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05ZR14088)

作品数:18 被引量:114H指数:7
相关作者:李保国汤亭亭张武杰孟祥吴亚卿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主题

  • 9篇微胶囊
  • 4篇微胶囊化
  • 4篇微囊
  • 4篇微球
  • 4篇胶囊化
  • 3篇多酚
  • 3篇喷雾干燥
  • 3篇环糊精
  • 3篇缓释
  • 3篇包合
  • 3篇包合物
  • 3篇茶多酚
  • 2篇饮料
  • 2篇山楂
  • 2篇中药
  • 2篇总黄酮
  • 2篇微胶囊技术
  • 2篇细胞
  • 2篇相互作用
  • 2篇菊花

机构

  • 19篇上海理工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国立中山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作者

  • 17篇李保国
  • 4篇汤亭亭
  • 4篇孟祥
  • 4篇张武杰
  • 4篇吴亚卿
  • 3篇高盈娴
  • 3篇齐正
  • 3篇李代禧
  • 3篇谢鑫荟
  • 2篇陈正隆
  • 2篇刘荣
  • 2篇张超
  • 2篇刘亿淑
  • 2篇张瑶
  • 1篇吴莲珍
  • 1篇纪兰兰
  • 1篇王妍
  • 1篇丁惠锋
  • 1篇张建民
  • 1篇丁乃立

传媒

  • 4篇食品科技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茶叶科学
  • 2篇干燥技术与设...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药学进展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技术...
  • 1篇2007中国...
  • 1篇第九届全国计...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绿茶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残留量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对绿茶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残留溶剂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大口径HP-快速GC残留溶剂柱为分离柱,对顶空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对残留有机溶剂乙酸乙酯测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在0.0765-0.612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3;方法精密度试验RSD(n=6)为3.60%;平均回收率范围95.42%~97.88%,RSD1.95%~3.09%;检测限(SIN=3)为0.005μg/ml。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无污染,适用于绿茶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残留量的测定。
胡慧廉丁乃立吴莲珍
关键词:顶空气相色谱法绿茶提取物乙酸乙酯残留有机溶剂
茶多酚及其微胶囊化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茶多酚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对茶多酚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目前茶多酚产品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前人研究成果和存在的缺陷,同时介绍了微胶囊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茶多酚产品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建议。
孟祥李保国齐正吴亚卿
关键词:茶多酚微胶囊技术脂溶性
茶多酚磁性白蛋白微球的制备被引量:7
2007年
探索茶多酚磁性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工艺,用作治疗肿瘤的新型动脉栓塞制剂。采用喷雾干燥法,以无抗原性的白蛋白为骨架材料,制备茶多酚微球。再将其加入一定的壳聚糖溶液中,同时加入适量磁粉,利用超声波混匀,加入少量戊二醛进行固化,真空干燥后得到茶多酚磁性微球。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茶多酚微球进行热分析,确认微球制备过程中茶多酚未发生变性。制备茶多酚白蛋白微球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10℃、进料速度3.13mL/min、芯壁材比为2∶1、总固形物含量为2%,此时微球包封率最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茶多酚微球和茶多酚原样进行热分析,得到两者有相似的相变峰,表明在微球制备过程中茶多酚未发生变性。茶多酚磁性白蛋白微球的粒径为30μm,符合动脉栓塞制剂要求。采用本方法制备茶多酚磁性微球可行,有望成为新型治疗肿瘤动脉栓塞制剂。
孟祥李保国齐正吴亚卿
关键词:喷雾干燥茶多酚白蛋白磁性微球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转BMP-2基因MSCs细胞微囊制备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05年
以高压静电法制备转BMP-2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微囊,考察了细胞浓度、海藻酸钠浓度、细胞悬液离心次数对圆囊率、粒径分布和成囊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浓度3×106个/ml,海藻酸钠浓度1.75%,细胞悬液离心洗涤2次的条件下,能制得球形好、粒径为200~300μm的微囊。
刘荣李保国丁惠锋汤亭亭
关键词:微囊骨形态发生蛋白
山楂枸杞菊花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分析及其复合保健饮料研制被引量:1
2007年
该研究以山楂为主要原料、辅以枸杞、菊花、甘草,参考中医君臣佐使的用药配伍原则,开发了一种新的功能性复合饮料。研究了山楂、枸杞、菊花、甘草复合饮料中总黄酮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参数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5h,固液比1:8,乙醇浓度50%。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饮料的最佳配方:8%提取液、5%白砂糖。
高盈娴李保国
关键词:山楂枸杞菊花甘草
载间充质干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工艺优化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以壳聚糖为囊材来制备间充质干细胞(MSCs)海藻酸钠.壳聚糖体系微胶囊。方法:通过研究羧甲基壳聚糖、低聚壳聚糖等不同种类壳聚糖的成囊性,以及壳聚糖溶液浓度对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来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结果:羧甲基壳聚糖不能成膜;低聚壳聚糖成囊性差;高相对分子质量(尬)壳聚糖成囊性良好,但微囊粒径大且易破碎;Mr为100000~250000的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成囊性。结论:可用Mr100000~250000的壳聚糖来制备载MSCs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同时应控制壳聚糖溶液覆膜时间〈10min,以及1g/L壳聚糖溶液来降低其对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
张武杰李保国张超谢鑫荟汤亭亭
关键词:壳聚糖间充质干细胞微囊免疫隔离海藻酸钠
茶多酚微胶囊化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采用喷雾干燥法,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为骨架材料,对茶多酚进行微胶囊化研究。以微球的包封率作为实验指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制备茶多酚微球的工艺,得到以下结果:加入少量乳化剂可较大程度提高产品的包封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乳化剂效果比聚乙烯醇(PVA)好,最佳添加量是芯壁材总重的4%;制备茶多酚缓释微球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00℃,进料速度6.25ml/min,芯壁材比为2:1,总固形物含量为3%。采用HPMCP作为壁材,以喷雾干燥法对茶多酚进行微胶囊化是可行的,茶多酚微球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孟祥李保国
关键词:喷雾干燥茶多酚微球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磺胺甲噁唑的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磺胺甲噁唑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利用紫外光谱分析法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合原料摩尔比1∶1、包合时间3 h、包合温度60℃,其包合率可达86.03%;差热曲线分析得到包合比为1∶1,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在20℃、30℃、40℃和50℃下研究了磺胺甲噁唑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常数.
吴亚卿李代禧李保国王娟
关键词:Β-环糊精磺胺甲噁唑紫外光谱包合物
静电喷雾法制备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液芯微胶囊的工艺选优被引量:25
2007年
尝试用高压静电成囊装置(静电喷雾法)来制备一种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的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液芯微囊.在初步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氯化钙的浓度对成囊过程中微胶囊膜厚、粒径等的影响.同时结合不同制备条件下微胶囊的成囊性,优化海藻酸钙-羧甲基纤维素钠微胶囊制备工艺.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中海藻酸钠、氯化钙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0,15 g/L.
张武杰李保国张超谢鑫荟汤亭亭
关键词:微胶囊静电喷雾
高压电场制备W/O/W复乳微囊的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为探索水溶性物质微囊化新方法,利用高压电场微胶囊成型装置制备W/O/W型微囊,内水相为蒸馏水,油相为液体石蜡,外水相为海藻酸钠溶液。研究了电压、液面距、推进速度、初乳/外相水溶液、海藻酸钠浓度对微囊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囊范围内,电压、液面距和外水相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对微囊的粒径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在电压3.15~4kV,液面距2.5~10cm,海藻酸钠浓度0.6%~1.2%条件下,可以制得微囊粒径范围为50~1000μm之间,大小均匀的复乳微囊。
张瑶李保国
关键词:高压电场微胶囊液体石蜡复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