保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面对经济增长减速导致的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应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释放内部需求潜力;从长远看,应适度降低并控制政府收入占比,建设廉洁、廉价、有限、高效的政府;尽快启动新一轮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拓展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李文溥刘榆王燕武龚敏李静林致远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
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再展望
2011年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2011年7月底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对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展开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1年GDP将可能增长9.82%,2012年GDP增长率可能回落至8.91%。模型预测,2011年CPI预计将上涨5.4%,2012年仅可能回落至4.93%的水平。课题组对美国经济陷入二次衰退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中国的进出口将因此会受到较大冲击,但如果能适时适量地调整货币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投资需求的扩张来减缓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保持经济增长8.24%的水平。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放缓将减少了GDP与潜在GDP的缺口,降低通胀压力。我国应正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次高速以至中速增长的阶段。在通胀压力减缓后,顺应这一发展态势的改变,着力推进体制变革,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未来更高阶段的经济发展寻求新的增长点。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李文溥陈抗李静王燕武龚敏卢盛荣林致远余长林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
2013-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基于2013年2月底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调整并估计CQMM,对2013年和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展开预测。结果表明,尽管存在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GDP预计增长8.23%,CPI可保持在3.11%的水平。经济的稳定增长为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及深化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课题组认为,控制政府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保持适当比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是调整现有国民收入结构失衡,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政策切入点。
"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课题组王燕武龚敏李文溥
关键词:宏观经济
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通胀差距对收入、消费的影响——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文章基于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对我国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所面临的收入差距、通胀差距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消费行为方程,分析了总量CPI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CPI、收入及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PI的上涨对农村居民的冲击大于城镇居民,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大于高收入群体。城乡及城乡不同收入群体面临的通胀差异会扩大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差距,削弱我国居民对通胀的耐受力。同时,抑制全社会居民消费需求扩张,会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下滑。因此,抑制通胀并有效降低通胀的社会成本,不仅要控制通胀的总量水平,而且要缩小通胀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即旨在控制总量通货膨胀的政策要兼顾缩小城乡居民的通胀差距。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要在控制通胀与追求增长之间作出权衡,要坚决将增长速度控制在9%。为有效抑制通胀差距所产生的社会成本,必须充分重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阶层尤其是农村低收入阶层收入的影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要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制造业劳工工资水平,保障城乡低收入阶层收入和消费水平,增强中低收入阶层抵御通胀侵蚀收入的能力。
李文溥龚敏
关键词:收入差距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以产业传导渠道为视角被引量:10
2013年
中国货币政策存在地区间和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双重非对称性。运用面板数据—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可估计货币政策的产业传导效应,进而探讨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与区域的效应非对称性原因。研究发现,紧缩货币政策的效应在经济衰退时要比繁荣时的更大,且这种经济周期性的非对称性程度存在区域差异。不同的产业具有不同的产业特性,因而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央行应根据产业分布特点,在保持统一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同阶段因产业而导致的区域效应。
卢盛荣李文溥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周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