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74069)

作品数:39 被引量:168H指数:9
相关作者:刘相华宋孟陈庆安刘鑫刘立忠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安徽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常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异步轧制
  • 7篇塑性
  • 7篇线材
  • 7篇棒线材
  • 5篇厚度
  • 4篇工业纯
  • 4篇尺寸效应
  • 3篇生产工艺
  • 3篇最小可轧厚度
  • 3篇晶体塑性
  • 3篇钢板
  • 2篇有限元
  • 2篇轧件
  • 2篇织构
  • 2篇织构演变
  • 2篇塑性变形
  • 2篇冷轧
  • 2篇金属
  • 2篇晶粒
  • 2篇剧烈塑性变形

机构

  • 36篇东北大学
  • 7篇江苏理工学院
  • 3篇安徽工业大学
  • 3篇辽宁石油化工...
  • 2篇铜陵学院
  • 2篇科技公司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 1篇辽宁装备制造...
  • 1篇宝钢特钢有限...
  • 1篇江苏常铝铝业...

作者

  • 31篇刘相华
  • 8篇宋孟
  • 7篇陈庆安
  • 5篇刘立忠
  • 5篇刘鑫
  • 4篇汤德林
  • 3篇李婧
  • 3篇于庆波
  • 3篇赵启林
  • 2篇孙莹
  • 2篇卢日环
  • 2篇陈守东
  • 1篇彭文
  • 1篇曹燕
  • 1篇黄贞益
  • 1篇马宝国
  • 1篇查显文
  • 1篇邵长静
  • 1篇闫述
  • 1篇张广基

传媒

  • 13篇轧钢
  • 3篇热加工工艺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3篇材料热处理学...
  • 3篇中国科学:技...
  • 2篇Journa...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中国冶金
  • 1篇钢铁
  • 1篇锻压技术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材料与冶金学...
  • 1篇Acta M...
  • 1篇Transa...
  • 1篇Scienc...

年份

  • 3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1篇2015
  • 3篇201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极薄带多层复合轧制中的界面现象
2018年
复合材料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高新技术领域之一,而轧制法是最为广泛应用的层状复合材料的生产方式。利用异步轧制的剧烈塑性变形能力,在室温下进行了多道次多层复合叠轧试验,在没有中间退火和热处理的情况下,轧后的试样表现出了与普通轧制复合不同的特点。基于试验结果,描述了多层复合极薄金属带材的界面形貌演化、变形诱导扩散及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等现象。
刘相华刘相华
棒线材免加热工艺中的切坯送坯节奏控制被引量:5
2016年
为适应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DROF)工艺的要求,对连铸坯切断策略及切断后把铸坯及时送达轧机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分析。分拉速可调与不可调两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在各流拉速可调时,建立了能够实现最佳送坯节奏的策略与算法;在各流拉速既不能随意调整,也不能保证拉速稳定不变的情况下,讨论了优化切坯策略和优化送坯节奏的方法,提出了"快流长切、慢流短切、稳流准切"的思路,以保证实施最佳的切坯节奏,为做好连铸与轧制两个工序的衔接提供了参考。
刘相华马宝国吴志强刘鑫陈庆安
关键词:棒线材
极薄带微轧制中的系列新发现被引量:1
2018年
在对极薄带微轧制的研究中,陆续发现一系列用传统轧制理论不能解释的新现象,如工业纯铜的超延展现象、脆性材料的非典型塑性现象、异种金属多层复合中的变形诱导反应扩散现象等。这些新现象与微成形中的尺寸效应有关,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能够有助于揭示微成形的深层规律,加深对塑性变形本质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在微成形领域产生新思路,开发微成形新工艺,促进微成形产品开发,推动微成形技术的进步。
刘相华赵启林于庆波
极薄带轧制过程的晶体塑性有限元分析
2018年
极薄带轧制过程中,当轧件厚度降低到与晶粒尺寸同一量级时,其变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晶粒形态和取向等内部组织状态的影响,传统塑性理论不能直接用于微观塑性成形的分析。介绍了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极薄带轧制过程所做的研究,如轧件厚度和晶粒尺寸对轧制变形的影响、塑性变形时滑移系的激活和运动等。
刘相华赵启林陈守东
关键词:滑移系晶粒取向
工业纯铝在室温和深冷轧制条件下的微尺寸效应被引量:12
2015年
对1060工业纯铝分别进行室温轧制和深冷轧制,取成品厚度为300、200、100、50和25μm 5组试样进行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室温轧制的轧件,当其厚度减薄至100μm时出现微尺寸效应,即厚度大于100μm时随厚度减小抗拉强度增大,厚度小于100μm时随厚度减小抗拉强度减小;发现100μm是纯铝室温轧制时出现尺寸效应的临界值。与室温轧制相比,经过深冷轧制轧件微尺寸效应的临界值相同而表现形式不同,厚度小于临界值100μm后其抗拉强度随厚度减小而增加的速度加快。在相同厚度条件下,深冷轧制后的轧件比室温轧制的晶粒内部亚结构更细小,分析认为这是其强度高于室温轧制的一个原因。
汤德林刘相华宋孟
关键词:抗拉强度
铜极薄带轧制过程中尺寸效应的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四辊异步冷轧机轧制工业纯铜极薄带,对轧制出厚度为25~300μm的轧件进行拉伸实验,发现在其力学性能方面出现了尺寸效应现象:随着厚度的减小,材料抗拉强度先增大,达到某一厚度临界值后转而减小,即存在一个厚度阈值,在此阈值之前出现加工硬化,之后转为加工软化.针对这一现象,对轧件进行机械性能检测和EBSD等观察或分析,认为极薄带出现尺寸效应的原因是:随着轧件厚度的减薄,胞壁沿厚度方向尺寸大幅度减小,位错向胞壁迁移距离减小,异号位错在胞壁处湮灭,导致抗拉强度降低.
汤德林刘相华宋孟
关键词:异步轧制尺寸效应
铜/钢/铜冷轧复合薄带弯曲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以Q345钢带为基材,T3纯铜为覆材,通过冷轧复合—中间退火—冷轧减薄—轧后退火的工艺路线,制备出铜/钢/铜复合薄带.通过反复弯曲实验研究复合带厚度和退火温度对复合带弯曲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复合带的弯曲性能主要依赖于冷轧复合中的机械作用以及退火过程中的扩散作用.冷轧复合带随着厚度逐渐减薄,弯曲性能近似线性增强.退火工艺能大幅度提高复合带的弯曲性能,退火温度与弯曲性能基本呈指数关系变化.
陈敬琪刘相华闫述于庆波
关键词:薄带冷轧工艺扩散
厚钢板瞬时淬火淬硬层深度预测被引量:1
2015年
厚钢板经瞬时淬火处理后可获得表层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有足够塑性和韧性的厚向性能差异化钢板。为实现厚钢板瞬时淬火淬硬层深度预测,在电源频率、电源输出功率、高温层深度(温度超过该钢种的Ac3)、加热时间、钢板移动速度之间建立一种计算模型,并采用Visual C++编写计算程序。本文将高温层深度作为淬硬层深度的预测值,对比淬硬层深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结果表明:其差值均在±0.3 mm以内。该计算模型为厚钢板瞬时淬火淬硬层深度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庆安彭文卢日环刘相华
关键词:淬硬层深度
基于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的异步轧制纯铜箔变形行为晶粒统计效应(英文)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一种真实的多晶集合体模型和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研究异步轧制纯铜箔塑性变形晶粒统计效应。考虑局部硬化耗散作用,根据取向分布函数在取向空间中的分布规律将晶体取向分配给各个晶粒的单元积分点,建立弹塑性大变形条件下的相关多晶体塑性模型,并将其引入隐式有限元法。对非均匀材料流动、铜箔厚度一定时接触压力和轧制力随晶粒尺寸增加而降低的变形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箔材厚度方向上只有少数几个晶粒时,晶粒尺寸、形貌和取向不再均匀分布于箔材中,材料的变形行为主要受到单个晶粒变形行为的影响,从而导致非均匀变形及模拟和实验结果更加离散。研究变形过程中滑移系的启动过程,晶粒取向对滑移系的启动和滑移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预测结果与表面层模型一致。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加,表层晶粒效应增大,更加有利于降低轧制力和激活表层晶粒内滑移系的开动。通过箔材轧制实验和模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异步轧制极薄带微塑性变形的机理。
陈守东刘相华刘立忠
关键词:晶体塑性有限元
极薄带轧制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24
2017年
随着3C产品微型化和微制造技术兴起,电子、计算机、医疗、能源、交通等行业对高质量金属极薄带出现迫切需求,轧制极薄带的开发研究与产业化成为新热点。分析探讨各类极薄金属带材的研究、生产和应用状况,介绍世界各国轧制极薄带的典型轧机和产品。介绍异步轧制条件下最小可轧厚度研究新进展,给出考虑搓轧区比例的最小可轧厚度新公式。重点介绍极薄带轧制研究中超延展现象、非典型塑性、变形诱导反应扩散等三个新发现,并从二类微尺度效应入手对其原因做了分析。分析试验中出现的单层晶、加工软化、尺寸效应等现象,提出极薄带轧制中的几个特征参数,并将其用于极薄带轧制机理分析。介绍晶体塑性有限元在极薄带轧制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指出了轧制极薄带的发展方向。
刘相华宋孟孙祥坤赵启林于庆波
关键词:异步轧制最小可轧厚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