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40014)

作品数:7 被引量:144H指数:6
相关作者:孙玉军巨文珍马炜郭孝玉刘凤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落叶松
  • 3篇长白落叶松
  • 2篇生物量
  • 2篇碳储量
  • 2篇人工林
  • 2篇物量
  • 2篇落叶松人工
  • 2篇落叶松人工林
  • 2篇长白落叶松人...
  • 1篇郁闭
  • 1篇郁闭度
  • 1篇树高
  • 1篇林火
  • 1篇林火行为
  • 1篇林木
  • 1篇林下植被
  • 1篇可燃
  • 1篇可燃物
  • 1篇火行为
  • 1篇冠幅

机构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3篇孙玉军
  • 3篇马炜
  • 2篇巨文珍
  • 1篇刘凤娇
  • 1篇付尧
  • 1篇王新杰
  • 1篇郭孝玉
  • 1篇刘艳红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白落叶松林冠空隙度随林木因子的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为了确定控制人工长白落叶松林林冠空隙度(crown shyness)的林分调查因子,调查了林分郁闭度、冠幅、冠长、树高、胸径、形数、相对密度及疏密度等因子,分析了不同林分因子与树冠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采用树冠空隙形状复杂性指数(C)分析了调查区域的林冠格局。结果表明:该地区落叶松林林冠空隙结构基本属于高形状复杂性,树木之间的竞争较大。林分郁闭度随着林分高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树高达15m时,冠幅和冠长基本趋于平稳的状态。冠幅和冠长随着林分高和立地指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冠幅随着相对密度和干形的增大而减小,冠长随着形数的增大而变小。
巨文珍王新杰付尧马炜孙玉军
关键词:郁闭度冠幅树高
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碳储量分布及燃烧性被引量:8
2013年
对小兴安岭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可燃物进行分层分类型调查,比较其碳储量垂直分布,分析从未成林地到成熟林林火种类、行为和燃烧性,据此评估森林燃烧性等级,并提出可燃物处理和营林防火措施。结果表明:未成林碳储量仅87.660t/hm2,但各层可燃物连续性好,草本着火且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后,易引发树冠火,属高燃烧性林分,应加大灌草清除;幼龄林碳储量138.574t/hm2,不易发生地表火,但枯死枝可引发树冠火,高林分密度有利于树冠火蔓延,属高燃烧性林分,应注重整枝,兼顾地表可燃物清理;中龄林碳储量163.884t/hm2,可能发生地表火,因间伐修枝而抬高树冠,降低了林冠火发生的可能性,属低燃烧性林分,可计划烧除灌草;近熟林碳储量199.838t/hm2,可以发生地表火,甚至树冠火,属中燃烧性林分,应重点清理可燃物累积多的区域;成熟林碳储量253.962t/hm2,地表存在大量可燃物,可形成高强度地表火,属高燃烧性林分,应计划烧除。
刘艳红马炜
关键词:碳储量林火行为长白落叶松
林下植被生物量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1年
从林下植被生物量的收获方法、估算模型、参数选择等方面,系统总结了30年来林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目前,林下植被生物量获取方法除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全收获法外,平均木法、相对生长法、数量化法、非破坏性法等也得到逐步的完善和应用。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广泛运用,使得林下生物量的估算范围、精度及实用性大大提升。林下植被生物量除与上层乔木有重要关系外,森林经营措施对其影响也不容忽视,研究林下植被生物量时应考虑与上层乔木及经营措施的关系。
刘凤娇孙玉军
关键词:林下植被生物量参数选择
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被引量:80
2010年
基于7—41 a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生物量调查,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林龄的增大,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和各器官生物量增加,树干所占比例增加,生物量转换因子(BEF)、根茎比(R)等参数分布正常。林下植被层、倒落木质物层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增加趋势。群落总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是: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林下植被层。未成林期、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群落的碳储分别为6.585、66.934、90.019、125.103、162.683t.hm-2,乔木层碳储量分别为3.254、58.521、78.086、108.02、138.096 t.hm-2,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平均值分别为10.859、1.988 t.hm-2。乔木层、倒落木质物层和林下植被层碳储量占总量的平均比率分别为85.99%、2.17%和11.85%。在不同发育阶段群落和乔木层碳储量的年生产力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中龄林的碳储量累积速率高于幼龄林及成熟林,碳素年固定量分别为0.940、3.889、3.615、3.628、3.968 t.hm-2,乔木层年生产力分别为0.465、3.39、3.137、3.133、3.368 t.hm-2。林下植被层年生产力呈"U"形变化,平均值为0.079 t.hm-2。倒落木质物层的年生产力呈线性增长,平均值为0.423 t.hm-2。研究认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碳储量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规律明显,碳汇潜力巨大。
马炜孙玉军郭孝玉巨文珍穆景森
关键词: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