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63097)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曾华松张丽韦茹陈刚刘特长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2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及2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VEGF含量,并将KD患儿分为有冠脉损伤(CAL)组与无冠脉损伤(NCAL)组。结果KD患儿组急性期和缓解期的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31.26±75.31)pg/ml,(127.67±63.17)pg/ml比(43.94±19.58)pg/ml,P<0.01];NCAL组急性期VEGF水平明显高于CAL组[(269.99±69.33)pg/ml比(184.10±52.48)pg/ml,P<0.01],缓解期NCAL组血浆VEGF含量下降值显著大于CAL组;KD患儿组急性期血浆VEG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604,P<0.01)。结论VEGF参与了川崎病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持续不降的VEGF可能与KD发生了冠脉损伤有关。
- 韦茹张丽曾华松姚翠婵熊小燕唐娟虢艳王蓓
-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冠状动脉损伤儿童
- 川崎病E-选择素水平及+A561C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E-选择素在川崎病病情监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作用,以及E-选择素+A561C位点单核甘酸多态性与川崎病发病及冠脉损害以及对E-选择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川崎病组148例、发热组20例和对照组160例,其中川崎病组包括冠状动脉损伤组(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78例和非冠状动脉损伤组(no coronary artery lesion,NCAL)70例进行调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E-选择素血浆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E-选择素+A561C位点单核甘酸多态性在川崎病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结果川崎病组E-选择素与发热组、对照组比较:急性期(193±29)ng/mL、亚急性期(150±48)ng/mL均高于发热组(115±23)ng/mL和对照组(80±16)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期冠脉损伤组[(226±36)ng/mL]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损伤组[(158±31)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亚急性期[(174±46)ng/mLvs(125±28)ng/mL]和恢复期[(108±15)ng/mLvs(83±19)ng/mL]差异无显著性。E-选择素+A561C各基因型分布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川崎病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与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P>0.05)。川崎病组AC基因型携带者与AA基因型的E-选择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E-选择素与川崎病以及冠脉损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E-选择素具有预示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潜在的可能性。研究对象中存在E-选择素+A561C位点基因多态性,未发现E-选择素+A561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的相关性。
- 陈刚于明华曾华松张丽韦茹刘威刘特长
- 关键词:川崎病E-选择素单核甘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