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085473)

作品数:9 被引量:135H指数:8
相关作者:刘正宏徐仲元李永飞李刚李世超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杂岩
  • 3篇变质
  • 3篇变质核
  • 3篇变质核杂岩
  • 2篇断层
  • 2篇造山带
  • 2篇韧性剪切
  • 2篇韧性剪切带
  • 2篇山带
  • 2篇年代学
  • 2篇剪切带
  • 2篇EBSD
  • 2篇拆离
  • 2篇拆离断层
  • 1篇大兴安岭中段
  • 1篇地层
  • 1篇地磁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3篇沈阳地质矿产...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吉林省区域地...
  • 1篇吉林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7篇徐仲元
  • 7篇刘正宏
  • 6篇李永飞
  • 5篇李刚
  • 4篇李世超
  • 3篇董晓杰
  • 3篇张超
  • 2篇刘俊来
  • 2篇王兴安
  • 2篇范志伟
  • 1篇唐克东
  • 1篇时溢
  • 1篇任收麦
  • 1篇秦华峰
  • 1篇王挽琼
  • 1篇沙茜
  • 1篇邵济安
  • 1篇彭向东
  • 1篇蔡书慧
  • 1篇黄晟

传媒

  • 4篇地质通报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7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吉林勇新海西期花岗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被引量:9
2013年
吉林省龙井市勇新海西期花岗质岩石的锆石LA-ICPMS年龄为252.77±0.66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表明,SiO2含量在57.60%~76.50%之间(平均值为68.50%),A/CNK小于1.1,Na2O含量大于3.2%,K2O/Na2O普遍小于1,具有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特征.在(Na2O+K2O)-SiO2岩石类型分类图中勇新岩体落在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区.微量元素标准化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Ba富集,高强场元素Nb、Ta亏损的特点;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中,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整体分配模式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在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样品点大部分也落在了同碰撞-碰撞抬升花岗岩区.通过构造环境的综合判断,勇新海西期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间代表了华北板块与佳木斯地块汇聚碰撞的时间.
时溢刘正宏徐仲元王兴安张超刘万臻陈旭
关键词:地球化学晚二叠世
医巫闾山伸展型韧性剪切带的形成过程及年代学证据被引量:18
2012年
医巫闾山地区北北东向展布的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伸展环境下,剪切带先后经历的高温韧性变形和低温脆-韧性变形,分别形成了医巫闾山高温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和瓦子峪低温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并各自伴随大面积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本文在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组构优选方位分析,确定早期高温角闪岩相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中部地壳层次的北东-南西向伸展应力场;晚期低温绿片岩相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地壳浅部层次的北西西-南东东向伸展应力场.高温伸展变形晚期的同构造花岗岩脉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5±2)Ma,表明早期伸展作用发生在中、晚侏罗世.低温伸展变形形成的构造片岩中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131.6±1.0)Ma,指示晚期伸展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此后医巫闾山地区进入整体抬升阶段.中-晚侏罗世北北东向伸展型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证实华北东部构造体制转换及岩石圈减薄开始于中侏罗世提供了证据.
李刚刘正宏刘俊来李永飞徐仲元董晓杰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韧性剪切带地质年代学EBSD
内蒙古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的组成及其构造特征被引量:13
2012年
地层对比结果显示,白乃庙地区发育在古生界之上并与其呈构造接触的地层为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和白音宝拉格组。经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构造剖面测量可知,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作用将白云鄂博群由华北克拉通北缘推覆至兴蒙造山带南缘的白乃庙岛弧岩带内,进而形成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根据逆冲断层、飞来峰与下盘地层、岩体的时代及相互关系,推断该逆冲推覆构造向NNW方向推覆7~15 km,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是古亚洲洋闭合后陆陆碰撞作用在陆缘的响应。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和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白乃庙地区陆陆碰撞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李刚刘正宏徐仲元彭向东董晓杰沙茜王挽琼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逆冲推覆构造兴蒙造山带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早白垩世伸展变形被引量:10
2013年
对瓦子峪拆离断层带及下盘韧性剪切带中的构造岩进行构造变形及石英组构优选方位分析,这些构造岩的变形特点及分布规律显示伸展活动具有从高绿片岩相的脆-韧性变形向低绿片岩相的脆性变形演化的特点,展示了由浅部地壳向地表抬升的过程。上盘同伸展断陷盆地中地层发育特点和韧性剪切带中构造岩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显示早白垩世伸展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化具有逐渐减弱和剪切带北部伸展作用持续时间比南部长的特点,此次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132~117Ma。对比早白垩世与中、晚侏罗世的伸展方向并结合太平洋板块与依泽纳奇板块中生代的运动特点,推断医巫闾山地区中生代的伸展变形受到西太平洋地区板块活动的制约。
李刚徐仲元刘正宏李永飞李世超董晓杰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EBSD
张广才岭造山过程的重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31
2013年
前人的研究确认了"黑龙江群"是一套包括蓝片岩在内的构造混杂岩,同时发现张广才岭的下地壳内存在有俯冲的洋壳板片。本文拟通过对张广才岭的地层-建造、岩浆作用以及变形-变质作用的研究,反演与俯冲事件相关的造山过程。从东到西横穿造山带的地质调查揭示:沉积岩相与厚度、火山岩的组合和花岗岩系列、变质程度及变形强度的时空分布明显地受到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控制。造山带可以分成4个构造岩相带,显示了构造混杂岩带的水平增生作用和陆缘弧岩浆带的垂向增生作用。通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表明本区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岩浆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初,而高压蓝片岩及中-高压的硬绿泥石石榴石片岩的变质作用与挤压剪切变形发生在早、中侏罗世,后者与此时佳木斯地块持续向北西的挤压作用有关。通过区域构造的对比研究,显示张广才岭和北美西部中生代时期造山作用有某些共同特征。
邵济安李永飞唐克东
大兴安岭五一林场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9
2013年
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的五一岩体主要由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组成,通过系统的SHRIMP 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其成因进行约束。结果表明,五一岩体中锆石发育震荡生长环带,且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43-0.57),反映其为岩浆成因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299Ma±3Ma,表明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五一岩体的SiO2和K2O含量分别介于77.63%-81.83%和3.64%-5.1%之间,全碱(K2O+Na2O)含量为6.43%-8.02%,碱度率(AR值)为3.18-3.62;该类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Th、Nd、Rb、K等元素,明显亏损Ba、Sr、P和Ti等元素。上述特征表明,五一岩体为后造山I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
张超刘正宏徐仲元李世超范志伟李刚
关键词:晚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二叠纪地层古地磁研究结果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0
2013年
关于古亚洲洋构造体制作用的最后时限和具体影响的空间范围一直存在争议。对采自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地区二叠系林西组砂岩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表明,样品的载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131块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AMS)的最大主轴方向平行于层面方向,最小轴垂直于层面,显示了正常的沉积组构。对9个采点共131块样品进行逐步的系统热退磁实验,最终8个采点的72块样品获得了稳定的特征剩磁方向。E1校正检验表明,可能存在较明显的沉积倾角浅化现象,校正后的磁倾角为24.9°,相对的古纬度为13.1°N,校正后获得的古地磁极位置为56.7°N/318.7°E。说明晚二叠世该地区与华北板块已经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恢复晚古生代古亚洲洋在研究区的构造-沉积格架和发展过程提供了有力约束。
秦华峰李永飞黄晟蔡书慧任收麦
关键词:二叠系古地磁古亚洲洋
大兴安岭中段玛尼吐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43
2013年
对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市西南柴河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135Ma。火山岩SiO2含量为59.5%-70.8%,富碱高钾,σ值介于3.2-4.7之间,属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总量较低(∑REE=112×10-6-172×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N=6.5-9.2,具中等负Eu异常(δEu=0.54-0.7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铁族元素Cr、Co、Ni含量普遍偏低,表明研究区玛尼吐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与大兴安岭北段玛尼吐组火山岩具有相似的形成环境,而大兴安岭玛尼吐组火山岩产生于挤压、隆升的构造背景下。
李世超徐仲元刘正宏李永飞王兴安张超范志伟
关键词:地球化学
辽西医巫闾山地区韧性剪切带的应变与运动学涡度被引量:2
2013年
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2期伸展作用最终形成了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有限应变分析结果显示,早期(中—晚侏罗世)伸展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付林指数(K)为0.5-6.06,平均值约为2.78;晚期(早白垩世)伸展作用形成的韧性剪切带中付林指数为0.21-2.39,平均值约为1.23。结合有限应变及运动学涡度分析可知,医巫闾山地区2期伸展变形具有不均匀性,中—晚侏罗世伸展变形表现为早期拉长应变、晚期平面应变,纯剪切组分大于简单剪切;早白垩世伸展变形表现为平面应变,早期简单剪切组分与纯剪切相等,晚期纯剪切组分大于简单剪切。对比2期伸展变形环境及古应力的差异,发现早期伸展变形温度高、差应力小、应变速率较大;晚期伸展变形温度低、差应力大、应变速率较小。医巫闾山地区中—晚侏罗世在近水平的伸展背景下,中下地壳发生减压熔融;在晚侏罗世末期短暂的挤压作用后,早白垩世先发生近水平的伸展滑移,之后转为以垂向隆升为主的变形,并最终形成变质核杂岩。
李刚刘正宏李永飞刘俊来徐仲元李世超
关键词:运动学涡度变质核杂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