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60282)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5
相关作者:巴音查汗刘启生王真闫双林涛更多>>
相关机构:新疆农业大学伊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伊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牦牛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PC...
  • 2篇实时荧光PC...
  • 2篇探针
  • 2篇体内寄生
  • 2篇体内寄生虫
  • 2篇内寄生
  • 2篇内寄生虫
  • 2篇寄生
  • 2篇寄生虫
  • 2篇贝斯
  • 2篇TAQMAN...
  • 2篇虫病
  • 1篇蠕虫
  • 1篇生活习性
  • 1篇双芽巴贝斯虫
  • 1篇泰勒虫
  • 1篇泰勒虫病
  • 1篇牛巴

机构

  • 8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伊犁出入境检...
  • 1篇巴音郭楞职业...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伊犁职业技术...
  • 1篇伊犁出入境检...

作者

  • 8篇巴音查汗
  • 4篇刘启生
  • 3篇王真
  • 2篇林涛
  • 2篇曹雯丽
  • 2篇闫双
  • 1篇孟元
  • 1篇李丽
  • 1篇刘玲
  • 1篇王冰洁
  • 1篇张玉婷
  • 1篇杜晓杰
  • 1篇吴永红
  • 1篇陈亮
  • 1篇何晓杰
  • 1篇石进纯
  • 1篇王振宝
  • 1篇曹文丽

传媒

  • 4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当代畜牧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双芽巴贝斯虫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4年
根据双芽巴贝斯虫(Babesia bigemina)18S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检测双芽巴贝斯虫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最小检出量为1.1×101 copies/μL的标准质粒,比常规PCR灵敏1 000倍;重复性好,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21%~1.14%和0.31%~1.50%,均小于2%;特异性强,对牛常见的其他两种血液原虫和健康血液无交叉反应。用建立的实时荧光PCR和常规PCR分别对3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实时荧光PCR和常规PCR的检出率分别为30%和16.7%。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荧光TaqMan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灵敏、准确、快速检测双芽巴贝斯虫感染,将为蜱传牛梨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防制提供新的方法。
刘启生王振宝曹雯丽杜晓杰哈森刘绪斌巴音查汗
关键词:双芽巴贝斯虫实时荧光PCRTAQMAN探针
冬季屠宰的新疆牦牛蠕虫调查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一般蠕虫学检查方法,在新疆牦牛冬季屠宰季节,对部分集中屠宰点的40头牦牛进行了蠕虫检查。结果表明,来自和静县3个牦牛牧场和和硕县1个牦牛个体户的蠕虫感染率分别为85.2%(35/40)的线虫、25%(10/40)的绦虫、17.5%(7/40)的吸虫,总感染率为100%(40/40),且大多为混合感染,线虫感染率均高于其它寄生虫。
孟元林涛买买提.艾孜孜巴音查汗
关键词:蠕虫感染率
牛环形泰勒虫病二温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9
2012年
为建立特异、敏感、快速的二温式PCR诊断方法,根据牛环形泰勒虫裂殖子表面抗原(tams1)基因,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大小为154bp基因片段,经克隆、测序分析,与已知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6%。用建立的牛环形泰勒虫病二温式PCR诊断方法,对从新疆牛环形泰勒虫病流行地区采集的50份全血样品进行诊断,阳性率为88%,而血涂片检出的阳性率只有58%。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二温式PCR诊断方法可用于牛环形泰勒虫病的临床诊断、隐性感染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王振宝刘启生哈森何晓杰刘绪斌孟茹叶尔保勒巴音查汗
关键词:环形泰勒虫二温式PCR克隆
冬季屠宰季节新疆白绒牦牛体内滞留寄生虫检查报告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在新疆牦牛冬季屠宰季节,对牦牛集中屠宰点的30份白绒牦牛内脏进行蠕虫剖解检查和粪检,对检查到的寄生虫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蠕虫剖检技术及粪便漂浮法。[结果]被检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96.6%(29/30)的线虫、13.3%(4/30)的绦虫、6.6%(2/30)的吸虫,总感染率为100%(30/30);牦牛体内携带的优势种蠕虫类包括细颈线虫(Nematodirella longispiculata)、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columbianum)、捻转胃虫(Haemonchus contortus)、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双腔吸虫(Dicrocoeliumlanceatum)、球虫(Eimeria intestinalis)等;其鉴定要点为线虫交合刺和口领、绦虫头节上吸盘和成熟节、吸虫生殖系统等部位。[结论]这些参数可为高山草原自然放牧的牦牛体内滞留寄生虫的驱虫及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林涛巴图那生闫双多力坤巴音查汗
关键词:体内寄生虫
南疆部分散养户牛场梨形虫及其媒介蜱感染情况的调查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近几年来在南疆散养户的牛场常发生梨形虫病,此病是蜱虫传播的一种地方性血液原虫病,死亡率较高。查清部分散养户牛场的梨形虫感染及其媒介蜱的流行情况,更好地预防、控制梨形虫病,减少此病对基层散养奶牛户造成的损失。【方法】现场采集病料(蜱虫和采血),带回校实验室,借助显微镜和有关梨形虫病的资料,对所采集的传播蜱及病原进行虫种鉴定和分析。【结果】综合判断为牛环形泰勒虫病和牛巴贝斯虫病,其主要传播蜱是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和微小牛蜱(Boophilus microplus)。血样检查结果为在所采样的50头牛当中,血液原虫的感染率为84%,其中牛的环形泰勒虫感染率为71.4%,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率约为40.5%,牛的巴贝斯虫感染率约为29%。【结论】基本查清了梨形虫病在部分散养户牛场发生、流行情况和当地媒介蜱虫的优势分布种类,发现在南疆部分散养户牛场存在几种梨形虫的交叉感染情况。研究为制定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永红刘玲王真巴音查汗
关键词:牛梨形虫病
新疆山区草原牦牛革蜱感染情况的调查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近几年来在新疆牦牛放牧区常发生由蜱虫传播的血液原虫病,对牦牛养殖造成严重的威胁。查清牦牛体表寄生的革蜱感染情况,能有效的对蜱传疾病进行综合防治。并为新疆媒介蜱虫及蜱媒病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跟从当地兽医人员及畜主从牦牛体表采集蜱虫800只,带回学校实验室,借助组织解剖镜及光学显微镜对采集于牦牛体表寄生的蜱虫进行鉴定和感染情况调查。【结果】牦牛体表寄生的革蜱种为高山革蜱(20%)、巴氏革蜱(20%)、银盾革蜱(21%)、草原革蜱(20%)和森林革蜱(19%)。在观察分析其蜱种基本形态性状的同时,对其蜱种之间的气门板的形状,背突的大小,足第Ⅱ~Ⅳ胫节到前跗节是否有腹距等的"鉴别性"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新疆革蜱类优势分布种的检索表。【结论】经此次调查及鉴定发现其中高山革蜱、巴氏革蜱是首次发现寄生于牦牛体表的优势革蜱种,为进一步研究新疆革蜱类蜱虫的公害及其蜱媒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王真曹文丽刘启生闫双陈亮巴音查汗
关键词:牦牛检索表
牛(牦牛)内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及亚东璃眼蜱生活习性的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调查新疆疫区感染牛(牦牛)的体外寄生虫璃眼蜱优势分布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体内寄生虫的种类、感染率及危害。[方法]采用人工饲养蜱虫、寄生虫病病原(粪便)常规检查技术,进行疫区璃眼蜱优势分布种生活习性及牛(牦牛)体内寄生虫病调查。[结果]经过一循环的饲蜱试验观察和形态学鉴定:疫区璃眼蜱的优势分布种为亚东璃眼蜱,经实验室人工饲养,发现其生活史改变,74%(88/119)的幼蜱饱血后未脱落,而是蜕变为若蜱后继续吸血,由三宿主蜱变为了二宿主蜱,以上饱血若蜱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23~33d(平均26 d)、100%;26%(31/119)的幼蜱正常饱血脱落,吸血期、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3~9 d(平均5 d)、7~12 d(平均10 d)、83.9%(26/31)。若蜱吸血期、蜕变期、蜕变率分别为6~8 d(平均7 d)、25~33 d(平均29 d)、88.5%(23/26);成蜱吸血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孵化期分别为4、26、20和11 d。室内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和静县巴仑台和巴音布鲁克高山草原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69.05%(29/42)、85.14%(63/74),总感染率为79.31%(92/116),且大多为混合感染,线虫感染率均高于其它寄生虫。[结论]亚东璃眼蜱是新疆优势种,可以根据其生物学习性制定相关防治措施,同时发现被检区牦牛体内寄生虫感染比较严重,急需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曹雯丽李丽王冰洁石进纯巴音查汗
关键词:牦牛体内寄生虫
牛巴贝斯虫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8
2013年
为建立牛巴贝斯虫(B.bovis)的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B.bovis的18S rRN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检测B.bovis的实时荧光PCR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对靶基因的最低检测值为1.31×101copies/μL,比常规PCR的敏感性高1 000倍;而且与牛的其他血液原虫无交叉反应;组内及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在23份被检样品中,实时荧光PCR和常规PCR的检出率分别为52.17%和30.43%。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B.bovis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技术手段。
刘启生王振宝王真哈森张玉婷巴音查汗
关键词:牛巴贝斯虫实时荧光PCRTAQMAN探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