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J01147)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周永建黄昌明王川卢辉山叶琴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直肠
  • 4篇直肠癌
  • 4篇肠癌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密度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肿瘤
  • 3篇微血管
  • 3篇微血管密度
  • 3篇肠肿瘤
  • 2篇术后
  • 2篇肝肿瘤
  • 2篇肝转移
  • 1篇血管检测
  • 1篇预后
  • 1篇早期直肠癌
  • 1篇直肠癌术
  • 1篇直肠癌术后
  • 1篇直肠癌组织
  • 1篇术后肝转移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官国先
  • 4篇叶琴
  • 4篇卢辉山
  • 4篇王川
  • 4篇黄昌明
  • 4篇周永建
  • 2篇张祥福
  • 1篇吴心愿
  • 1篇蒋伟忠
  • 1篇杨映红
  • 1篇康德勇
  • 1篇张捷

传媒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Ⅰ~Ⅱ期直肠癌术后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Ⅰ~Ⅱ期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以期降低肝转移率,提高早期直肠癌的术后生存率。方法Ⅰ~Ⅱ期直肠癌术后并异时性肝转移病例92例,建立数据库。选择TMN分期、组织类型、癌胚抗原、血管侵袭、手术方式、直肠系膜环周切缘等临床病理因素,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筛选出肝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建立预警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有:血管侵袭、组织病理类型、肿瘤部位、肠壁内浸润深度、TMN分期、肠腔内浸润范围、术后辅助治疗、直肠系膜环周切缘、微血管密度、组织学分级;而性别、年龄、癌胚抗原、手术方式则与肝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组织类型、血管侵袭、肠壁内浸润深度、术后辅助治疗、微血管密度、直肠系膜环周切缘是影响肝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早期直肠癌患者病理类型为高度恶性潜能、T4分期、微血管密度升高、有血管侵袭者或直肠系膜环周切缘阳性者易发生肝转移,术后应予严密随访,进行个体化辅助治疗,以降低肝转移发生率。
周永建卢辉山叶琴官国先黄昌明王川
关键词:直肠肿瘤肝肿瘤肿瘤转移
CD105和CD34染色在Ⅰ-Ⅱ期直肠癌组织新生血管检测中的差异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以CD105和CD34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在早期直肠癌新生血管中表达的差异,探讨CD105-微血管密度(MVD)作为Ⅰ-Ⅱ期直肠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分别应用抗CD105、CD34抗体对380例Ⅰ-Ⅱ期直肠癌组织微血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多因素回归分析CD105-MVD、CD34-MVD与早期直肠癌肝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D105在直肠癌新生微血管中特异性表达,在正常组织的血管无表达,而CD34在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大小血管中均广泛表达,两者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CD105-MVD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类型、肝转移率呈正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CD105-MVD是影响全组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CD105-MVD高表达时患者死亡的危险度是低表达患者的3.032倍(95%CI=1.481-6.804)。而CD34-MVD与直肠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105是一种较CD34更有特异性的肿瘤性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105抗体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可作为预测早期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周永建叶琴康德勇卢辉山官国先黄昌明王川张祥福蒋伟忠
关键词:直肠癌CD105CD34微血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和血管侵袭与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侵袭(BVI)作为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 分别应用抗CD105和CD34抗体对380例Ⅰ~Ⅱ期直肠癌组织微血管进行标记,计数MVD和观察BVI,分析BVI及MVD与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D105在直肠癌新生血管中特异性表达,在正常组织血管无表达;而CD34在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大小血管中均广泛表达.与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相比,CD34标记的BVI发现率明显升高(24.5%比5.3%).多因素分析显示,TMN分期、病理组织类型、CD34-BVI和CD105-MVD是影响本组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苏木精-伊红染色-BVI和CD34-MVD则与直肠癌预后无关.CD34-MVD和CD105-BVI联合检测时,两者均阳性或单一阳性时,患者死亡的危险度是MVD(低表达)/BVI阴性组患者的4.483倍(95%CI 2.861~7.026).结论 CD105和CD34抗体标记的肿瘤MVD和BVI可作为预测Ⅰ~Ⅱ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周永建叶琴卢辉山杨映红官国先黄昌明王川张捷
关键词:直肠肿瘤预后微血管密度
血管侵袭及微血管密度在预测早期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侵袭(BVI)作为早期直肠癌肝转移预测指标。方法分别应用抗CD105、CD34抗体对Ⅰ~Ⅱ期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标记,检测肿瘤MVD、BV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D及BVI对早期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测作用。结果CD105在直肠癌中新生血管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的血管无表达。MVD值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类型相关;与常规HE染色相比,CD34标记的BVI明显升高,BVI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类型、组织学分级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BVI、术后辅助治疗、MVD是影响全组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因素;MVD/BVI联合检测时,两者阳性表达时患者发生肝脏转移的危险度是MVD(低)/BVI(-)组患者的4.210倍(95%CI2.182~11.214)。结论CD105、CD34抗体标记的肿瘤MVD、BVI,可作为早期直肠癌术后肝转移预测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肝转移预测判断的准确性。
周永建卢辉山叶琴官国先黄昌明王川吴心愿张祥福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血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