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XGL007)

作品数:9 被引量:79H指数:5
相关作者:王丽华李乐为孟湘泓蒋辉熊文斌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贫困
  • 5篇就业
  • 4篇援助
  • 4篇农村
  • 4篇就业援助
  • 3篇人口
  • 3篇人口分布
  • 3篇农村扶贫
  • 3篇农村扶贫政策
  • 3篇贫困人口
  • 3篇贫困人口分布
  • 3篇劳动力
  • 3篇劳动力流动
  • 3篇扶贫
  • 3篇扶贫政策
  • 2篇视阈
  • 2篇救助
  • 2篇反贫困
  • 1篇演进
  • 1篇制度演进

机构

  • 9篇吉首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王丽华
  • 1篇李乐为
  • 1篇蒋辉
  • 1篇孟湘泓
  • 1篇熊文斌

传媒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力资源...
  • 1篇理论探讨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开发研究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公共管理学报

年份

  • 4篇2012
  • 5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实施“五化”工程做好西部民族高校就业工作——以吉首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西部民族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应注意做好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队伍专业化、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服务信息化、就业渠道多元化的"五化"工程。
熊文斌
关键词:西部民族高校就业毕业生
反贫困视觉下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安排被引量:10
2012年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目标是克服贫困。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因其生存型贫困救助局限,救助资源受益分配瞄准偏差,就业激励机制和就业援助专项制度缺失漏洞,内在地存在着反贫困功能梗塞。必须在技术层面:优化社会救助制度分类设计,防止形成"贫困陷阱;"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形成反贫困的制度合力。在制度建设层面:实现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转变,减少贫困发生因素;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促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劳动自救,并实现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反贫困目标。
王丽华孟湘泓
关键词:反贫困社会救助制度就业援助
就业援助与地缘性贫困的破解——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个贫困县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对湘西8县调研发现,地缘性贫困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并非地理环境条件,而源于劳动力人口就业对本乡地域和农业的高度依赖状况,源于劳动力流动缺乏必备的手段、能力和机会。破解这种围绕于地理环境条件的资源匮乏性贫困、滞贫和再生性贫困现象,必须建立和实施就业援助专项制度,以赋能为中心,建构能力性、机会性及条件性的就业援助政策体系,促成劳动力流动。
王丽华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就业援助
贫困人口分布、构成变化视阈下的农村扶贫政策探析——以湘西八个贫困县为例
2011年
本文在阐述湘西八个贫困县贫困人口分布及构成变化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瞄准地缘性贫困群体、促进贫困群体人力资源开发、推动劳动力流动和保护等相关对策。
王丽华
关键词:农村扶贫政策贫困人口分布
农村地缘性贫困困境及治贫路径探析被引量:3
2012年
文章基于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空间变化,描述了地缘性贫困特征的显现和显著化问题;从贫困聚居、贫困生成及返贫等方面分析了地缘性贫困的表现特征;从生计资源状况、市场机会与利益、具有可替代性的人力资源和政策手段等方面论证了自然环境条件阻抗所造成的贫困因素累积问题和治贫路径障碍,探讨了治理地缘性贫困的现实路径及政策措施。
王丽华蒋辉黄晓梅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
基于地缘性贫困的农村扶贫政策分析——以湘西八个贫困县为例被引量:18
2011年
本文通过对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扶贫开发调查和定点贫困调研,描述了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缘性及其生计阻碍因素;分析了1986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分析了扶贫资源瞄准和使用偏离地缘性贫困群体、扶贫工作重点集中于就地开发建设物质资本及就业援助政策缺失的问题及其后果;依循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探寻了扶贫政策取向,提出国家扶贫资源和项目必须瞄准地缘性分布的贫困群体,以人力资源投资开发为扶贫开发的重心,把就业援助政策作为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
王丽华
关键词:农村扶贫政策贫困人口分布
就业激励和援助:贫困救助制度演进和优化的基本取向被引量:20
2011年
就业援助和激励是政府对弱势群体就业实行专项援助和激发鼓励的社会政策或制度安排。促进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就业历来是贫困救助的基本方案;引入和推进工作福利制是当代贫困救助制度体系改革的重点。在我国现行的贫困救助制度体系中,因就业激励和援助制度缺失,有劳动能力者依靠生活救助的现象突出。面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群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建立生存保障与就业激励有效衔接机制,为其劳动就业给予必要的手段、机会和能力性援助,应是我国贫困救助制度优化的基本取向。
李乐为王丽华
关键词:就业援助
就业援助:西部农村反贫困的现实抉择——基于减缓地缘性贫困和生态贫困的视角被引量:10
2012年
我国贫困区域、贫困人口向西部农村收缩的态势持续增强,而囿于自然环境、高度依赖农牧业的生计状况又引致地缘性贫困现象和生态贫困后果,并且"农业及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扶贫"对贫困的作用已经减弱,甚至对减缓生态贫困缺乏积极作用。在西部贫困农村,生态环境支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其维护,必须依赖当地农民生计替代或转型;生态贫困问题的治理,必须依赖贫困人口生计空间和生计路径的拓展或转换。因此,实现劳动力流动对突破地缘性贫困困扰和解救生态贫困有着决定性意义,然此必须依赖国家针对性的就业援助,以赋能为重心,改变其劳动力人口缺乏就业资源禀赋的普遍性状况,促成劳动力流动。
王丽华
关键词:生态贫困劳动力流动就业援助
贫困人口分布、构成变化视阈下农村扶贫政策探析——以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为例被引量:21
2011年
基于对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的扶贫开发调查和定点贫困调研,从我国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缘性特征以及贫困群体构成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1986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重点分析了扶贫资源瞄准和使用偏离扶贫目标群体、扶贫工作重点集中于就地开发建设物质资本以及就业援助政策缺失的问题及其后果,进而结合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探寻了扶贫政策取向,提出国家的扶贫资源和项目必须瞄准地缘性分布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把能力建设置于新扶贫开发战略的优先地位,把就业援助政策作为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
王丽华
关键词:农村扶贫政策贫困人口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