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2006HX01)

作品数:10 被引量:133H指数:7
相关作者:温仲明焦峰焦菊英杨尚斌张佳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植被
  • 5篇延河流域
  • 5篇自然植被
  • 5篇流域
  • 5篇河流域
  • 3篇植物
  • 3篇广义相加模型
  • 2篇遥感
  • 2篇丘陵区
  • 2篇物量
  • 2篇黄土丘陵
  • 2篇黄土丘陵区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与GIS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密度
  • 1篇针茅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因子
  • 1篇植被指数

机构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武警工程学院

作者

  • 9篇温仲明
  • 4篇焦峰
  • 2篇张佳
  • 2篇杨尚斌
  • 2篇焦菊英
  • 1篇张秋良
  • 1篇李锐
  • 1篇雷婉宁
  • 1篇李卫忠
  • 1篇赫晓慧
  • 1篇史海静
  • 1篇薛巍
  • 1篇魏振荣
  • 1篇肖云丽
  • 1篇赵鹏翔
  • 1篇李静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自然植被的延河流域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评估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植被的生物量分布及环境对生物量的承载状况,对于区域植被恢复规划、布局等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区,以自然植被为参照,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及GIS空间分析技术预测了流域潜在生物量的分布格局;同时,利用遥感资料,预测出流域现有的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格局。以潜在生物量为参照,现实生物量为基础,通过空间分析,对流域环境的生物量承载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流域东南部地区,潜在生物量高于现实生物量;而在中北部,有较多的立地环境的现实生物量大于潜在生物量,超过了环境生物量的最大现实承载能力,导致人工植被在这些立地环境条件下的退化。识别这些植被,对于流域植被的改造和利用、流域植被恢复规划与布局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张佳温仲明杨尚斌
关键词:生物量广义相加模型植被指数
延河流域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分布预测——广义相加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36
2008年
物种分布预测,对于物种的保护、利用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延河流域典型地带性物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的空间分布预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流域本氏针茅草地的保护、恢复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氏针茅分布的环境梯度较广,在坡度、坡向、温度与降雨的各个梯度上都有分布,除高平地和侵蚀剧烈的沟道外,各种地形部位上亦可以存在。建立的广义相加模型表明,本氏针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年均蒸发量和温度季节变化两个因子,而非单纯的降雨、温度因素。从其分布概率看,本氏针茅在延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分布,但其分布集中区主要在中北部,与实际观测相符。模型检验表明,建立的模型满足统计要求。
温仲明赫晓慧焦峰焦菊英
关键词:自然植被广义线性模型广义相加模型
延河流域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物种空间分布被引量:2
2008年
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环境梯度分层采样技术,对该流域种子植被的区系成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延河流域主要的种子植物区系共涉及57个科、148属、211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54科145属208种。从植物区系科属的分布型看,热带亚热带成分占31.57%,温带成分占28.07%;从属的分布型看,热带亚热带成分占11.72%,温带成分占60.54%。温带成分构成了本区系的主体,本区种子植物区系属温带性质。虽然数量上较整个黄土高原的植物区系成分较少,但这些物种却是该流域种子植物群落的主要构成种,对该区的生态恢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借助物种空间分布与环境要素响应图,分析211个物种分布的环境梯度空间,结果表明,它们可直接满足生态恢复重建的物种选择等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史海静温仲明
关键词:自然植被种子植物区系延河流域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地植物群落健康动态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植被恢复重建是遏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研究植被恢复重建过程、评价植物群落健康状况对加速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特点,建立了植物群落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草地植被恢复重建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植被群落活力变化过程呈抛物线型;群落组织力基本呈波动性变化;恢复力的变化则与活力变化过程相反,在群落活力达到最高水平时,群落的恢复力降至最低;土壤健康呈波动性上升的变化趋势。综合评价表明,植物群落健康水平随着演替过程的发展呈波动性且逐渐上升的变化过程。
肖云丽温仲明李锐魏振荣
关键词:组织力恢复力评价指标
自然植被分布预测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预测自然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于生物保护、气候变化、生境管理、生态恢复决策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对现有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植被格局不仅取决于气候,而且其他环境条件如地形、土壤等对植被格局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在生态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植被分布格局是未来植被-环境关系研究的重要趋势;在预测精度方面,非参数模型的预测结果一般比参数模型较好,如神经网络系统、GAM模型等;而遥感及GIS的应用,则为在较大尺度综合研究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与植被分布格局的关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数据源和先进的分析手段,并促进一些较复杂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理解大尺度生态系统提供基础;我国植被-环境关系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数据的时效性、研究方法、研究尺度与因子选择方面仍有较大的深入研究空间。
温仲明焦峰
关键词:自然植被非参数模型遥感与GIS
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生物量估算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遥感技术估算森林生物量是快速准确地获取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信息的重要途径。森林生物量的遥感估测精度受遥感数据、自变量选择及模型建立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遥感数据和自变量选择是影响遥感技术森林生物量估算的主要因素。分析了2个主要因子的特点及当前解决方法,并简要总结了遥感技术在森林生物量估算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
薛巍张秋良赵鹏翔李卫忠
关键词:遥感森林生物量
基于自然植被的延河流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潜力评估被引量:7
2010年
以延河流域自然植被土壤有机碳为对照,对该区现有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影响自然植被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有年均降雨季节变化、坡度和年均温度季节变化;而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环境因素则包括年均蒸发量、年均最高温度与坡向;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方面,延河流域南部土壤有机碳密度要明显高于北部,并且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趋势;情景模拟分析表明,延河流域坡度25°以上、15°-25°以及15°以下不同类型的耕地退耕后分别可以实现的固碳效益为90.41×104t、58.52×104t、57.55×104t,而整个延河流域的农田生态系统如果全部实行退耕还林(草),其固碳潜力在206.48×104t左右。可以看出,以土地利用调整为核心的区域固碳策略对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杨尚斌温仲明张佳
关键词:固碳潜力有机碳密度
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潜在植被分布预测与制图被引量:42
2008年
潜在植被的分布预测与制图对植被恢复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环境梯度分层采样技术,为延河流域24个地带性物种建立了分布模型,并在考虑群落内部物种种间关系及其分布概率的基础上,对物种分布进行运算,模拟预测了延河流域37种植物群落的分布状况和延河流域的潜在植被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分布预测值与实际调查值间的差异不显著,预测的植被空间分布较好地反映了延河流域潜在的植被分布状况,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于区域植被恢复的目标设定和恢复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温仲明焦峰焦菊英
关键词:潜在植被广义相加模型
基于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土流失植被因子指数研究被引量:23
2008年
通过分析传统生态学盖度在指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不足,以植被垂直结构中各个层次控制水土流失的机理为依据,提出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Cs这一新的指标,建立了植被因子指数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和山杨群落中,林冠层、草被层及枯枝落叶层都是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层次,其盖度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权重分别为0.0150,0.591,0.394和0.0608,0.828,0.112。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考虑了群落结构中各层次的相对作用,并结合各层次的盖度来综合反映植被影响水土流失的作用,比传统的生态学盖度能更好地描述植被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是一种理想的植被因子指标。
雷婉宁温仲明
关键词:植被覆盖水土流失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自然演替阶段的识别与量化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量化分析和识别自然植物群落所处的状态,对于植被自然恢复人工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简称GRA法),通过建立参照系,对安塞5个不同恢复时间的自然群落所处的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不同自然恢复群落在演替中的位置和状态,5个自然群落的排序为:沙棘>铁杆蒿>白羊草>赖草>猪毛蒿。就不同指标对识别指标的贡献率看,衡量植被演替程度的指标,如演替指数、演替度贡献率较大。而有机质、含水量、重要值、丰富度指数及恢复度与植被恢复状态的识别指标的关联系数都在0.5以上。这表明,除传统的演替指标外,要准确识别植物群落所处的状态,物种之外的其他因素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灰色关联分析法作为一种基于参照系与系列数据间相似度的有效而准确的识别模型,在植被研究中的应用较少,仍需开展较深入的工作。
温仲明焦峰李静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