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X007)

作品数:10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海锋郑飞王海锋李潇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主义
  • 5篇唯物
  • 5篇唯物主义
  • 4篇历史唯物主义
  • 2篇学术
  • 2篇学术研究
  • 2篇语境
  • 2篇哲学
  • 2篇世界观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1篇当代中国哲学
  • 1篇学术性
  • 1篇学说
  • 1篇意识形态批判
  • 1篇哲学创新
  • 1篇政治经济学批...
  • 1篇中国传统哲学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命运
  • 1篇中国哲学

机构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7篇王海锋
  • 2篇郑飞
  • 1篇李潇潇
  • 1篇王海锋

传媒

  • 2篇学习与探索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江汉论坛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江海学刊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思想战线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真实意义——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视野看被引量:1
2011年
意识形态批判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重要内容。在汤普森看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包含三个主要方面:意识形态的论战概念、意识形态的副现象概念、意识形态的潜在概念。阿尔都塞则把马克思思想的变革划分为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由此认为,马克思实现了"认识论的断裂"。巴利巴尔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内在关联,另一方面又主张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或者说拜物教批判)实则就是其意识形态批判的继续。上述三位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分析启示我们,只有重新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才能真正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意义和价值。
王海锋
关键词:意识形态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启蒙的中国命运:历程及其反思被引量:2
2013年
启蒙思想的灯塔照亮了西方。马克思说,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前所有时期所创造的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但源于西方的启蒙话语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却被迫中断了,封建母体并没有催生完整意义上的资本主义。资本的世界扩张使中国作为资本夺得全球市场的工具而经历了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民主、宪政下的法治这些基于启蒙思想成果的核心政治价值,在失去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只能随风飘逝、望洋兴叹。在中国面临被列强肢解的命运中,救亡的主题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构成了中国启蒙的核心。
李潇潇王海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何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基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的考察
2011年
梳理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伴随着对世界观的理解而走向深入的。其主要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和21世纪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一研究的逻辑变迁启示我们,对于任何思想理论的理解,都必须深入到其所依据的文本之中,回到思想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之中,才能找到思想的真正源头和真实本意。
王海锋
关键词: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以基础理论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兼评孙正聿等著《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一书以对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题,以作为"大写的逻辑"的《资本论》为突破口,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法、科学观、社会观和历史观,以及发展观、科学社会主义等做出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从而大大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它启示我们,当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根本在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自觉;重点在于对经典文本的研究。
王海锋
关键词:《资本论》
“回归”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原初语境被引量:2
2015年
对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本真精神的开掘,既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研究中的"考古"思维,也不能简单地禁锢于问题研究中的"药方"思维,而是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回归其诞生的原初语境。在思想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中追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创立、发展的原初语境,是我们科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前提。从思想史的维度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发展受到了观念论哲学、启蒙思潮、政治经济学三种主要的思想思潮的影响。从现实的维度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发展所面对的,是旧社会体制瓦解之后的市民社会的到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人类走向世界历史。只有在思想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中开掘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本真精神,切实处理当代中国问题,我们才能开辟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阐释的新境界。
王海锋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国民经济学世界历史
中西马哲学会通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被引量:1
2012年
"哲学观念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时代、问题与哲学的理论自觉"等问题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为集中交流学者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成果,2011年10月,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哲学动态》编辑部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八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与创新"为题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作为这次会议的部分研讨成果,出自参会的1970年以后出生的哲学研究者之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青年学者视阈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发展态势,希望能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海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创新语境会通当代中国哲学中国传统哲学
从经典社会理论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当代价值被引量:1
2012年
理解思想家的当代价值,不在于从他们那里为“金融危机”和“占领华尔街”之类的当代问题找到只言片语的论断,因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否则,思想就与占卜无异。思想更接近于一种反思,其价值更多地是通过效应史才得到充分彰显。
郑飞
关键词:马克思思想论理社会金融危机思想家教条式
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未来道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被引量:1
2014年
学术性和思想性是学术研究的一体两面,学术研究既需要学问的积累,也需要思想的创造。尤其是在"学术凸显、思想淡出"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能够以中国人自己的话语讲述中国乃至世界的"故事"的思想家。在这个意义上,对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未来道路的探索,实则就是思考学术研究中的学术性与思想性的贯通问题,具体言之,就是思考学问家与思想家、理论家与实践家、"知道分子"与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王海锋
关键词:学术研究学术性思想性
文化论与制度论的统一——论韦伯学说的思想主题被引量:2
2011年
韦伯著述可分为"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和"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系列,包括文化论和制度论两大部类内容。文化论侧重于研究思想、观念、精神因素在现代性生成过程与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制度论强调制约现代社会生活的制度因素。文化论和制度论彰显的是现代性的不同问题方面,其本意是强调各种因素在现代性的起源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同等重要,不可因承认一者而否定另一者,也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无论是文化论还是制度论的考察,都贯穿着合理化这一思想主线,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构成韦伯对现代社会进行研究的基本架构。
郑飞
关键词:文化论
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视域转换
2013年
纵观近现代以来的学术发展史,专业化和学科交叉研究成为两大主流方式。学术研究的这两种方式满足了学术分工和社会现实发展的双重需要,但也导致了学术研究的"技术化""贵族化"以及"碎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代中国学术的发展。破解当代学术发展的困境的关键在于,应该实现学术研究的视域的转换,即研究者要树立"问题意识",超越学科固有的羁绊,摆脱自话自说的"独白式"研究范式,超越各自学科固有的范式,聚焦理论和现实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从学科综合走向问题综合,进而实现学术性与思想性的贯通,使未来的中国学术达到新的思想高度。
王海锋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