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88)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8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蓓郭海健艾静于红金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女性性服务者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郭海健艾静王蓓汪宁
- 关键词: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女性性服务者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传播疾病新生儿感染
- 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研究被引量:20
- 2007年
-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状况与gyrA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鉴定确认的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机抽取28株菌株,PCR扩增gyrA基因并测序,采用Blast比对法分析临床菌株与标准菌株的序列差异。结果解脲脲原体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MIC50分别为8,4和2 mg/L;MIC90分别为64,16和8 mg/L;在28株解脲脲原体菌株中,经测序分析发现gyrA基因3种突变形式:(1)101位丙氨酸改变为缬氨酸;(2)112位天冬氨酸改变为谷氨酸;(3)267位碱基T缺失。具有基因突变的菌株其MIC明显高于没有突变的菌株。结论江苏省部分地区解脲脲原体对第1、2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此类药物不再适用于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主要是由于gyrA基因突变导致相应氨基酸改变所介导。
- 王蓓徐金水于红金辉羊海涛艾静郭海健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氟喹诺酮最小抑菌浓度
- 女性生殖道不同部位检测支原体的序贯试验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的主要寄生部位。方法采用载量一致的标准无菌棉拭子分别于女性阴道穹窿和宫颈口采样,用法国生物梅里埃ID试剂进行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及半定量计数,按照双向质反应开放型序贯试验设计,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道穹窿部位标本中两种支原体的总阳性数和≥104ccu/ml半定量阳性数均高于宫颈口标本。结论对女性进行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时应采集阴道穹窿标本,以提高检出率。
- 王蓓于红徐金水郭海健艾静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女性生殖道序贯试验
- 不同女性人群支原体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调查和分析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在生殖道感染者和健康女性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探讨其致病性和致病条件。方法在同期采集生殖道感染者和健康女性生殖道分泌物,采用培养法和倍比稀释法进行Uu和Mh的定性培养和颜色变化单位(CCU)浓度检测,对2类人群的支原体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阳性率(84.1%),显著高于健康女性人群(55.8%)(χ2=26.457 1,P<0.000 1);生殖道感染者以Uu和Mh的混合感染为主,健康女性以单纯Uu感染为主,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13 2,P<0.000 1)。支原体CCU浓度检测结果显示,妇科炎症人群支原体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女性人群(Uu:秩和检验Z=-4.309 4,P<0.0001;Mh:秩和检验Z=-2.882 0,P=0.004 0)。结论Mh的致病性强于Uu;Uu和Mh并存具有一定的协同致病作用,且在感染菌量较高时易致临床症状出现。因此,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支原体定量或半定量检测和有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艾静王蓓于红郭海健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道感染
- 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及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临床株的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 王蓓徐金水于红羊海涛金辉郭海健艾静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最小抑菌浓度耐药基因
- 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索在解脲脲原体中是否存在由核糖体蛋白L4介导的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自行设计引物,对已知药敏结果的解脲脲原体临床株进行编码核糖体蛋白L4的rpl4基因的扩增和测序,比对分析其碱基和氨基酸的改变。结果在高耐药株中,出现第67位谷氨酰胺→赖氨酸和71位甘氨酸→丝氨酸的改变;在敏感株中出现第160位缬氨酸→丙氨酸的改变;在一般耐药株中,没有发现氨基酸的改变。结论核糖体蛋白L4上相应区域氨基酸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出现高水平耐药的机制之一。
- 袁建明王蓓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大环内酯类药物
- 解脲脲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及tet M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目前解脲脲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其与tetM耐药基因的关系。方法对分离自临床妇产科和性病门诊患者的解脲脲原体株,经鉴定确认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四环素和米诺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根据药敏结果分层随机抽取部分菌株,采用PCR技术扩增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结果解脲脲原体的米诺环素和四环素MIC50(50%菌株被抑制所需抗生素浓度)分别为<0.062 5 mg/L和<0.125 mg/L;MIC90(90%菌株被抑制所需抗生素浓度)分别为0.125 mg/L和1 mg/L;在34株非四环素耐药的解脲脲原体菌株中,有7株检测到tetM基因。tetM基因阳性组的四环素和米诺环素的MIC水平比tetM阴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环素:t=4.34,P=0.000 1;米诺环素:t=5.90,P<0.000 1)。结论在江苏部分地区四环素类药物可以重新作为治疗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一线药物,尤其是米诺环素的抗菌效果较好;在非四环素耐药的解脲脲原体菌株中也存在tetM基因的携带,且影响其MIC的提高。
- 王蓓徐金水于红金辉羊海涛艾静郭海健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米诺环素四环素最小抑菌浓度
- 江苏省175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对人类致病的支原体有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发酵支原体(Mf)、穿通支原体(Mpe)和梨支原体(Mpi)。其中Uu和Mh在性病人群的检出率较高,而另4种难培养支原体自被发现以来,常常与HIV感染联系在一起,被认为是HIV/AIDS感染发病的协同因子。为了解HIV+/AIDS患者的支原体感染状况并分析其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我们对江苏省部分HIV+/AIDS患者进行了调查。
- 郭海健羊海涛王蓓
- 关键词:支原体
- 女性生殖道感染中多种病原体的交互作用分析被引量:31
- 2006年
-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者中相关病原体的流行情况,初步探讨RTI中多种病原体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00503-20051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354例妇科门诊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各种RTI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用叉生分析方法分析解脲支原体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中的交互作用。结果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3.4%和47.6%;衣原体、线索细胞、假丝酵母菌和滴虫的检出率分别为17.8%、19.8%、15.9%和4%。叉生分析结果提示解脲支原体分别与衣原体、假丝酵母菌、加德纳菌等具有相乘和相加的交互作用。结论本地育龄妇女支原体的检出率较高,解脲支原体与女性生殖道其他常见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对RTI的发生有协同作用。
- 于红王蓓金辉任慕兰郭海健艾静施凤
- 关键词:炎症女性生殖道感染解脲支原体
- 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索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自行设计引物,对已知药敏结果的解脲脲原体进行编码核糖体蛋白L4/L22的基因以及23S rRNA的II区和V区的扩增并测序,比对分析其碱基和氨基酸的改变。结果在耐药株X01核糖体蛋白L4上,出现第67位谷氨酰胺→赖氨酸和71位甘氨酸→丝氨酸的改变;敏感株Y292经阿奇霉素诱导耐药后,L22核糖体蛋白上出现9个氨基酸的改变;耐药株Y187 23S rRNAV区出现第2566位碱基T→C、第2569位缺失碱基G和第2621位碱基A→T的变化。结论核糖体蛋白L4、L22以及23S rRNA上相应区域碱基、氨基酸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出现耐药的机制之一。
- 袁建明王蓓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RRNA大环内酯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