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2005-9)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杨宏强孙红彭心宇吕游张示杰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肝细胞
  • 2篇包虫
  • 2篇包虫病
  • 2篇虫病
  • 1篇凋亡
  • 1篇囊型包虫病
  • 1篇囊型肝包虫病
  • 1篇坏死
  • 1篇肝包虫
  • 1篇肝包虫病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 1篇超微结构观
  • 1篇超微结构观察

机构

  • 2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2篇张示杰
  • 2篇吕游
  • 2篇彭心宇
  • 2篇孙红
  • 2篇杨宏强
  • 1篇牛建华
  • 1篇牛少雄
  • 1篇李建辉

传媒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囊型肝包虫囊周肝细胞“消失”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囊型肝包虫周围肝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肝细胞萎缩、坏死、凋亡),初步探讨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机制。方法对30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通过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运用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包虫囊肿周围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TUNEL检测囊型肝包虫病患者肝细胞凋亡指数(TI)为0.12%,与正常肝组织(TI=0.1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cl-2及Bax蛋白的囊周肝组织呈低表达,分别为6.67%和13.33%,正常肝组织Bcl-2和Bax均为10.00%,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示肝细胞萎缩,肝细胞坏死明显。结论肝细胞萎缩、坏死可能是引起肝细胞“消失”的主要机制,肝细胞压迫性和营养不良性萎缩、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凋亡共同参与囊型肝包虫病肝细胞“消失”过程。
吕游张示杰彭心宇牛建华孙红杨宏强牛少雄李建辉
关键词:囊型肝包虫病凋亡坏死
肝囊型棘球蚴囊周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4
2007年
用透射电镜观察8例肝脏细粒棘球蚴囊肿周围肝组织及6例正常肝组织的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到细粒棘球蚴囊周围肝细胞坏死、萎缩和死亡。肝细胞坏死、萎缩等是肝脏细粒棘球蚴病肝脏损伤的重要基础。
张示杰吕游孙红杨宏强彭心宇
关键词:囊型包虫病肝细胞超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