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9558102500)
- 作品数:14 被引量:204H指数:11
- 相关作者:薛文斌李夕金王超陈如意李永良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北京市辐射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锆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制备及特性分析被引量:23
- 2010年
- 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一种锆合金表面制备出保护性陶瓷膜。采用SEM、EDS、XRD分析了陶瓷膜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成分和相组成,并测量了微弧氧化前后锆合金的极化曲线,以评估陶瓷膜的电化学腐蚀特性。结果表明,膜层较为致密,并与锆合金结合良好。陶瓷膜由m-ZrO2、t-ZrO2、S iO2相所组成,其中S iO2相主要分布在外层膜里。微弧氧化处理后,锆合金的腐蚀电位上升,腐蚀电流密度下降,它的抗腐蚀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 薛文斌金乾朱庆振华铭
- 关键词:锆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电化学腐蚀
- SiCP/AZ31镁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结构与性能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采用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在SiC颗粒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保护性陶瓷膜.分析了陶瓷膜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和相组成,并测量了膜层的硬度、热震和电化学腐蚀特性.结果表明,陶瓷膜由MgO、Mg2SiO4和少量同电解液组成元素相关的相所组成,膜内还残留少量SiCP增强体.膜层的最高硬度可达到HV800,比复合材料基体提高五倍以上.经过100次热循环(500℃→水淬)后膜层与复合材料结合良好,显示该膜层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微弧氧化处理后,SiCP/AZ31镁基复合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 薛文斌金乾朱庆振马跃宇
- 关键词:微弧氧化镁基复合材料陶瓷膜
- SiC_P/2024铝基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膜组织结构及其耐蚀性被引量:18
- 2006年
- 对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进行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分析了陶瓷膜截面的显微组织、成分分布,测量了其相组成和硬度分布,并比较了氧化前后极化曲线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硅酸盐溶液中获得的陶瓷膜由莫来石、α-Al2O3、γ-Al2O3晶态相和SiO2非晶相组成,残留的SiC增强体很少,膜与复合材料呈现良好的冶金结合。膜具有两层结构,外层Si含量较高并主要来自电解液,而内层膜里莫来石的形成同SiC增强体氧化密切相关。微弧氧化处理后,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这归因于形成了一层完整连续的氧化膜。
- 薛文斌吴晓玲施修龄李夕金田华
- 关键词:微弧氧化铝基复合材料陶瓷膜耐蚀性
- 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纳米压入法研究被引量:11
- 2002年
- 微弧氧化是一项较新的等离子体化学-电化学成膜技术,硬度和弹性模量是膜的基本微区力学性能.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铝酸盐溶液中在TA2纯钛表面制备出较厚的氧化膜,利用纳米压入法测定了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并探讨了微弧放电对氧化膜相组成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膜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从膜表层到膜内部,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加,并在内层膜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8GPa和176GPa,比钛基体高的多;膜不同深度处TiO2金红石和TiAl2O5相的相对含量变化决定了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分布.
- 薛文斌王超李永良陈如意
- 关键词:氧化膜微弧氧化等离子体化学表面处理
- LC4超硬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电化学腐蚀特性被引量:11
- 2007年
- 用微弧氧化方法在LC4超硬铝合金表面获得较厚的氧化膜,测定了氧化膜的生长曲线及电流密度变化,并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不同厚度膜的极化曲线,采用零电阻技术测量3.5%NaCl溶液中LC4铝合金-铜电偶对电偶腐蚀情况。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基体和微弧氧化膜的腐蚀形貌。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LC4超硬铝的腐蚀电流密度比基体降低几个数量级,腐蚀电位上升,耐腐蚀性能得到很大提高,但膜超过一定厚度时腐蚀电流密度反而有所升高。较厚的微弧氧化膜大幅度降低了LC4/Cu电偶对的电偶电流,电偶电位正向移动。
- 薛文斌华铭施修龄李永良
- 关键词:微弧氧化超硬铝电偶腐蚀
- LY12合金表面微弧放电沉积陶瓷膜的抗磨损性被引量:10
- 2005年
- 利用等离子体微弧放电沉积方法在LY12铝合金表面获得230μm厚的陶瓷膜,并测量不同膜深度及磨损时间下摩擦学特性.结果表明,LY12合金经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后抗磨损性能提高了3个数量级.该陶瓷膜与碳化钨球干摩擦条件下,磨损率最小可达3·29×10-7mm3·N-1·m-1.摩擦过程中,部分碳化钨转移到氧化膜上,呈现粘着磨损特征,降低了磨损率.
- 薛文斌杜建成吴晓玲邓志威来永春张通和
- 关键词:陶瓷膜
- TA2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的成分和相结构分析被引量:24
- 2002年
- 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铝酸盐溶液中的TA2纯钛表面沉积一层厚度达30μm的氧化物陶瓷膜,并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XRD)、Raman光谱研究了氧化膜的成分和相结构。研究表明:该氧化膜具有内外两层结构,分别厚约15μm;氧化膜由TiAl2O5相和金红石型TiO2相组成,但外层膜里TiAl2O5相含量比内层膜里高得多,金红石则主要分布在膜内层里;来自溶液的铝原子已扩散到膜/钛基体界面,但膜外层的铝含量比内层高得多;微弧放电区瞬间高温高压过程对纯钛基体没有影响,Al,O原子都没有扩散进入未氧化的钛基体。
- 薛文斌王超马辉谢孟峡陈如意邓志威
- 关键词:微弧氧化纯钛相结构陶瓷膜
- ZL101铸造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的组织和性能被引量:30
- 2003年
- 通过等离子体微弧放电在Al Si铸造铝合金表面沉积出较厚的陶瓷层。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了膜层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 ,用显微力学探针测定了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 ,并探讨了陶瓷相的形成机理。陶瓷层主要由α Al2 O3 、γ Al2 O3 和莫来石相组成 ,膜外层还含有大量SiO2 非晶相。膜外层的硅元素主要来自电解液而不是Al Si合金基体。硬度和弹性模量在陶瓷层里分布具有相似性。从表面到内部 ,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加 。
- 薛文斌王超陈如意李永良
- 关键词:微弧氧化铸造铝合金显微结构
- Al-Si合金微弧氧化膜结构和成分表征被引量:17
- 2003年
- 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了Al Si铸造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 ,并探讨了陶瓷相的形成机制 .在硅酸盐溶液中形成的陶瓷膜主要由莫来石、α Al2 O3,γ Al2 O3晶态相和SiO2 非晶相组成 .膜具有 3层结构 ,电解液离子已扩散到膜的内层 ,另一方面 ,Al Si基体中的硅元素也促进了膜层中莫来石的形成 .微弧放电引起膜局部熔化 ,但对Al
- 薛文斌王超陈如意杜建成张通和李永良
- 关键词:微弧氧化膜铸造铝合金陶瓷膜
- SiCp/2024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氧化膜制备及电化学腐蚀研究
- 用微弧氧化方法在SiC/2024铝基复合材料表面沉积出较厚的陶瓷膜,测定了陶瓷膜的生长曲线,并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不同厚度膜的极化曲线及铜为对电偶时电偶的腐蚀情况。微弧氧化膜初期主要向外生长,然后逐渐转向复合材料基体内生长...
- 薛文斌吴晓玲来永春李夕金田华
- 关键词:微弧氧化铝基复合材料陶瓷膜电化学腐蚀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