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2Z419)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费舟李侠李兵胡世颉林伟更多>>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压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压
  • 2篇脑损伤
  • 1篇电阻抗
  • 1篇电阻抗断层
  • 1篇电阻抗断层成...
  • 1篇断层成像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医学
  • 1篇循证医学研究
  • 1篇有创颅内压监...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手
  • 1篇神经外科手术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水肿
  • 1篇损伤术后
  • 1篇重型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3篇费舟
  • 2篇林伟
  • 2篇胡世颉
  • 2篇李兵
  • 2篇李侠
  • 1篇付峰
  • 1篇董秀珍
  • 1篇史学涛
  • 1篇潘伟生
  • 1篇杨黎
  • 1篇熊利泽
  • 1篇胡学安
  • 1篇刘蒙
  • 1篇路刚
  • 1篇晁晓东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创伤性脑水肿甘露醇脱水治疗电阻抗断层成像实时监测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脑组织脱水过程中脑部电阻抗的变化规律,研究电阻抗断层成像监护技术对甘露醇脱水功效的监护作用。方法使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实时监测12例保守治疗的颅脑损伤伤员甘露醇脱水过程中相应的电阻抗一维指标与二维图像变化,每人选取干扰较少的4次脱水过程进行分析,并记录相应的排尿量和液体摄入量,分析在甘露醇的脱水过程中电阻抗指标变化。结果 48次甘露醇脱水过程中,颅内液体量变化时相应组织的电阻抗一维指标也发生变化,当液体量减少时阻抗值升高,液体量回升时阻抗值降低,对应的EIT二维图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连续实时EIT动态图像监护即可动态监护脑水含量改变,判别甘露醇的效果和指导拟定治疗方案,也有可能成为一种颅内病变脑含水量改变监测的有效方法。
费舟李兵付峰董秀珍林伟李侠胡世颉史学涛刘蒙
关键词:颅内压EIT甘露醇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不同的有创颅内压(ICP)监测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明确各种颅内压监测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的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201例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例,根据ICP探头的位置和放置方法分为A、B、C三组(每组67例),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分别于脑室、脑实质或硬膜下放置ICP监测探头。术后3~7d行腰穿,1次/d,记录脑脊液压力值及同时刻ICP监测仪显示的ICP值,计算两值之差并行组间比较。术后根据ICP值进行相应的脱水治疗,统计脱水剂使用的时间、剂量,手术操作时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预后,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B、C三组ICP监测值与脑脊液压力值的差值分别为22.4±3.6、20.8±4.1和12.3±11.5mmH2O。与A、B组比较,C组甘露醇使用时间和剂量显著增加(P<0.01),肺部感染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但三组患者的总体预后无显著差异。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显著长于B、C组(P<0.01),而B、C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所得ICP值较为稳定,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重要手段;脑实质内放置探头是较为有效的监测方式。
李侠李兵杨黎林伟胡世颉胡学安路刚潘伟生熊利泽费舟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神经外科手术
加强二次脑损伤因素的循证医学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分析近十年来国内外二次脑损伤因素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提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方法应用情报学调研方法,检索、整理和分析近十年来二次脑损伤因素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结果近十年来,二次脑损伤因素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明确高热、低氧血症、低血压、颅内压增高、脑灌注压下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等二次脑损伤因素参与了继发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但是,监测二次脑损伤的时机及其意义尚需更进一步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给予支持。结论防治二次脑损伤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水平的关键。
费舟晁晓东
关键词:脑损伤循证医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