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232719)

作品数:50 被引量:390H指数:11
相关作者:方贻儒陈俊吴志国汪作为黄佳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0篇抑郁
  • 21篇双相
  • 19篇抑郁症
  • 15篇双相障碍
  • 9篇情感障碍
  • 8篇双相情感障碍
  • 6篇抑郁障碍
  • 5篇蛋白
  • 5篇症状
  • 5篇抗抑郁
  • 5篇焦虑
  • 5篇共病
  • 4篇代谢
  • 4篇代谢综合
  • 4篇代谢综合征
  • 4篇药物
  • 4篇躁狂
  • 4篇双相抑郁
  • 4篇综合征
  • 4篇抗抑郁药

机构

  • 3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上海市虹口区...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浦东新区精神...
  • 1篇深圳市精神卫...
  • 1篇英属哥伦比亚...
  • 1篇上海市奉贤区...

作者

  • 40篇方贻儒
  • 20篇陈俊
  • 17篇吴志国
  • 11篇黄佳
  • 11篇汪作为
  • 9篇张晨
  • 8篇苑成梅
  • 8篇王勇
  • 7篇洪武
  • 7篇曹岚
  • 5篇胡莺燕
  • 4篇李则挚
  • 4篇杨涛
  • 3篇江开达
  • 3篇粟幼嵩
  • 2篇彭代辉
  • 2篇易正辉
  • 2篇禹顺英
  • 2篇王凌霄
  • 2篇王凡

传媒

  • 13篇中华精神科杂...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精神医学杂志
  • 3篇临床精神医学...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上海精神医学
  • 3篇Neuros...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上海医药
  • 1篇法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11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下抑郁症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分析静息态下抑郁症患者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ks,DMN)功能连接的变化,探讨默认网络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抑郁症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例抑郁症患者和15名正常对照者完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两组间默认网络内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i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分析患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组后扣带回与右侧颞叶、右前额叶、右侧顶叶,左前额叶内侧皮质与右侧扣带回、右侧前额叶,右海马与右前额叶、右侧顶叶,以及左海马与左前额叶、左侧枕叶功能连接增强(P<0.01);前额叶内侧皮质与左前额叶,右海马与右侧颞叶、左侧边缘叶,左海马与右前额叶(额上回)、右旁中央小叶的功能连接强度下降(P<0.01)。患者组左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左侧海马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总分(r=-0.569,P=0.021)及迟缓因子分(r=-0.498,P=0.050)呈负相关;左侧前额叶内侧皮质—右侧海马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总分呈负相关(r=-0.508,P=0.045);两侧海马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认知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r=-0.509,P=0.044)。结论静息状态下,未用药抑郁症患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改变,且部分功能连接强度变化与其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朱俊娟彭代辉李建奇张敏易正辉江开达方贻儒
关键词:抑郁症默认网络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双相障碍患者共病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共病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符合DSM-Ⅳ-TR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206例(双相障碍组),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67名(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信息、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以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为代谢指标的诊断依据,采用国际体力活力问卷对活力水平进行分组及组间比较.采用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双相障碍共病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双相障碍组共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25.7%与9.6%,x2=14.90,P<0.01)高于对照组,相关的代谢指标体质量指数(F=1 1.70,P<0.01)、甘油三酯(F=12.17,P<0.01)、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F=16.17,P<0.01)、收缩压(F=37.81,P<0.01)、舒张压(F=57.89,P<0.01)均高于对照组,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高脂血症发生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相障碍组较对照组在生活方式上多食(x2=19.38,P<0.01)、荤食(x2=14.67,P<0.01)和失眠(x2=24.12,P<0.01)的比例较高,但活力水平分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OR=1.526,P<0.01)、性别(OR=8.162,P<0.01)及总用药时间(OR=1.011,P<0.01)是双相障碍共病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双相障碍患者存在高发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性别、体质量指数以及用药时间可能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向慧毛睿智赵国庆吴志国彭代辉洪武江开达方贻儒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代谢疾病高脂血症
氧化应激指标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0年
抑郁症是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自杀率的精神疾病,目前是全球首位的慢性疾病负担。抑郁症病因复杂,临床上缺乏特异的生物学标记物。目前的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过程,抑郁症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失衡的证据,并且氧化应激指标与抑郁症患者的病程、症状等临床特征存在关联,其指标或许可以在将来用于抑郁症的诊疗与预后判断。基于此,本文将对抑郁症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阳璐陈俊方贻儒
关键词:抑郁症氧化应激心境障碍
γ-干扰素作为免疫抑制指标在双相抑郁中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双相抑郁患者血浆中γ-干扰素的水平以及它与临床特征、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期患者(患者组)及匹配的健康对照62名(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末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测血浆γ-干扰素浓度。结果患者组γ-干扰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 <0. 05);γ-干扰素浓度与临床特征(HAMD-17总分、HAMA总分等)、疗效(HAMD-17减分率)无相关性(P> 0. 05)。经过急性期治疗,不管疗效如何,双相抑郁γ-干扰素浓度均降低(P <0. 05)。结论γ-干扰素或可作为反映双相抑郁患者免疫抑制状况的重要指标,且其浓度受到药物治疗的影响。
毛睿智方贻儒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Γ-干扰素免疫抑制
CREB磷酸化水平在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中表达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应激状态下,以及持续给予盐酸氟西汀后,大鼠海马及前额叶部位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水平和磷酸化CREB(p-CREB)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三组:应激组26只,药物组12只,对照组12只。应激组与药物组大鼠均经过8周慢性应激刺激,药物组在第1周开始给予盐酸氟西汀(10mg/g,I.P.),直到8周末。8周后行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根据8周末糖水偏爱率将应激组大鼠分为应激敏感组和应激适应组。应激结束后将四组大鼠断头处死,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技术检测大鼠海马、额叶部位CREB和p-CREB水平。结果 8周末应激敏感组糖水偏爱率低于应激适应组、药物组及对照组(均P<0.05);应激敏感组的跨格次数、中心格时间和直立次数低于药物组和对照组(均P<0.05),与应激适应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应激敏感组海马及前额叶中p-CREB水平明显低于应激适应组、药物组及对照组(均P<0.05);四组大鼠海马部位、前额叶CREB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海马和额叶部位CREB磷酸化水平可能与应激导致的情绪障碍发生机制相关。
王凌霄彭代辉黄建华张晨黄佳唐宇平禹顺英江开达方贻儒
关键词: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慢性应激盐酸氟西汀
抑郁障碍共患焦虑:诊断与评估之挑战(英文)被引量:10
2014年
抑郁障碍共患焦虑是常见的精神病理现象。该现象使抑郁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化,并导致治疗困难。通过评定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的焦虑症状严重程度或者通过确定抑郁症患者是否同时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临床医生评估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之间的重叠程度。然而,中国临床医疗中存在很多因素,往往难以准确评估患者的共患情况。在中国对于这种最常见的精神病理共患现象——抑郁障碍共患焦虑——的诊断缺乏严重削弱了国内对常见精神障碍治疗的有效性。我们认为,中国临床广泛使用有效可靠的评估工具将有助于对许多同时存在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吴志国方贻儒
关键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共病
非酶类抗氧化物与双相障碍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双相障碍影响着世界上约3%的人口,是导致精神残疾和自杀死亡的主要原因[1]。双相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并且能够造成患者情绪、行为及生物节律的异常和认知功能的损害[2]。目前双相障碍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诊断与检测缺乏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相关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精神疾病尤其是双相障碍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3-5]。非酶类抗氧化物包括尿酸、胆红素和白蛋白,这三种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标记物,其血清浓度或与双相障碍发病存在关联[6,7]。我们拟就氧化应激导致双相障碍患者尿酸、胆红素和白蛋白的变化进行综述。
牛志昂阳璐陈俊方贻儒
关键词:双相障碍抗氧化物酶类生物学标记物自杀死亡精神残疾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immunity and Bipolar Disorder:Mechanism and Translational Application被引量:8
2019年
Neuroimmune system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bipolar disorder(BD),but the essential association is not fully understood.Accumulating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BD involves the activation of immune cells and the release of inflammatory substances in the central nerve system(CNS).Meanwhile,neuroimmune responses also interact with other hypothesis of the etiology of BD that are widely recognized,such as neurotransmitter systems,neuroendocrine systems,neurotrophic factors,and oxidative stress.Simultaneously,related genes and immune changes in peripheral blood vary with it.Overall,neuroimmunit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BD,and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s,especially interleukin-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have potential valu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BD,as well as predict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drugs.Large-scale studies are needed to extend the evidence on neuroimmunity in BD,and to examine its clinical value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early prediction and treatment.
Zhiang NiuLu YangXiaohui WuYuncheng ZhuJun ChenYiru Fang
关键词:CYTOKINESBIPOLARDISORDERTRANSLATIONALAPPLICATION
伴疼痛性躯体症状抑郁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抑郁障碍(MDD)是一类极为复杂的精神疾病,疼痛等躯体不适主诉常见于MDD患者,可能导致误诊、漏诊及治疗延误。因此,深入了解伴疼痛性躯体症状MDD的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对更好地治疗MDD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该文对伴有疼痛性躯体症状MD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宁宁吴志国方贻儒
关键词:抑郁障碍共病
IRS-1基因与抑郁症及伴随焦虑症状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rs10178202和rs227220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抑郁症及伴随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提取中国汉族585例抑郁症患者(病例组)和65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基因组DNA,采用Taq 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测定IRS-1基因rs10178202和rs2272205位点的基因分型,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差异。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中两个SNP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病例组与对照组rs10178202和rs227220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Hamilton抑郁量表第7项因子分肌肉系统症状与rs10708202位点T等位基因相关(OR=0.45,95%CI0.22~0.89,P=0.02);第8项、第13项因子分阳性与否均与年龄相关(OR=1.03,95%CI 1.00~1.06,P=0.04;OR=1.03,95%CI 1.00~1.06,P=0.04),年龄是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IRS-1基因rs10178202和rs2272205与抑郁症无明显关联,可能与伴随焦虑症状有关;年龄是伴有感觉系统症状和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的危险因素。
王凡张晨李则挚李豪喆方贻儒
关键词:抑郁症IRS-1焦虑症状单核苷酸多态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