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WTA04)
- 作品数:11 被引量:272H指数:7
- 相关作者:曾福生高鸣夏玉莲周化明更多>>
-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农村土地流转、生态效应与区域差异——基本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文章基于效应分析原理,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生态效应的基本内涵,即农地流转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结构与技术,从而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冲击。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截面加权的固定效应估计,得出结论:农地流转加重了农用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但农用塑料薄膜和农用柴油的消耗量减少了;而粮食播种面积占比的提高会增加对化肥、柴油以及农药的使用量,但对塑料薄膜有一定的节约效应。此外,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且生态效应在不同的区域呈现出明显差异性。
- 夏玉莲曾福生
-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生态效应
- 农地产权认知状况与流转行为牵扯:湘省398户农户样本被引量:23
- 2012年
- 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流转的制度前提,但农户对产权的认知会影响其农地流转行为尚缺乏经验证据支持。利用湖南省的样本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t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现阶段农户对农地产权的认知较薄弱,产权制度对农地流转的实际影响与这种认知状况有关,在控制多种农户特征后发现产权认知度对农地流转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需要通过明晰农地产权、加强立法保障、加大产权宣传、设立产权交易机构等措施推动农地流转。
- 曾福生
- 关键词:农地流转农地产权产权交易
- 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现代农业视角被引量:81
- 2013年
- 本文运用SBM-HR-Regoprobit模型,依据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简称"三化")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问题,估计了现代农业因素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中国"三化"存在失衡现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及各地区内部发展不协调。第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没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的保障,是"三化"中的"短腿"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瓶颈。第三,农业科技和政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 曾福生高鸣
-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
- 农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使用2009~2010年数据计算l『我国各省区农业碳排放总量,运用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了我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状况,并将其划分为6种发展模式,以期找准我国各省区农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并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 高鸣
- 关键词:两型农业低碳农业农业经济农业发展
- 农地流转的经济效应及其空间溢出——基于“三化”发展的视角被引量:12
- 2012年
- 利用2005—201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地流转、"三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数据,构建了考虑空间因素的计量模型,验证了农地流转的经济效应及其空间溢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农地流转通过影响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间接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并且跨期内存在空间效应、本期内没有空间效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周边地区的农地流转强度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农地流转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空间效应,在粮食主产区的农地流转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直接和间接拉动效应,而粮食主销区农地流转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 夏玉莲曾福生
- 关键词:农地流转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经济效应
- 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5个省(区、市)1141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被引量:21
- 2013年
- 本文以25个省(区、市)1141个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行业从业累积时间、岗位从业累积时间、职业技能培训情况和所处企业或单位的行业性质这7个变量对其职位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血缘地缘关系的利用情况、企业所在区域变量对农民工职位提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具体来说,男性、在制造业和内陆地区中小城市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具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行业和岗位从业时间越长、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越多的农民工,其职业发展越好。此外,农民工的婚姻状况、职业社会关系的利用情况和所处企业或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变量对其职位提升影响不显著。
- 曾福生周化明
- 关键词:农民工
- 新型工业化对“三化”协调发展的效应能力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BM模型和GMM-SYS模型,测算了我国各地区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并估计了新型工业化指标对我国“三化”协调发展的效应及其能力调整。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包括:我国“三化”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尤其是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提升幅度较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外部效应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城镇化率的提升有积极促进作用,环境、科技和运营成本是当前推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工业环境和“三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特征,环境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适当的环境管制可以促进“三化”协调发展。本文的研究支持了“波特假说”,即适当的管制可以促进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这对既有的“环境管制费用增加工业发展成本”的理论构成了挑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三化”协调发展的效应仍存在潜力,应当通过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
- 曾福生高鸣
-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 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土地资本化的根本被引量:7
- 2013年
- 农村土地问题是我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点之一,为充分发挥我国农村土地的资本、资产和资源属性,须完善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和理论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农村土地资本化动因、模式以及存在问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土地资本化运营能推动经济发展,但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健全的经济、政治、法律和管理方面的制度。因此,基于土地资本化的发生机理,制度创新才是我国农村土地资本化的根本出路。
- 曾福生夏玉莲
- 以色列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本文从以色列的农业制度、科研技术和农业经营组织方式的角度,深度剖析了以色列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的发展情况。推动中国"两型农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制度和农业组织,依靠科技和人力资本投资,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高鸣曾福生
- 关键词:以色列农业农业资源农业环境
- 农民信息弱势与农地流转收益分配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随着城镇化、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渐增长,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各类主体经常产生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农地非农化主体之一的农民的信息弱势地位,即存在农民信息获取约束和信息分配约束。文章分析了这种弱势存在的原因:农民自身知识水平约束、土地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以及政府与土地受让人之间的权钱交易,同时,还分析了这种信息弱势衍生出的土地收益分配中其他主体障碍。要化解这种弱势问题,作者提出了内部强化机制和外部优势机制并存的路径。
- 夏玉莲曾福生
- 关键词:农地非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