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6FY230300)

作品数:14 被引量:173H指数:6
相关作者:孟庆义刘鹏缪媛媛刘刚田亚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发热
  • 4篇不明原因发热
  • 2篇诊断思维
  • 2篇中毒
  • 2篇生化指标
  • 2篇误诊
  • 2篇急性百草枯
  • 2篇百草枯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差异
  • 1篇性别差异分析

机构

  • 1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作者

  • 11篇孟庆义
  • 3篇缪媛媛
  • 3篇田亚平
  • 3篇刘鹏
  • 3篇刘刚
  • 2篇张锡刚
  • 2篇何跃忠
  • 2篇王浩春
  • 2篇张志强
  • 2篇李光
  • 1篇向荣
  • 1篇康红军
  • 1篇鲁晓霞
  • 1篇张文涛
  • 1篇田万管
  • 1篇赵妍
  • 1篇彭超英
  • 1篇林海丽
  • 1篇王鑫鑫
  • 1篇许静

传媒

  • 5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推注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静脉推注(静推)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硝酸甘油组(50例)加用1mg硝酸甘油+10ml葡萄糖注射液15min内静推(66.7μg/min)完毕后,以10~40μg/min静脉滴注(静滴)维持;尼卡地平组(56例)则给予尼卡地平2mg+10ml葡萄糖注射液10min内静推(200μg/min)完毕后,以0.5~2.5μg·kg^-1·min^-1静滴维持。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即刻、5、10、30、6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尼卡地平组比较,硝酸甘油组起效较快,且给药后即刻、5min、10min时SBP、DBP、MAP下降幅度均较尼卡地平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30min、60min时两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硝酸甘油组给药后心率变化大于尼卡地平组。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推硝酸甘油治疗高血压急症是有效和安全的,给药后60min内其效果和尼卡地平相似。
张志强孟庆义黎檀实刘刚陈威韩辉王鑫鑫
关键词:硝酸甘油尼卡地平高血压急症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51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1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血浆和尿液中百草枯浓度、血液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血清淀粉酶、电解质及动脉血气分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中毒患者存活43例,死亡68例,病死率为61.3%;血浆中百草枯浓度≤8.0μg/ml,尿液中百草枯浓度≤276.0μg/ml的中毒患者可能存活,但血浆中检测不到百草枯的中毒患者也可发生死亡。生存组患者血浆中百草枯、尿液中百草枯浓度[(0.82±1.70)、(28.12±51.17)μg/ml]明显低于死亡组[(9.32±12.04)、(384.53±597.9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肌酐含量、天冬氨酸转氨酶活力、血清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死亡组易于出现代谢性酸中毒。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生存率与血浆、尿液中百草枯浓度、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肌酐、BE值相关。结论高浓度的血浆、尿液中百草枯,白细胞增高、肾功能障碍及代谢性酸中毒是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刘鹏何跃忠王浩春李光张成岗张锡刚孟庆义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预后
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随着新的研究技术的不断应用和肝肿瘤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原发性肝癌相关分子被认识并有望成为肝癌诊断的潜在分子,本文就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分子诊断标记物做一介绍。
闰玮田亚平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标记生物学
主动脉壁间血肿误诊为泌尿系结石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IMH)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泌尿系结石IM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左侧腹部疼痛伴腰部疼痛5 d,加重1 d入院。外院诊断为泌尿系结石,予相应治疗无效。入我院后2次查血浆D-二聚体和肌酸激酶均升高,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或撕裂,急行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确诊IMH,予控制血压、心率,降低左室收缩力及收缩速率,镇静、止痛等对症处理,病情缓解。结论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思维局限、缺乏诊断经验及未行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是造成IMH误诊主要原因。
田万管张文涛孟庆义
关键词:主动脉血肿误诊尿路结石
论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思维被引量:15
2013年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患者,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明确诊断和找到病因十分重要。本文对FUO的诊断思维进行论述,主要为横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和纵向思维(vertical thinking)方法,并介绍FUO诊断中的具体思维方法的应用和范例,这对FUO这类疑难病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孟庆义
关键词:发热横向思维纵向思维
解析发热与不明原因发热被引量:8
2013年
解析发热(fever)与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基本概念,介绍FUO的经典型(classicFUO)、院内型(nosocomial FUO)、免疫缺陷型(neutropenic FUO)和HIV相关型(HIV associated FUO)等4种亚型的临床特点,阐述经典型FUO的病因分布规律和诊断策略,以期对发热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指导。
缪媛媛孟庆义
以不明原因发热为表现的成人Still病29例误诊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以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为表现的成人Still病(adult-onset still's disease,AOSD)的误诊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29例以FUO就诊并误诊的AOS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外院误诊为肺炎及结核各3例,药物热、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淋巴瘤及自身免疫性肝炎各2例,流行性出血热1例;入我院初误诊为淋巴瘤、类风湿关节炎及皮肌炎各2例,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超敏血管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及病毒性肝炎各1例。误诊时间21 d~36个月,中位误诊时间5.5个月。29例按误诊疾病治疗均无明显效果,后经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符合FUO及Yamaguchi诊断标准确诊。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或)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症状得到控制。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3例(10.34%)治愈,26例(89.66%)好转。结论AOS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临床上需与感染性疾病、其他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及药物热等相鉴别。
缪媛媛刘刚张志强肖红菊刘昕孟庆义
关键词:误诊风湿性疾病
血液灌流结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急性百草枯中毒疗效的研究被引量:40
2011年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结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91例随机分成HP组(49例)和HP后给予CVVH治疗组(HP-CVVH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存活时间和死亡原因.结果 HP组病死率为59.2%(29/49),HP-CVVH组为61.9%(26/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0,P=0.791).HP-CVVH组患者中毒至死亡时间为(4.9±3.1)d,明显长于HP组[(3.5±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P=0.049).HP组和HP-CVVH组中毒后4 d内死亡构成比分别为62.1%(18/29)和30.8%(8/26),HP组和HP-CVVH组中毒至死亡>4 d的构成比分别为37.9%(11/29)和69.2%(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8,P=0.020).HP-CVVH组患者出现中毒至低氧血症时间为(4.3±2.5)d,明显长于HP组[(3.2±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3,P=0.047).HP组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的发生率为20.4%(10/49),明显低于HP-CVVH组(40.5%,1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5,P=0.037);HP组患者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63.3%(31/49),明显高于HP-CVVH组(40.5%,1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P=0.030).结论 HP结合CVVH可减少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早期死亡,延长病死患者的存活时间,降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但无法降低总体病死率.
刘鹏何跃忠张锡刚李光王浩春鲁晓霞张成岗孟庆义
关键词:灌流血液透析过滤百草枯中毒
CNT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性及与一些生化指标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rs2515362位点在杰出运动员和非运动员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测定运动员的临床生化指标,看它们在rs2515362位点的不同基因型运动员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方法设计针对rs2515362位点的引物合成,然后将它与其它基因的SNP位点一起用Bakeman的GenomeLab SNPstream基因分型系统进行高通量检测。结果得到了121个运动员和232个非运动员rs2515362位点的多态性,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rs2515362位点在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组中的AA、AG和GG三种基因型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3.9805,P=0.0009),A和G两种等位基因频率也有统计学差异(χ2=12.0080,P=0.0005),且AA、AG和GG三种不同基因型的运动员的生化指标Alp、Cr、Ca、TP、GGT、Cl、CO2和Alb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rs251536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运动能力有关,且不同基因型运动员之间其生化指标Alp、Cr、Ca、TP、GGT、Cl、CO2和Alb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李立青田亚平董矜张阳东温新宇
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SNP生化指标
甲状腺激素减少对大鼠肾脏解耦联蛋白-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观察甲状腺激素减少时肾脏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UCP2)表达的改变,探讨甲状腺激素减少时肾脏损伤的发生机制.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甲状腺激素减少组(甲减组),每组10只.采用低碘饮食复制甲状腺功能减退大鼠模型,对照组摄碘量10.00 μg/d,甲减组1.24 μg/d,两组均适应喂养1周,条件饲养3个月后取血测定甲状腺功能指标,取肾脏组织,用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UCP2的蛋白及mRNA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甲减组促甲状腺激素(TSH,mU/L)明显上升(4.88±1.37比1.65±0.33,P〈0.0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量(TT3)、甲状腺素总量(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明显下降[TT3(nmol/L):0.54±0.07比0.98±0.17;TT4(nmol/L):7.82±2.18比48.78±3.65;FT3(pmol/L):2.28±0.22比2.99±0.10;FT4(pmol/L):11.38±1.74比29.27±0.95,均P〈0.01].免疫组化显示,甲减组UCP2蛋白在肾小球和肾小管中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肾小球:0.17±0.02比0.24±0.04,肾小管:0.19±0.02比0.25±0.02,均P〈0.01).RT-PCR显示,甲减组UCP2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0.70±0.19比1.30±0.09,P〈0.01). 结论 甲状腺激素减少时肾脏中UCP2表达下调,提示可能会有损伤肾脏,其机制与肾脏线粒体UCP2表达下调有关.
许静田秀标房辉刘鹏孟庆义
关键词:肾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