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005161)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刘郑荣彭伟田建伟任昊周展眉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肾病
  • 4篇IGA肾病
  • 3篇髓细胞
  • 3篇细胞
  • 3篇间质干细胞
  • 3篇骨髓
  • 3篇骨髓细胞
  • 3篇干细胞
  • 2篇肾病大鼠
  • 2篇细胞因子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IGA肾病大...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蛋白尿
  • 1篇荧光
  • 1篇肾脏
  • 1篇鼠肾
  • 1篇免疫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武警广东省总...

作者

  • 4篇彭伟
  • 4篇刘郑荣
  • 1篇黄演强
  • 1篇周展眉
  • 1篇任昊
  • 1篇田建伟

传媒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两种IgA肾病大鼠模型的比较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探讨快速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雌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方法,B组采用口服BSA+SEB+皮下注射CCl4方法,C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10、14周处死后取动脉血、肾脏,检测血生化指标,检查组织病理及IgA免疫荧光。于第10、12、14周收集24h尿检测尿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均显著增高(P<0.05),有中度肾小球系膜扩张伴系膜细胞增生,A组和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出现血尿、蛋白尿早于A组,且IgA免疫荧光强于B组。结论口服BSA+SEB法与口服BSA+SEB+皮下注射CCl4方法均能诱发SD大鼠IgA肾病模型,后者更早出现血尿、蛋白尿,肾脏IgA免疫荧光更强,是更为省时的制模方法。
彭伟刘郑荣
关键词:IGA肾病蛋白尿免疫荧光疾病模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IgA肾病大鼠TGF-β_1和MCP-1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于IgA肾病大鼠肾脏中细胞因子TGF-β1和MCP-1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MSCs注射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对照组。前两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建立IgA肾病模型。体外连续培养SD大鼠BMSCs。用ELISA法检测尿中的TGF-β1、MCP-1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种细胞因子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移植后1周,检测MSCs组大鼠尿上清细胞因子TGF-β1(5.38±0.99)ng/mL,MCP-1(287.67±17.41)pg/mL;NS组TGF-β1(7.84±0.98)ng/mL,MCP-1(359±10.49)pg/mL。两组相比P<0.05。移植后4周,MSCs组TGF-β1(2.78±0.35)ng/mL,MCP-1(197.83±15.16)pg/mL;NS组TGF-β1(9.18±0.64)ng/mL,MCP-1(403.5±19.27)pg/mL。两组相比,P<0.05。且两种细胞因子在两组大鼠肾免疫组化蛋白表达及肾组织中mRNA表达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BMSCs后肾脏内的TGF-β1、MCP-1明显减少,且有延续效应,可能是MSCs修复IgA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彭伟黄演强刘郑荣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髓细胞IGA肾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IgA肾病修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IgA肾病有无修复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MSC沣射组、牛理盐水(NS)组及健康对照组。前两组以牛血清门蛋门(BSA)+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皮下沣射四氯化碳(CCl4)的改良法建立IgA肾病模犁。体外连续培养SD大鼠MSC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和成骨成脂细胞诱导分化鉴定MSC,用5-溴脱氧球嘧啶核苷(BrdU)体外标记培养的MSC。移植后1周及4周分别观察3组的体质赶、尿蛋门量(24h)、。肾功能、肾脏病理变化、IgA荧光沉积变化;ELISA法检测尿中的MCP-1、TGF—β1量;RT—PCR法榆测肾组织中MCP-1、TGF-β1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因子及BrdU标记的MSC在肾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移植后1周,MSC组尿蛋门龄(24h)(36.86±4.78)mg,Scr(53.50±6.28)μmol/L;NS组尿蛋白量(24h)(66.98±5.86)mg,Scr(82.50±8.36)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MSC组MCI-1、TGF—β1在尿小的含量及肾脏中表达均显著低于NS组(均P〈0.05)。移植后4周,MSC组体质量、肾脏病理变化、IgA荧光沉积卜了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P-1、TGF—β1在尿中的含量及肾脏中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BrdU标记的MSC住肾组织中分布却逐渐减少?结论MSC输沣可促进大鼠IgA肾病的修复,其作用机制町能并不完全是依赖于MSC的直接分化,而是通过调肾绀织中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或)其他的功能进行修复。
彭伟刘郑荣任昊周展眉田建伟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髓细胞细胞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IgA肾病大鼠肾脏中的定位与分布被引量:12
2011年
背景:由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乏特异性表面抗原,常根据其贴壁生长、成骨成脂分化等生物学特点来鉴定。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IgA肾病大鼠肾脏中的定位与分布情况。方法:以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球菌肠毒素B+皮下注射四氯化碳的改良法建立SD大鼠IgA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分别经尾静脉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或生理盐水,并设立不造模的正常对照组。移植后1,4周观察各组大鼠的尿蛋白、肾功能、肾脏病理变化、IgA荧光沉积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尿蛋白、血肌酐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移植后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肾脏病理变化、IgA荧光沉积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可促进大鼠IgA肾病的修复,并可定位于肾小球系膜区及少数肾小管间质区,但随时间延长,BrdU标记的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肾组织中分布却逐渐减少。
彭伟刘郑荣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骨髓细胞IGA肾病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