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04)

作品数:18 被引量:177H指数:8
相关作者:骆永明滕应蒋新徐莉李振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安徽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土壤
  • 7篇多氯联苯
  • 4篇污染
  • 4篇五氯酚
  • 4篇氯酚
  • 3篇施肥
  • 3篇水稻
  • 3篇长期施肥
  • 2篇电子垃圾
  • 2篇人体健康风险
  • 2篇人体健康风险...
  • 2篇土壤环境
  • 2篇土壤环境质量
  • 2篇农田
  • 2篇农田土壤
  • 2篇微生物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六氯苯
  • 2篇垃圾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富阳市...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骆永明
  • 8篇滕应
  • 7篇蒋新
  • 5篇王芳
  • 5篇杨兴伦
  • 5篇李振高
  • 5篇徐莉
  • 4篇张雪莲
  • 4篇卞永荣
  • 4篇王诗生
  • 4篇王家嘉
  • 3篇宋静
  • 3篇邓绍坡
  • 2篇刘翠英
  • 2篇涂晨
  • 2篇刘五星
  • 2篇陈永山
  • 2篇李忠佩
  • 1篇宋洋
  • 1篇范晓晖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
  • 5篇土壤学报
  • 2篇土壤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氮肥处理对污染红壤中铜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发现不同氮肥处理对污染红壤中铜有效性有显著影响。在培养前期(0~15d),施用尿素显著降低了红壤水溶态铜和有效态铜含量,而施用硫酸铵和硝酸钙则显著提高了水溶态铜含量,且硝酸钙的作用显著大于硫酸铵,但这两种氮肥对红壤有效态铜含量影响较小;培养60d后,尿素对该红壤两种形态铜的抑制效应逐渐转为正效应,且硫酸铵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硝酸钙对红壤两种形态铜的促进作用不如尿素。氮肥的施用量对两种形态铜也具有显著影响。同一施氮水平下,水溶态铜含量和有效态铜含量在不同氮肥处理问均达显著差异(硫酸铵〉尿素〉硝酸钙)。不同氮肥影响红壤铜有效性的主要机制是土壤pH的变化,红壤水溶态铜和有效态铜含量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
孙磊郝秀珍范晓晖仓龙周东美
关键词:氮肥
长江三角洲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被引量:19
2009年
运用网格法(1.0km×1.0km)采集了长江三角洲某典型电子垃圾拆卸区38个土壤样品,分析了该地区17种土壤多氯联苯(PCBs)的总体残留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CBs污染以点源污染为主,其∑17PCBs的检出率为65.8%,检出范围在ND(未检出)~152.8μg/kg之间,平均含量为19.9μg/kg±32.5μg/kg,土壤PCBs的残留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局部点位受到了严重污染。土壤中17种同系物又以3~5氯代化合物为主,三者占同系物总量的98.5%,其中PCB28、PCB77、PCB118含量高于其他同系物,分别为4.43、5.29和10.1μg/kg。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残留量顺序为果园>水田>荒地>林灌>菜地。因此,该地区土壤PCBs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应从源头控制,并加强修复管理,保障当地土壤的安全可持续利用。
张雪莲骆永明滕应俞元春王家嘉徐莉李振高
关键词:电子垃圾土壤多氯联苯土地利用方式
加速溶剂萃取法评价土壤中六氯苯和五氯苯对水稻根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温室盆栽实验,选择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分别设定对照及添加1%和2%有机肥的处理,评价水稻根系对土壤中六氯苯(HCB)及其主要降解产物五氯苯(PeCB)的吸收富集能力,并比较水稻根中富集的HCB或PeCB量与4种溶剂(体积比3/1的正己烷/丙酮、乙醇、正己烷、水)提取的土壤中HCB或PeCB量的相关性,以评价土壤中HCB和PeCB对水稻根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中,水稻根富集的HCB浓度平均分别为364.1和306.0ng/g,水稻根中PeCB浓度平均分别为12.7和28.7ng/g,主要原因是HCB在红壤性水稻土中的降解效率低于乌栅土.2种土壤中添加1%和2%的有机肥抑制HCB降解,因此降低水稻根中PeCB的浓度.水稻根中HCB和PeCB与4种溶剂提取的土壤中HCB和PeCB量的相关系数大小次序均为:乙醇>正己烷/丙酮>正己烷>水,表明采用乙醇提取的土壤中HCB和PeCB量对评价其对水稻根生物有效性的效果最佳.4种溶剂中,仅乙醇提取的土壤中HCB与水稻根中HCB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除水以外的其它3种溶剂提取的土壤中PeCB与水稻根中PeCB量均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评价土壤中HCB和PeCB对水稻根的生物有效性具有可行性.
刘翠英蒋新杨兴伦宋洋
关键词:水稻根系土壤生物有效性六氯苯
五氯酚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五氯酚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在曾经使用过五氯酚的国家和地区的土壤和沉积物可以检测到五氯酚的残留,甚至残留五氯酚可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综述了五氯酚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吸附机制与影响因素、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及其影响因素、生物富集、生态毒理机理和效应。同时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五氯酚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环境行为新的研究方向。
王诗生王芳蒋新
关键词:五氯酚土壤生态系统生物降解生物富集生态毒性效应
五氯酚在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好氧和厌氧条件下五氯酚(PCP)在长期不施肥(CK),施无机肥尿素(N),施有机肥(OM)和无机有机肥配施(N+OM)4种处理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无论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PCP在土壤中的消解均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好氧条件下,PCP在CK、N、OM和N+OM4种处理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26.9、27.7、21.5、20.6天,在厌氧条件下,PCP的半衰期分别为30.8、32.2、27.1、25.9天。表明无论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无机有机肥配施显著加速PCP在土壤中的消解,原因可能是长期单施有机肥或无机有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加速PCP在土壤中的消解。好氧条件下PCP的消解速率显著高于厌氧条件。
王诗生卞永荣王芳杨兴伦李忠佩蒋新
关键词:长期施肥五氯酚土壤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环境质量与修复研究 Ⅳ.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场地周边农田土壤酸化和重金属污染特征被引量:28
2009年
对长江三角洲某典型废旧电子产品拆解场地周边基本农田保护区水稻土进行了采样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水稻土pH变化范围为3.8~4.4,平均为4.1,较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该区表层水稻土pH6.0降低了2个单位,存在着严重的酸化现象。农田土壤中Cu、Cd全量平均值分别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的8.6倍和31.0倍,综合污染指数为32.3,已达严重污染程度。土壤pH降低提高重金属的活性,Cu、Cd的0.1molL-1HCl提取率分别达到了72.0%和50.8%。在水稻籽粒中,Cd的含量已达到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2倍多,对该农田保护区农产品安全构成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修复。
徐莉骆永明滕应卜元卿张雪莲王家嘉李振高刘五星
关键词:农田土壤土壤酸化重金属复合污染
不同强化调控措施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被引量:6
2010年
通过微宇宙试验,以添加碳源、翻耕、覆膜为调控因子,研究生物强化措施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并对修复前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翻耕处理是最有效的修复措施,修复效率达到29.3%;添加淀粉与覆膜处理,效果相近,并且均显著高于对照。添加淀粉和翻耕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而覆膜处理则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和多样性均下降。可见,不同的调控措施不仅能够强化土壤中多氯联苯的降解,同时也会影响到土著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活性和功能。
徐莉滕应李振高张雪莲王家嘉骆永明
关键词:多氯联苯微生物修复BIOLOG
电子废弃物拆解地PM_(10)中多氯联苯、镉和铜含量调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16
2010年
为研究某电子垃圾拆解地大气中PM10及其典型污染物含量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采用主动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采集大气样品,分析ρ(PM10)及其所携带的ρ(PCBs),ρ(Cd)和ρ(Cu),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PM10携带的污染物对研究区居住用地及工商业用地方式下人体的致癌及非致癌风险,分析模型参数对风险评估结果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采样期间研究区ρ(PM10)日均值为0.05~0.32 mg/m3,14个样本均超过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ρ(PM10)一级日均标准值(0.05 mg/m3);大气PM10中的ρ(PCBs)为8 971.5~17 197.6 pg/m3,高于国内外其他地区;ρ(Cd)和ρ(Cu)分别为2.7~18.3和127.8~1 218.0 ng/m3;ρ(PCBs),ρ(Cd)和ρ(Cu)最高值出现位置均为附近新近出现焚烧行为的YLY(玉露杨)采样点.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居住用地方式下PM10中污染物引起的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风险(10-6),绝大部分由Cd引起;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污染物特征、成人个体及行为参数对致癌风险影响最大,儿童行为及污染物特征参数对非致癌风险影响最大;在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时,参数须尽量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以降低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
邓绍坡骆永明宋静滕应涂晨
关键词:电子垃圾镉(CD)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种植密度对镉锌污染土壤伴矿景天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2
2009年
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伴矿景天生长和地上部重金属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增大种植密度可促进伴矿景天的生长,显著提高其地上部生物量,但过分密植对植物地上部增产无显著贡献.种植密度由11万株/hm2上升到44万株/hm2时,伴矿景天地上部Cd、Zn吸取量显著上升,分别由0.208 kg.hm-2上升至0.631 kg.hm-2、13.2 kg.hm-2上升至58.7kg.hm-2;但种植密度从44万株/hm2增大到100万株/hm2时,植物地上部重金属吸取量并无显著提高.伴矿景天种植密度为44万株/hm2时,在Cd、Zn分别为(3.04±0.11)mg.kg-1和(1 299±96)mg.kg-1的污染土壤上种植1 a,对镉锌的修复效率分别达21.1%和4.60%,表明选择适宜的密度种植伴矿景天有利于增大植物地上部Cd、Zn吸取量,从而缩短修复时限.
刘玲吴龙华李娜李娜崔立强李柱蒋金平蒋玉根裘希雅
关键词:植物修复种植密度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紫花苜蓿田间原位修复及土壤微生态效应
本文选择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作为供试植物,在田间原位条件下研究其在2年内对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中PCBs的含量,经过1年和2年的...
涂晨滕应骆永明李振高孙向辉刘五星
关键词:多氯联苯紫花苜蓿土壤酶微生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