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1JJDZH004)

作品数:28 被引量:573H指数:15
相关作者:孙斌栋魏旭红李琬孙旭余运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6篇建筑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实证
  • 6篇城市
  • 4篇就业
  • 4篇多中心
  • 3篇实证分析
  • 3篇实证研究
  • 3篇经济地理
  • 2篇人口
  • 2篇农村
  • 2篇经济地理学
  • 2篇经济绩效
  • 2篇空间结构
  • 2篇绩效
  • 2篇城市空间结构
  • 2篇城镇化
  • 1篇低收入
  • 1篇低收入阶层
  • 1篇地产
  • 1篇地产权
  • 1篇调查数据

机构

  • 19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上海同济城市...
  • 3篇上海工程技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9篇孙斌栋
  • 4篇魏旭红
  • 3篇余运江
  • 3篇孙旭
  • 3篇李琬
  • 2篇蔡寅寅
  • 1篇邵静怡
  • 1篇王旭辉
  • 1篇王婷
  • 1篇王婷
  • 1篇陈浩
  • 1篇钟喆
  • 1篇郑燕
  • 1篇张志强

传媒

  • 4篇城市规划
  • 3篇上海城市规划
  • 3篇城市观察
  • 2篇人文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2篇产业经济评论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3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规模分布的经济绩效——基于中国市域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52
2016年
基于2010年市域数据,定量分析市域范围的城市规模分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其它重要的生产要素后,单中心规模分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随着规模由小变大,具有最优经济绩效的城市规模分布形式存在单中心-多中心-单中心的转变;3没有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明确证据;4西部地区城市规模单中心分布更有助于提高经济绩效。
孙斌栋李琬
关键词: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经济绩效市域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基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被引量:13
2015年
跳出不同规模城市利弊分析的传统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来确定"十三五"期间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城市迁移偏好基本呈"哑铃形",即大部分农民倾向迁移到小城市(小城镇、县或县级市),其后是大城市,居于中间的中等城市对农民城市化吸引力最低;女性、家庭人均土地少尤其是有过外出经验的农村居民更偏好高等级城市;社会资本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均有利于农民向中等城市迁移,且有可能使得农民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选择中倾向小城市迁移;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和对外联系等因素的区域差异是影响农村居民迁移偏好的重要原因,并且偏好中等城市的农村居民相对更重视公共服务,而偏好大城市的农村居民更注重就业机会。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最后为推进"十三五"期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
李琬孙斌栋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居民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中国实证研究被引量:38
2015年
特大城市在追求集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不经济性。因此,许多特大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多中心的空间战略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并在理论研究领域得出了方向性的结论。为数很少的实证研究从不同尺度和视角关注多中心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数据可得的我国31个特大城市为例,从3个不同空间尺度分别构建了反映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指数,运用城市生产函数进行的经济绩效检验显示,在控制了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其他经典生产要素后,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同时,规模集聚也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一结论表明,与单中心相比,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是一种高效的聚集模式。该结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我国特大城市总体规划采取多中心布局提供了学术依据。
孙斌栋王旭辉蔡寅寅
关键词:经济绩效实证研究
基于ESDA的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水平空间差异研究——以上海为例被引量:23
2014年
基于上海的调查分析,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将ESDA方法应用于社会融合水平研究。运用全局Moran's I指数、热点分析、空间回归等指标和模型,从全局和局部两个层面研究了城市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水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上海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水平较高,但各个区县差异较大;从局部上看,中心城边缘区社会融合水平较高且内部存在关联性,形成了显著的"热点"区域;空间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外来人口社会融合水平空间差异有显著影响,其中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两个因素作用最显著。
余运江孙斌栋孙旭
关键词:外来人口ESDA社会融合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产业转移被引量:2
2016年
中国产业转移的现状是什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0年来的时空变化又是什么?国家级经开区是否会影响产业转移?这些问题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利用1984~2013年工业份额和国家级经开区的各省市数据,详细刻画了两者的时空变化,并实证检验了国家级经开区对产业转移④的影响。结果发现:2004年后工业产业的产业转移开始显现,表现出雁阵模型的雏形,不同区域省份的国家级经开区对工业份额的影响不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级经开区对工业份额的影响也在发生变化,但总的来说,国家级经开区近十年来对产业转移有着显著的正影响。工业增加值和FDI增长率模型显示,2004年后中部地区省份国家级经开区显著提升使得其工业份额上升。
张志强孙斌栋
关键词:产业转移
城市区域形成的集聚机制——基于集聚尺度的理论诠释
2013年
空间集聚存在不同的尺度,城市区域作为当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空间组织是一种大尺度的集聚。经典集聚理论、模型以及相关扩展性实证研究为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提供了方向性的暗示。这种集聚在本质上是聚集力和分散力动态组合的一种空间结果,其中,分散力的增强对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区际运输成本的降低,核心区域-外围区域间共享的区际外部性逐渐增强;核心区域的拥挤效应进一步加强了经济活动向外围转移的倾向,最终促使部分经济活动突破地区边界,在地理邻近的地域之间形成更强的空间依赖,呈现出大尺度的经济集聚。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经济性为发展城市群、促进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障碍,这对政府在打破行政割据、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加强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方面提出了要求。
魏旭红孙斌栋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
城市人口空间分散与经济增长——基于特大城市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人口集聚产生规模效益,从而带来经济增长,这是大多数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城市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城市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越集聚是否越好逐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本研究从人口集聚的对立面——人口分散角度来探讨是否特大城市已出现集聚不经济。通过对34个特大城市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分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也就意味着集聚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副作用。研究还发现分散对经济增长不是一种持续的促进作用,而是呈现出倒U型趋势,即过度分散并不利于经济增长。
蔡寅寅孙斌栋
关键词:经济增长人口
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回流意愿有影响吗?——基于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6
2014年
文章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背景,基于上海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社会保障因素对农民工回流意愿有重要影响,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意愿较弱;控制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后,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意愿明显增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意愿明显减弱,而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程度下降。个人及家庭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程度较高者、子女在本地上学者的回流意愿较弱;经济因素中,收入水平较高者回流意愿较弱。
余运江孙斌栋孙旭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
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对洛杉矶学派的缘起、背景、学术观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其在人文地理学多个分支学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洛杉矶学派的学术思想建立在索亚提出的社会-空间辩证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在同一生产方式下,社会和空间是相互影响的。危机与重构是社会-空间辩证关系在城市区域发展现实中的投射。洛杉矶学派以洛杉矶大都市区的发展为蓝本,生动地诠释了社会空间的辩证思想以及危机、重构在现实中的体现,认为洛杉矶大都市区是向后现代城市发展转型的典型案例。洛杉矶学派的观点对人文地理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丰富了"人地关系"的内涵,提出了弹性生产下的新产业空间的概念,指出多中心结构是未来城市区域的发展方向,倡导空间上的社会正义,对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和社会地理的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孙斌栋魏旭红王婷
关键词:后现代多中心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评价与启示被引量:20
2014年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呈显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度化、机制市场化和战略空间细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现行区域发展战略存在若干不足,有追求政策优惠忽视制度创新的倾向,区域发展战略之间缺乏宏观整体性衔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瓶颈远未取得突破,区域发展战略仍过于强调效率目标,对不发达地区关注不足。因而,未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不应追求数量,要注重是否真正有利于实现区域的改革创新;亟需制定一个全局性区域连接发展规划,或者以整合发展的理念对现有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统筹管理;中央应制定和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保障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区际自由公平贸易;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地区选择应更注重公平目标。
孙斌栋郑燕
关键词: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