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6031)

作品数:8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陈颖莫松平李兴罗向龙贾莉斯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纳米
  • 6篇纳米流体
  • 3篇分散剂
  • 2篇导热
  • 2篇导热系数
  • 2篇活性剂
  • 2篇过冷
  • 2篇过冷度
  • 2篇表面活性
  • 2篇表面活性剂
  • 1篇导热性
  • 1篇悬浮液
  • 1篇氧化钛
  • 1篇有效热导率
  • 1篇智能控制
  • 1篇实验测试
  • 1篇水基
  • 1篇热导率
  • 1篇自然对流
  • 1篇温度

机构

  • 8篇广东工业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汕尾职业技术...

作者

  • 7篇莫松平
  • 7篇陈颖
  • 5篇李兴
  • 3篇罗向龙
  • 2篇贾莉斯
  • 2篇刘琢玮
  • 1篇杨洁影
  • 1篇廉迎战
  • 1篇黄道燚
  • 1篇陈敏敏
  • 1篇李俊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分散剂SDS对TiO_2-H_2O悬浮液稳定性和导热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两步法"制备了TiO2-H2O悬浮液,通过添加分散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来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对不同SDS浓度下TiO2-H2O悬浮液的粒径大小、zeta电势、吸附量、颗粒浓度和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研究了SDS对TiO2-H2O悬浮液稳定性和导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当浓度的分散剂能显著提高悬浮液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其导热性能。在实验中,SDS浓度为0.35%(质量分数)时,0.7%(质量分数)的TiO2-H2O悬浮液的稳定性和导热性最好。分散剂通过影响纳米颗粒的尺寸、吸附量和颗粒浓度,来影响悬浮液的导热系数,SDS的吸附量越大,TiO2颗粒悬浮浓度越低,TiO2-H2O悬浮液的导热系数越小。
李兴陈颖莫松平贾莉斯
关键词:分散剂导热性
容器表面对纳米流体凝固过冷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两步法制备纳米流体,选择两种不同材料的纳米流体的容器,并对不同容器中的纳米流体的凝固相变过冷度进行测试,探讨容器表面对纳米流体相变过冷特性的作用,分析受容器导热系数影响的纳米流体的降温速率、容器表面的接触角和粗糙度等参数因素对纳米流体过冷特性的影响,并确定上述参数中影响纳米流体过冷度的主要因素。
莫松平陈颖陈广曦李俊
关键词:纳米流体过冷度粗糙度
表面活性剂对二氧化钛纳米流体分散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通过二步法将纳米二氧化钛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制备TiO2-水纳米流体。通过加入3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分散剂,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制备出3种不同的纳米流体。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流体中的纳米粒子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用Zeta电位分析仪测量纳米流体的电位,分析了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水基TiO2纳米流体分散性的影响。
莫松平陈颖李兴罗向龙
关键词:纳米流体分散性表面活性剂二氧化钛粒径粒径分布ZETA电位
基于WiFi物联网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20
2017年
针对温度监控的区域局限性问题,设计了以单片机STC15F2K60S2与温度传感器DS18B20为核心的温度监控系统。通过ESP8266 WiFi芯片,以中国移动物联网开放平台为中继服务器,以App Inventor为开发软件,完成了硬件的程序设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以及手机APP软件的开发,通过WiFi物联网实现了温度实时监测及汇报。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通过手机或其他手持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监控温度,可广泛应用于家庭热水器、空调等家用电器的智能控制,也可应用于工业生产中需要随时监控的、人体不宜靠近的场合的温度监测。
陈敏敏廉迎战黄道燚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物联网APP智能控制
表面活性剂对水基纳米流体固液相变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引言蓄冷是利用谷电生产冷能并储存起来以满足峰电时空调负荷需求的一种节能技术,能达到移峰填谷、稳定电力需求的目的。冰蓄冷是一种常用蓄冷技术,即利用具有较大凝固潜热水作为相变材料工质。
李兴陈颖莫松平贾莉斯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过冷度
基于粒子吸附层的纳米流体有效导热系数模型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纳米粒子表面吸附层的分析,构建包含纳米粒子、分散剂层、类固相层和分散基液的导热单元,利用最小热阻法建立纳米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模型,推导出其表达式,并分别讨论纳米粒子粒径、分散剂层和类固相层对纳米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类固相层的影响得到的纳米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比不考虑其影响得到的数值大;添加分散剂后,纳米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随着分散剂导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当纳米粒子较小时分散剂在纳米粒子表面的吸附层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的影响更大。
莫松平陈颖李兴杨洁影罗向龙
关键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分散剂
影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实验测试的因素被引量:2
2013年
导热系数是衡量纳米流体强化换热的最重要的参数,但在不同学者的研究中,对于同一种纳米流体所测得的导热系数却有很大差别。本文针对影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实验测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分别运用Hotdisk导热仪和闪光法导热仪对水基二氧化钛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用Hotdisk法的测量结果比用闪光法测得的高21%~34%。通过计算分析发现:自然对流是引起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测量结果多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兴陈颖莫松平刘琢玮
关键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自然对流分散剂
基于纳米颗粒小尺度效应的纳米流体有效热导率模型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分析基于纳米颗粒小尺度效应的纳米流体热流传递的机理,建立纳米流体有效热导率的预测模型。将本模型与实验数据及经典模型对比,发现在常温下本模型和经典模型计算值均能较好地预测纳米流体的热导率,但在温度较高时本模型与实验值更接近,表明其更适用于计算不同温度下纳米流体的热导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温度、纳米颗粒体积浓度和粒径对纳米流体热导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纳米颗粒及基液两者对增大纳米流体热导率的贡献。
莫松平陈颖罗向龙刘琢玮
关键词:纳米流体有效热导率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