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714012)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高星王卫民田宝峰姚振兴李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地壳
  • 4篇接收函数
  • 4篇各向异性
  • 3篇地壳各向异性
  • 3篇地震
  • 3篇S波
  • 2篇断层
  • 2篇反演
  • 2篇NORTHE...
  • 2篇REGION...
  • 2篇IMPLIC...
  • 2篇LING
  • 2篇波速
  • 2篇BENEAT...
  • 2篇EARING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波衰减
  • 1篇地震断层
  • 1篇地震破裂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4篇高星
  • 4篇田宝峰
  • 3篇李娟
  • 3篇姚振兴
  • 3篇王卫民
  • 2篇苏金蓉
  • 2篇郭志
  • 2篇裴顺平
  • 1篇马宏生
  • 1篇赵连锋
  • 1篇史恒
  • 1篇赵俊猛
  • 1篇李桂林
  • 1篇刘杰
  • 1篇刘宏兵
  • 1篇段宗奇

传媒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wave velocity of the crust around Tianshan Mountains inverted from seismic ambient noise tomography被引量:4
2010年
We process ambient noise data from seismic stations deployed in central Asia to determine the crustal shear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beneath the Tianshan Mountians and surrounding area.About 748 inter-station Rayleigh wave empirical Green's functions have been recovered to estimate the phase velocity dispersions over periods from 6 to 50 s using the image transformation technique.Results show that for short periods(6-20 s),the distribution of Rayleigh wave phase velocities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surface geology,with high velocities corresponding to mountain ranges and low velocities to sedimentary basins.Along two profiles,which trend from NE-SW and NW-SE,the shear wave velocity shows a pair of high velocity anomalies dipp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beneath the Tianshan Mountains.At shallow depths,those high velocity anomalies roughly correlate with areas where the mountain front and the surrounding basin are connected.The profiles also show a narrow zone beneath the Tianshan Mountains,which may represent a route for the upwelling from upper mantle.Tho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underthrusting of the Tarim Basin and Kazakh Shield combine with the weakness of the crust,which is heated by the upwelling from upper mantle,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reactivation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ssociated with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GUO ZhiGAO XingWANG WeiMinLI GuiLinDUAN ZongQiSHI Heng
关键词:S波速度地震断层
采用地震背景噪音成像技术反演天山及周边区域地壳剪切波速度结构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地震背景噪声成像技术获得了天山及周边区域的地壳剪切波速度结构,数据取自中亚地区50个宽频带数字地震台站的连续噪音记录,通过互相关计算共获取了约748个高信噪比瑞雷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利用可视化方法测量了周期为6~50s的瑞雷面波相速度频散,据此反演了相速度分布模型和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短周期(6~20s)相速度分布与地质构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高速区域对应于山脉,低速区域对应于沉积盆地,天山造山带下部存在双向俯冲高速异常,其中天山南部的高速异常从塔里木中上地壳向北俯冲,天山北部的高速异常则从中地壳向南俯冲;另外天山造山带中下地壳存在低速通道,该通道为地幔热流的上涌或侵入提供了途径.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地壳的向北俯冲和哈萨克地台地壳的向南俯冲作用,以及天山下方的地幔热流上涌共同为天山造山带的活化提供了主要动力.
郭志高星王卫民李桂林段宗奇史恒
关键词:地壳结构地幔上涌
Yield Estimation of the 25 May 2009 North Korean Nuclear Explosion
We collect nine vertical component broadband seismograms from the 25 May 2009 North Korean nuclear explosion f...
Lian-Feng ZhaoXiao-Bi XieWei-Min WangZhen-Xing Yao
文献传递
华北太行山区地壳各向异性的接收函数证据
采用具有任意方向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系统,探讨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接收函数表现出的横波分裂、能量偏离等特征,并系统剖析了各向异性介质对称轴方位角、倾角以及各向异性层位分布对接收函数方位变化花样的影响.太行山隆起地区是研究...
田宝峰李娟王卫民赵连锋姚振兴
关键词:接收函数各向异性
文献传递
2006年12月26日台湾南部滨海Ms7.2级地震破裂过程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2006年12月26日12点26分27秒(GMT)台湾南部滨海发生M_s7.2(Harvard CMT)级地震.震中位于台湾南部滨海之南海次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碰撞引发造山作用生成的海洋增生楔内,这次地震是该区域百年来震级最大的地震.我们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SDN)和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所(IRIS)提供的上地幔及远场范围宽频带P波垂向记录资料,基于点源和有限断层模型进行波形拟合反演,获得这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给出了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为东倾正断层兼小幅度走滑破裂事件,断层面走向为341.5°,倾角为77.9°,震源深度6 km.所得正断层震源机制解表明,地震可能与板块的拆离(break-off)作用引发的在台湾造山带局部存在伸张作用力有关.
郭志高星王卫民
关键词:震源机制波形反演有限断层模拟退火
Crustal anisotropy of Taihang Mountain Range using azimuthal variation of receiver functions被引量:6
2008年
摘要探讨了利用接收函数方位变化研究各向异性复杂地区速度结构的可能性。详细介绍了具有任意对称轴方向的横向各向同性系统中介质响应的计算过程,并将利用接收函数方位变化研究地壳各向异性的方法应用于华北太行山地区。结果表明,研究台站下方地壳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其中地表盖层表现为8%-15%的慢轴型各向异性;深部地壳各向异性略小,表现为3%-5%的快轴型各向异性特征,不同台站获得的各向异性对称轴的方向及深度分布不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构造环境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地壳各向异性存在的原斟。
田宝峰李娟姚振兴
关键词:接收函数各向异性
华北太行山区地壳各向异性的接收函数证据被引量:21
2008年
采用具有任意方向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系统,探讨了各向异性介质中接收函数表现出的横波分裂、能量偏离等特征,并系统剖析了各向异性介质对称轴方位角、倾角以及各向异性层位分布对接收函数方位变化花样的影响.太行山隆起地区是研究华北克拉通构造运动以及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场所.我们以该地区JJJX台为例,介绍了利用远场接收函数研究台站下方地壳各向异性特征的方法.反演结果表明,该台站下方存在明显的来源于中、上地壳的各向异性,浅层2.4km以内表现出强度约为10%的裂隙成因的慢轴型各向异性,裂隙面沿NNE方向展布,与该地区断层走向一致;中地壳表现出强度约为8%的晶体成因的快轴型各向异性,太行山新生代的隆起是形成晶体优势排列方向的一种可能的动力机制.
田宝峰李娟王卫民赵连锋姚振兴
关键词:接收函数各向异性
川滇地区横波Q值动态变化被引量:17
2010年
Q值的动态变化能够反映地壳应力、裂隙、地下流体等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理解地震的孕育发生提供证据.文中尝试将选自中国地震年报、四川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及云南省地震台网观测报告的数据分成6个时间段,分别对每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成像,来获得Q值的动态变化图像.首先选择一个具有超过14000条射线数据的时间段,通过原始数据加噪音的方法和Bootstrap方法对ML振幅成像的结果进行误差和可信度分析,然后在误差可接受的基础上,再对每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成像.研究结果发现:(1)原始数据的观测误差和忽略震源辐射花样对成像结果的影响比较小,40%的噪音所造成的结果误差最大不超过6%.(2)用Bootstrap方法获得的结果最大误差不超过平均Q值的8%,说明振幅层析成像方法在川滇地区的应用因采用大量数据所获得的结果是稳定可靠的,误差是比较小的.(3)分辨率测试发现,川滇地区在射线超过50条的区域,分辨率能够达到20′.(4)分别对每个时间段进行成像,从而获得Q值变化的动态图像.每个时段的区域平均Q值与中强地震的个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地震个数越多,则区域平均Q值越大,这可能是区域整体应力变化的结果.通过分析地震的分布和Q值动态变化的关系还发现,大多数中强地震不是分布在Q值变化最大的区域,而是分布在Q增加和降低最大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这可能是由于差应力变化在过渡区最大,更容易触发地震造成的.
裴顺平刘杰马宏生高星苏金蓉
关键词:S波
利用接收函数方位变化研究太行山区地壳各向异性
探讨了利用接收函数方位变化研究各向异性复杂地区速度结构的可能性.详细介绍了具有任意对称轴方向的横向各向同性系统中介质响应的计算过程,并将利用接收函数方位变化研究地壳各向异性的方法应用于华北太行山地区.结果表明,研究台站下...
田宝峰李娟姚振兴
关键词:接收函数各向异性
文献传递
A stagnant slab in a water-bearing mantle transition zone beneath northeast China:implications from regional SH waveform modelling
SUMMARY SH waveforms recorded by a dens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are used to constrain the shear wave velocit...
Tai-Lin Tseng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