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255)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钟国辉李晓忠巴平田发益何冰梅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西藏农牧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西藏黄牛
  • 3篇瘤胃
  • 3篇黄牛
  • 2篇消失率
  • 2篇海拔
  • 1篇代谢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酶
  • 1篇血液
  • 1篇养分
  • 1篇乳酸
  • 1篇饲草
  • 1篇糖含量
  • 1篇特征值
  • 1篇牛瘤胃
  • 1篇总养分
  • 1篇微生物
  • 1篇纤毛
  • 1篇纤毛虫
  • 1篇纤维素

机构

  • 7篇西藏农牧学院
  • 5篇西藏自治区农...
  • 2篇西藏农牧科学...

作者

  • 7篇田发益
  • 7篇巴平
  • 7篇李晓忠
  • 7篇钟国辉
  • 4篇袁雷
  • 4篇何冰梅
  • 2篇陈芝兰
  • 1篇梁桂荣
  • 1篇白玛央宗

传媒

  • 4篇中国兽医学报
  • 3篇畜牧与兽医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海拔梯度中荷斯坦牛血液中乳酸和血糖含量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不同海拔梯度西藏农区牛血液中受氧分压影响的主要血液指标进行分析,为高原动物养殖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择不同海拔高度(2 900~3 100 m,3 700~3 800 m,3 900~4 100 m,4 500~4 600 m)饲养的西藏农区牛,用气质联谱仪(GC/MS)和血糖仪测定不同海拔高度下牛血浆中的L-乳酸、D-乳酸和血糖的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采血后血浆低温保存,用于气质联谱仪仪分析乳酸含量;血糖实地测定。结果显示:2岁以下及成年牛血浆中L-乳酸和总乳酸与最高海拔牛差异极显著(P<0.01);2岁以下牛D-乳酸与最高海拔牛差异显著(P<0.05),而成年牛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高海拔对血浆乳酸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对血糖的影响不大。
田发益梁桂荣袁雷陈芝兰巴平李晓忠钟国辉
关键词:荷斯坦奶牛乳酸
西藏农区牛对纤维素的代谢及GM(1,1)模型的建立
2010年
通过对西藏农区不同年龄牛对饲草、粪中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三类纤维素的代谢差异情况分析,了解西藏牛的基本代谢状态。试验对西藏地区实地饲养农户的10头牛进行全饲料、全粪便法收集,采用滤袋法对三类纤维素含量进行测试,发现三类纤维素随着牛年龄的增长,消化率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经χ2检验,尽管年龄与纤维素消化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纤维素的消化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线性相关性较好(R>0.99),因此,对三类纤维素分别建立了GM(1,1)的灰色预测模型,此模型可应用于饲料配方和实际生产中。
田发益李晓忠何冰梅巴平白玛央宗钟国辉
小灰水浸提液处理青稞秸秆后在瘤胃中消失率的变化特点被引量:1
2012年
西藏饲草资源有限,牛羊生产性能低,特别是冬春季节,牛羊多处于半饥饿状态。提高西藏牛羊对饲草的利用率,是西藏牛羊养殖业的重要目标之一。本试验选用西藏农牧民最常用的燃料-牛粪灰,按一定的比例水浸提牛粪灰中的碱性物质和矿物质,再按一定的比例浸泡装入青稞秸秆的无纺布滤袋内,置入羊瘤胃内测定对主要物质的消失率。结果表明:牛粪灰中K+含量较高,达到(28.4594±1.6483)mg/g,Cu2+含量为(0.5492±0.0025)mg/g,同时含有大量的其他微量元素及CO32-盐和PO43-盐。经试验,当灰水比为0.88∶10时,pH值最高,达到10.18。用这一比例灰水浸提液浸泡填入青稞秸秆的滤袋48 h后,消化后再测定总养分、纯纤维素、NDF、ADF在瘤胃中的消失率,分别显著提高了4.45%、4.89%、6.95%和5.80%。由此可见,利用廉价的牛粪灰水浸提液浸泡秸秆能显著地提高纤维素在牛羊瘤胃中的利用率。
田发益袁雷巴平李晓忠钟国辉
关键词:浸提液消失率
西藏黄牛瘤胃中24种饲草总养分和纤维素的消失率
2011年
采用牛瘤胃瘘管法,利用特制无纺布滤袋对西藏农区常见24种饲草的总养分、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半纤维素、木质素(ADL)和总纤维素进行12,24,48 h 3个时间段的消化试验,归纳出24种饲草在不同消化时间内各养分的消失率。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总养分消失率最高,48 h内达到66.249 5%;纤维素消失率最高的分别为禾本科中的草地早熟禾和黑麦草,豆科牧草中的紫花苜蓿,农作物中的西藏豌豆秸秆;锦葵科中的中花锦葵纤维素消失率最高,达到36.918 7%。
田发益李晓忠巴平袁雷何冰梅钟国辉
关键词:西藏黄牛瘤胃瘘管
高原反刍家畜Ca、P代谢被引量:2
2011年
西藏农区反刍家畜体格较小,不及内地牛、羊体质量的1/2。对牛、羊各主要物质代谢进行了测定分析后,发现P的沉积量较少,仅为(0.090 1±0.075 0)g/W0.75.d。因海拔高度的升高,引起的血液TCO2和血液CaO2的量降低。采用理论与实际测试相结合,总结出各值与大气压的关系,即,TCO2(mmol/L)=0.01×CO2结合力(CO2CP)(mmol/L)×大气压(kPa);CaO2(mL/dL)=0.002 7×大气压+1.366 8×Hb(g/dL)-1.386 9×Hb(g/dL)×exp(-0.043×大气压);尿P(mg/d)=血磷阈值(mmol/L)×正常TCO2(mmol/L)-高原TCO2(mmol/L)×95%×31(P原子量)×17.37%×每天尿量(0.069 3×W0.75)/正常TCO2(mmol/L),并对各式进行了理论阐述。此式能较合理地反映高原环境下反刍家畜Ca、P的代谢状态。
田发益巴平李晓忠何冰梅钟国辉
西藏农区黄牛主要瘤胃微生物及瘤胃液物质特征值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测定牛瘤胃液中N源、可溶性糖含量,统计分类纤毛虫数量和改良纤维分解细菌选择性培养基等方法,发现瘤胃内NH4+-N、NO3--N、全N和可溶性糖处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含量的高低取决于瘤胃内食糜的养分、食糜和瘤胃液在瘤胃中的排空时间,同时鉴定了西藏黄牛瘤胃液中12种不同属的纤毛虫、4个主要纤维素分解细菌和厌氧真菌的数量变化特点。结果表明,NH4+-N含量变化较小,在平均值(71.2799±15.1205)mg/L浮动;NO3--N在AM10:00达到最高值;全N在AM8:00和16:00含量最高。通过试验改良的纤维素菌培养基能较好地培养瘤胃内4种细菌,为更进一步研究瘤胃内微生物提供了一条途径。
田发益李晓忠巴平钟国辉袁雷何冰梅
关键词:西藏黄牛瘤胃微生物纤毛虫
西藏黄牛不同海拔群体血清GCK、CK-MB、LDH酶含量比较
2012年
选择不同海拔高度(2 900~3 100,3 700~3 800,3 900~4 100,4 500~4 600m)饲养的西藏黄牛,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海拔高度下牛血清中GCK、CK-MB、LDH酶的含量。采血后2h内对血清酶含量进行实地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GCK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酶含量明显降低,呈现负相关性,组间方差分析为F=92.636,P=0.000,差异极显著;CK-MB含量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表现出显著性降低,呈现负相关性,组间方差分析结果为F=39.238,P=0.000,差异极显著;LDH酶系的含量变化幅度不大,组间方差分析结果F=3.223,P=0.029,差异显著。这表明高海拔对血清GCK、CK-MB酶(系)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
田发益袁雷陈芝兰巴平李晓忠钟国辉
关键词:西藏黄牛血清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