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48)

作品数:15 被引量:210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星丛玉飞彭少峰张昱孙远太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南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8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社会
  • 5篇社会质量
  • 2篇中国社会
  • 2篇社会地位
  • 2篇社会转型
  • 2篇疏离
  • 2篇公共服务
  • 1篇信度
  • 1篇学分
  • 1篇学徒
  • 1篇学徒制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实践
  • 1篇议题
  • 1篇政府
  • 1篇政府购买
  • 1篇政府购买公共...
  • 1篇政社关系
  • 1篇社会包容
  • 1篇社会保护

机构

  • 4篇上海大学
  • 3篇南开大学
  • 2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共上海市委...

作者

  • 3篇王星
  • 2篇张昱
  • 2篇丛玉飞
  • 2篇彭少峰
  • 1篇孙秀林
  • 1篇林卡
  • 1篇毕婧千
  • 1篇孙远太
  • 1篇仇立平
  • 1篇高和荣
  • 1篇肖日葵
  • 1篇辛本禄
  • 1篇刘博
  • 1篇张海东
  • 1篇梁海祥
  • 1篇张军

传媒

  • 5篇江海学刊
  • 2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调研世界
  • 1篇社会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社会学研究
  • 1篇科学发展
  • 1篇学术前沿
  • 1篇天津市社会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转型与风险控制:回到实践中的中国社会被引量:2
2015年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延续至今的中国社会转型研究已成为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和跨学科的研究对象。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关于社会转型形成了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更多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社会层面,但这种社会中心论极有可能引致社会学研究的失衡。对于当下的研究而言,必须"找回国家"或者至少把国家和社会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全面认识"国家"在社会改革中的重要意义,使社会学研究走向新的平衡。
仇立平刘博肖日葵张军
关键词:社会转型风险社会
社会质量测量指标的信度与效度分析——以社会经济保障维度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社会质量的概念提出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在过去几年中,不仅仅是欧洲学者使用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且日本、韩国、菲律宾、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使用这一概念开展一种基于亚洲社会事实的社会质量研究。但是,社会质量的各项测量指标在不同社会情境下的适用性,是一个需要实践检验的问题。利用在上海地区进行的一项社会质量调查所获数据,对于中国情境下社会质量的社会经济保障维度进行检验,发现:社会经济保障这一概念可以分为"金融资源""住房稳定性""住房条件""居住环境""医疗""社会保障"等六个次级维度,从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的结果来看,这一测量指标是可信的、有效的。
孙秀林梁海祥
关键词:社会质量信度
社会质量建设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对欧洲社会质量理论的本土省思被引量:5
2015年
社会质量理论是建立在"人的本质是社会存在"基础之上的,由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形成的社会关系质量是其本质所在,具体包括三个面向:一是作为理想社会愿景;二是作为社会发展范式;三是作为社会评测工具。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是欧洲社会质量建设的动力源。在西方国家,规定国家与社会互动原则的基本制度框架已经成熟。但是在社会质量建设的行动过程中,依然内嵌着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一是社会质量增强与国家能力削弱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欧洲与主权国家之间的内在张力。这种矛盾对于反思欧洲社会质量理论本土化具有重要价值。社会质量理论本土化的要义或许不在于通过指标体系的调整对中国或区域的社会质量状态进行评测,而在于其对"社会性"的追求给予中国社会建设所刻画的指引,这才是欧洲社会质量理论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
王星
关键词:社会性社会质量
社会质量取向:社会治理研究的新议题被引量:8
2015年
新中国成立至今,治国理念呈现出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发展轨迹,内在蕴涵两种价值理念的转向:一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失重向平衡转换;二是社会管理导向从重视生活质量向关注社会质量转换。引自欧洲的社会质量概念逐步嵌入于这两种转向过程,同时,其也为诠释社会治理问题提供了崭新视角。新时期社会治理研究不应忽视社会质量取向,应在个体实现与社会发展互动统一的视域下,建构以增进社会团结和社会信任为价值基础,以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为核心内容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丛玉飞
关键词:社会质量社会治理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及其化解——基于社会结构视角的考察
城镇化是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城乡关系、人地关系等多重关系的系统性工程。当前中国城镇化在快速推进过程中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人地结构三个方面。这三重矛盾不单是经济问题,而还同时涉及社会结...
蔡伏虹
关键词:城镇化社会结构社会转型
文献传递
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分析——基于6省市的调查被引量:60
2015年
本文利用全国6省市"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调查数据,探讨了城市居民社会地位对其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获得感是客观社会地位和主观社会地位的共同产物;客观社会地位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获得感;下层居民的获得感是最低的。
孙远太
关键词:社会地位
在沪外籍人士工作生活状况调查报告被引量:2
2015年
为外籍人士提供高品质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上海打造全球网络节点城市的重要内容。在当前上海为外籍人士服务已有较好基础的条件下,未来上海要更加注重城市软件与环境提升,更加注重精细化、品质化与多元化服务,努力使上海成为全球外籍人士宜居宜业的高地。
上海大学课题组
关键词:公共服务
城市居民疏离感问题研究——以2010年上海调查为例被引量:11
2014年
本文采用0LS回归分析法,通过分析2010年上海的调查数据,探究导致城市居民疏离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变量(如性别和婚姻状况等)对疏离感有显著影响;社会地位、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户籍隔离均对疏离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还探讨了上海户籍和非上海户籍居民的疏离感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户籍的居民疏离感水平不同,且影响因素也不同。
张海东毕婧千
关键词:疏离感社会地位社会包容
循证社会工作的本土模式、实践限度与可能价值——以南通循证矫正为例被引量:28
2015年
西方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权威实践"到"循证实践"的继替式演进,这为正在寻找科学性与合法性、谋求专业化与职业化的中国社会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本文首先检视了循证社会工作的历史脉络与概念逻辑,然后基于一个南通循证矫正案例,探讨了循证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西方新兴实践模式之于中国情景的限度与价值。研究发现,循证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推进,还是一个行政主导而非专业主导、形式循证而非实质循证、模式探索而非模式应用的过程,这是它的实践限度所在;而它的可能价值则在于调适或重构了专业与行政、服务与需求、实践与研究这三对关系。
彭少峰张昱
关键词:循证实践社区矫正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传统及新取向被引量:24
2013年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兴起与发展,改变和重塑了政府的行动逻辑,深刻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进程。无论是理性主义、结构主义的研究范式,还是市场化、社会化、去行政化的分析视角,都各有局限、解释力明显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契约化"的研究思路,试图打破行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仅仅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化)和社会志愿机制(社会化),也不仅仅是服务生产职能与治理资源的主体间转移(去行政化),而是公共服务秩序中一系列角色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互动结构的变迁,是政社关系从单向依赖到双向互动、从行政指令向契约合作的整体转型过程(契约化)。
彭少峰张昱
关键词:公共服务理性主义结构主义政社关系契约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