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02Z402)
-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2
- 相关作者:郭金和滕皋军朱海东朱光宇方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溧阳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架端改型防治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观察支架端改型对食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 10例经病理及影像学确诊的食管癌患者,用支架端增加硅胶膜的改型支架进行治疗。术后每月随访吞咽困难程度Stooler分级评分、胸部X线片、CT和食管钡餐,了解支架的位置及有无梗阻;每2个月行胃镜检查以了解支架有无狭窄,随访有无严重胸痛、出血、肺炎、食管气管瘘等相关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随访4~10个月,9例随访期间吞咽困难程度Stooler分级评分均为0~1级,1例吞咽困难程度逐步加重,随访至5个月其程度分级增至3级。术后9例未见支架移位,1例携带125I粒子支架患者随访至8个月时发现支架脱落至胃内,食管钡餐及胃镜检查示原狭窄段管腔内壁较光滑,未见狭窄。1例逐步出现吞咽困难患者的胸部CT扫描提示病变超过支架上缘,食管造影及胃镜证实为肿瘤增生造成再狭窄;其余8例病变长度未见明显增加,食管钡餐及胃镜均未见支架端口狭窄及梗阻征象,其中4例释放未携带125I粒子支架的病变厚度有增加,4例释放携带125I粒子支架的病变厚度较术前变薄。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轻度胸痛及咽部不适,经对症处理后均逐步缓解,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端口改型支架对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且是安全的。
- 朱光宇滕皋军郭金和何仕诚邓钢方文李国昭
- 关键词:食管癌
- 内照射支架与普通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并发症观察——附32例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比较分析食管内照射支架与普通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并发症。方法中晚期食管癌32例,分为内照射支架置入组15例;普通支架置入组17例。术后定期随访临床并发症,随访内容包括发热、严重胸痛、咳嗽、食管穿孔、肺炎、出血、支架移位及支架再狭窄等。结果内照射支架组和普通自膨式支架组间在支架置入后,发热、胸痛、食管穿孔、出血等近期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移位及再狭窄等远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照射支架组患者术后再狭窄发生时间明显较普通自膨式支架组晚。结论内照射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是安全的,较普通支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徐兴闻狄海庭朱军史健
- 关键词:食管癌介入治疗近距离放疗
- 食管癌^(125)Ⅰ粒子支架临床研究中文文献质量评价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评估我国^(125)Ⅰ内照射支架治疗食管癌文献的质量。方法按照循证医学标准,分别按不同年份对2010年6月前的不同设计类型文献的一般情况进行分类。由2名评阅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评阅者的评价结果进行Kappa检验,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参照Jadad评分量表,计算随机对照试验(RCT)的Jadad得分,按照CONSORT声明修订版标准评估其质量。对临床对照试验(CCT)文献中的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临床治疗性文献54篇,其中叙述性研究39篇、RCT文献2篇、CCT文献13篇。2名评价者间Kappa值为0.815,说明评价的一致性较好。2篇RCT文献的Jadad评分均为1分;对照CONSORT声明修订版标准,"标题和摘要"部分平均得分0.500分,"引言"部分平均得分0.500分,"方法"部分平均得分0.325分,"结果"部分平均得分0.250分,"讨论"部分平均得分0.500分。13篇CCT中,纳入与排除标准明确者仅3篇(23.08%),疗效标准明确者12篇(92.31%);仅2篇(15.38%)提及"随机"字样,但没有1篇是完全随机,样本量≥60例者3篇(23.08%),有基线可比性者12篇(92.31%),无文献提到盲法,有统计学方法的12篇(92.31%),随访的13篇(100%),失访的1篇(7.69%),有11篇(84.62%)讨论时同时考虑了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结论我国食管癌125I粒子支架临床研究中文文献总体质量不高,证据的可信度级别较低,较循证医学标准质量差距较大。
- 朱海东滕皋军郭金和朱光宇
- 关键词:食管癌内照射碘125文献计量学
- 食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食管狭窄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1年
- 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进展期食管癌性狭窄、顽固性食管良性狭窄、各种食管瘘等。本文就食管支架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朱海东郭金和滕皋军
- 关键词: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