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1-03)

作品数:32 被引量:185H指数:9
相关作者:郑崇伟潘静李训强庄卉林刚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92538部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军事

主题

  • 10篇ERA-40
  • 8篇中国海
  • 8篇WAVEWA...
  • 7篇海表
  • 7篇海浪
  • 6篇海浪场
  • 6篇风场
  • 6篇风速
  • 5篇波浪
  • 5篇波浪能
  • 4篇统计分析
  • 4篇北印度洋
  • 4篇SWAN模式
  • 3篇台风
  • 3篇台风浪
  • 3篇能流密度
  • 3篇周期
  • 3篇冷空气
  • 3篇海域
  • 3篇REANAL...

机构

  • 14篇解放军理工大...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海洋出版社
  • 4篇辽宁省电力有...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卫星海上...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始兴县气象局
  • 1篇海军北海舰队...

作者

  • 27篇郑崇伟
  • 6篇潘静
  • 5篇庄卉
  • 5篇林刚
  • 5篇李训强
  • 4篇贾本凯
  • 4篇郭随平
  • 4篇孙岩
  • 4篇苏勤
  • 3篇陈晓斌
  • 2篇李荣波
  • 2篇刘志宏
  • 2篇王健
  • 2篇李庆红
  • 2篇周林
  • 2篇杨松
  • 2篇李靖
  • 2篇刘铁军
  • 1篇延晓冬
  • 1篇张文静

传媒

  • 10篇海洋预报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气象水文海洋...
  • 2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太阳能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指挥控制与仿...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7篇2013
  • 10篇2012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海域大风频率精细化统计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1999年8月-2009年7月高精度、高分辨率的QN(QuikSCAT/NCEP)混合风场,对全球海域6级以上的大风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为航海、防灾减灾、海洋能开发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全球海域6级以上大风频率具有很大的区域性、季节性差异:1)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余海域,尤其是南印度洋"咆哮西风带"海域出现频率最高,高值中心在60%以上。30°N以内低纬度大范围海域的大风频率整体较低,基本在10%以内,仅在阿拉伯海、琉球群岛——台湾岛——南海大风区一带、南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一带存在以东西向椭圆状海域,在20%~40%;2)冬半球的大风频率远大于夏半球,1、4、10月南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明显强于其余海域,7月南半球西风带海域的大风频率较高,北半球大部分海域在10%以内,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南中国海,由于受到强劲西南季风的影响,为北半球的大风频率相对大值区,尤其是阿拉伯海大部分海域在50%以上,大值中心甚至高达90%以上。
郑崇伟
关键词:QUIKSCAT
基于两种数据集的全球SST变化趋势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分别利用了来自NOAA和Hadley中心的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资料,分析了全球海域每个网格点上SST的变化趋势,并将两种资料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近150a期间,全球大部分海域的SST以0.003℃.a-1左右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仅在格陵兰南部海域和两极部分海域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减趋势;NOAA的SST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比Hadley的SST明显,但后者变化趋势的强度稍大于前者;不同海域SST的逐年变化趋势由不同的季节主导;在1910年为近150a来SST的最低点,之后缓慢上升,在1942年附近达到1个相对高点,而后略有下降,但很快又恢复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郑崇伟庄卉李训强贾本凯
关键词:SST
近44年北印度洋海表风速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来自ECMWF的ERA-40风场资料,就北印度洋海表风速的长期变化趋势展开分析,以期可为海洋水文保障、防灾减灾、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58—2001年期间,北印度洋低纬度海域、索马里至斯里兰卡一带的大范围海域的海表风速表现出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基本在0.01—0.02 m.s 1.a 1;呈显著性递减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亚丁湾、红海、波斯湾、斯里兰卡北部零星海域、以及缅甸仰光西南部近海等小范围海域,约-0.01—-0.005 m.s 1.a 1;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等海域的海表风速在近44年期间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2)近44年期间,北印度洋海域的海表风速整体上以0.0061 m.s 1.a 1的速度显著性震荡递增,震荡区间在5.0—5.5 m.s 1之间;(3)不同海域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表现出很大差异:冬季和夏季,大部分海域海表风速的变化趋势显著,春季次之,秋季仅在赤道附近一带海域呈显著性递增;(4)近44年期间,北印度洋的海表风速存在显著的2.0年、2.6—3.7年、5.2年的变化周期,以及26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刘铁军郑崇伟李训强张文静
关键词:北印度洋
南海海浪场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来自ECMWF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近45年ERA-40海表风场资料和将风浪、涌浪分离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海表风场、海浪场与厄尔尼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南海的海表风场、海浪场与nino3指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涌浪、混合浪与nino3指数的相关性好于风浪;7月和10月海浪场与nino3指数的相关性好于1月和4月,其中4月相关性为全年最低。(2)南海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场第一模态空间分布均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值区分布,风浪场与海表风场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混合浪场则更多的是包含了涌浪的信息。(3)南海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场存在3—3.75年的共同周期。南海的海表风场、风浪场与nino3指数存在的3.3年左右、5年左右的共同周期,涌浪场、混合浪场与nino3指数存在的3—4年左右的共同周期。
郭随平庄卉郑崇伟贾本凯陈志禄王健
关键词:风浪涌浪厄尔尼诺
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SST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来自英国气象局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SST—Sea SurfaceTemperature)资料,计算了近百余年来(1870—2010年)西北太平洋SST的整体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季节性差异、变化周期、突变形势,结果表明:(1)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的SST整体上以3.9×10-3℃/a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在1870—1910年期间表现出缓慢的递减趋势,1910—1930年期间的SST为近百余年来的波谷,曲线走势非常平缓,1930年以后,SST持续性递增至今;(2)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SST表现出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近海的递增趋势强于大洋。近海的递增趋势基本都在3×10-3℃/a以上,福建和广东沿岸、台湾周边海域、琉球群岛-日本一带周边海域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基本在9×10-3℃/a以上,高值中心可达12×10-3℃/a以上;仅在鄂霍次克海西部近海呈显著的递减趋势,-15×10-3—-9×10-3℃/a;(3)西北太平洋SST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性差异,秋冬两季的递增趋势强于春夏两季。鄂霍次克海的SST在冬春两季表现出显著性递减趋势,在秋季则表现出显著性递增趋势,夏季为过渡季节;(4)西北太平洋海域的SST存在多种尺度的变化周期:具有显著的2.1—2.3年、2.6—3.0年、3.3—3.8年、4.1—4.3年、4.7—6.0年、6.9—9.0年的显著性变化周期,以及45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海域的SST并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现象。
苏勤郑崇伟杨艳陈晓斌
关键词:海表温度
中国海波浪能资源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被引量:3
2013年
在煤、石油等常规能源日益紧缺紧缺的情况下,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将目光移向海洋,这也是各个国家采取的共同战略之一。我国作为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充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中国海海域的波浪能资源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就资源开发的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缓解能源危机、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林刚郑崇伟孙岩杨松贾晨
关键词:中国海可持续发展
西北太平洋海表风速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QN风场,统计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表风场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春季大风区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附近,在8 m/s以上,第一岛链以内在6 m/s以内;夏季大值区为南海大风区,在7 m/s以上;秋季,日本海和黄渤海多西北风,约7 m/s,台湾海峡可达9 m/s以上;冬季,风速多在8~10m/s.(2)从年平均风速来看,大值区分布于阿留申群岛附近,在8 m/s以上;次大值区为台湾海峡和吕宋海峡,基本在8.5 m/s以上,台湾海峡甚至可达9m/s以上;其次,南海大风区也在7.5 m/s以上.(3)大风频率的分布与年平均风速的分布特征大体一致,中国近海的风速大值区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吕宋海峡、琉球群岛附近、南海大风区.
朱苗苗贾本凯郑崇伟刘志宏
1988—2010年中国海域波浪能资源模拟及优势区域划分被引量:43
2013年
基于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以CCMP风场为驱动场,模拟得到中国海域域1988年1月—2010年12月的海浪场。从提高波浪能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定义了波浪能资源开发的有效时间,综合考虑波浪能流密度的大小、资源开发有效时间出现的频率、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变异系数)、SWH和能流密度的变化趋势、资源的总储量和有效储量等方面,对中国海域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南海北部四季皆为能流密度的大值区,各个季节基本都在8kW/m以上,秋冬两季更是高达20kW/m以上。(2)东海和南海大部分海域的波浪能资源开发有效时间出现频率较高。(3)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在1月最好,4月和10月次之,7月最差;南海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好于其余海域,其中又以南海北部海域的稳定性最好。(4)中国海域域大部分海域单位面积的波浪能总储量在2×104 kW.h/m以上,高值中心分布于南海北部海域,有效储量的分布特征与总储量基本一致。(5)我国大部分海域的SWH和波浪能流密度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SWH的递增趋势为0.5~2.5cm/a,能流密度的递增趋势为0.05~0.55kW/(m.a)。(6)我国大部分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波浪能资源,其中南海北部、台湾以东洋面及琉球群岛附近海域为波浪能资源的优势区域。
郑崇伟苏勤刘铁军
关键词:波浪能资源储量
近45年全球海域波浪能资源研究及等级区划被引量:9
2013年
基于来自ECMWF的资料将1957年09月—2002年08月风浪、涌浪分离的ERA-40 wave reanalysis,对全球海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充分依据涌浪具有能量大、稳定性好等优点,利于波浪能的采集与转换,从提高波浪能资源有效利用率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能流密度的大小、能级频率、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和长期变化趋势等,对全球海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系统性研究,并构建一套波浪能资源评估系统,对全球海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功能区划,为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波浪能资源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郑崇伟
关键词:ERA-40REANALYSIS能流密度功能区划
全球SST的季节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来自NCEP/NCAR的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对全球海域近150 a SST的季节特征和逐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大部分海域SST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同时也表现出很大的区域性差异,线性递增趋势较强的海域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中部海域(0.003~0.006℃/a)、赤道中东太平洋(0.004~0.006℃/a)、南大西洋大部分海域(0.006~0.01℃/a)、南印度洋西部海域(0.006~0.009℃/a),仅在冰岛西南部海域、两极部分海域呈显著的递减趋势,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吻合;(2)全球部分海域的SST变化趋势由冬季占主导,部分海域的SST变化趋势由夏季占主导;(3)全球海域存在三大永久性暖池,且具有2.78~3.13 a、3.45 a、5.26~5.88 a的共同周期及100 a的长周期震荡。
孙成志郑崇伟陈璇
关键词:SST暖池周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