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0802018)

作品数:53 被引量:192H指数:9
相关作者:苏旭孙全富徐翠华范瑶华赵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9篇核科学技术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电站
  • 11篇核电
  • 11篇核电站
  • 11篇放射性
  • 9篇细胞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5篇饮用
  • 5篇饮用水
  • 5篇食品
  • 5篇肿瘤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核设施
  • 5篇核事故
  • 4篇人外周血
  • 4篇突发事件
  • 4篇染色
  • 4篇染色体
  • 4篇放射性水平

机构

  • 41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吉林大学
  • 3篇江苏省疾病预...
  • 3篇辽宁省疾病预...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3篇甘肃省疾病预...
  • 3篇吉林省肿瘤医...
  • 2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包头市疾病预...
  • 2篇海盐县疾病预...
  • 2篇连云港市疾病...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34篇苏旭
  • 13篇孙全富
  • 9篇徐翠华
  • 8篇范瑶华
  • 6篇阮健磊
  • 6篇刘建香
  • 6篇赵力
  • 5篇张庆
  • 4篇尹亮亮
  • 4篇周强
  • 4篇李文红
  • 4篇吉艳琴
  • 4篇田梅
  • 4篇刘青杰
  • 4篇潘艳
  • 4篇拓飞
  • 4篇钱叶侃
  • 3篇申宝鸣
  • 3篇田青
  • 3篇雷红玉

传媒

  • 3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7篇中国辐射卫生
  • 2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癌变.畸变....

年份

  • 2篇2013
  • 6篇2012
  • 32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内污染关键核素参数库的研制
2010年
目的 研制用于核与辐射突发事件情况下内污染关键核素参数数据库.方法 通过调研确定各类核突发事件可能释放的内污染关键核素,根据核素的物理衰变参数和和理代谢参数,选用MS Visual Studio 2005 C#编程语言和MS Access数据库设计软件,建立各类核突发事件内污染关键核素参数数据库.结果 研制了用于核突发事件内污染核素的参数数据库.结论 本软件方便、快捷,可用于核应急情况下不同事件释放核素的查询和核素的参数数据查询,有助于应急情况下人员内污染的快速监测及评估.
赵力徐翠华李文红苏旭
关键词:内污染放射性核素
福岛核事故期间北京某菜园露天菠菜和土壤的放射性水平监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日本福岛核事故期间北京某菜园露天菠菜及菜园土壤中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含量,研究其放射性污染特点。方法连续采集该菜园的露天菠菜样品6份,土壤样品3份,采用高纯锗(HPGe)1能谱仪分析样品中131I等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结果在6份露天菠菜样品中均检测到131I,在3份土壤样品中均检测到137Cs,仅有1份无菠菜遮挡的表层土壤样品中检测出微量的131I。结论福岛核事故后,北京的露天菠菜受到人工放射性核素131I的污染,污染的峰值出现在2011年4月4日前后,但其污染较轻,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周强徐翠华拓飞张京李文红张庆张伟军张建峰苏旭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菠菜131IΓ能谱
某核设施周围居民1997-2007年白血病发病分析
2012年
目的调查某核设施厂区周围居民1997-2007年白血病发病率,并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核设施正常运行或核事故致公众健康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以该设施厂区为中心,将周围半径10km范围划定为调查区,调查区内至少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列为调查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到各级医院搜集白血病诊断资料。结果调查区1997—2007年共累计观察9409200人·年,新发白血病643例,粗发病率为2.51×10^-5,标化发病率2.53×10^-5,发病率略低于该核设施所在市的同期白血病发病率水平。这11年期间,未见白血病发病率随时间而改变。结论本次调查未发现该核设施周围居民白血病发病率增加。
靳容孙全富刘芬张旭邢茹许新梅李小亮苏旭
关键词:核设施白血病发病率
河南省杞县居民^(60)Co卡源事件认知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调查60Co卡源事件后不同地区居民对核与辐射的认知情况,分析公众获取该事件信息的途径,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南杞县和辉县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对核与辐射的认知程度和该事件中信息流通的渠道。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390份,收回有效问卷1 340份,有效样本率96.4%。杞县居民在经历60Co卡源事件后,对核与辐射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辉县居民(P<0.01),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公众认知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官方传媒在该事件的信息传播方面所起作用较弱,非官方途径包括网络传播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起主要作用。结论应该完善应急工作和应对预案,建立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
赵艳芳楚彩芳程晓军孙全富雷翠萍傅颖华
关键词:核能突发事件
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中抗氧化能力和辐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中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辐射敏感性变化。方法运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试剂盒分别检测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α粒子作用BEP2D后第21代细胞RH21和α粒子作用BEP2D细胞后形成的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1内抗氧化酶GPX和CAT的活性以及抗氧化剂GSH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0、30、60、90、120和150μmol/L H2O2作用BEP2D、RH21和BERP35T-1细胞96h后,细胞增殖率的差异;0、2、4和8Gy1射线照射BEP2D、RH21和BERP35T.1细胞7~9d后,用细胞克隆计数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和存活分数的变化。结果RH21和BERP35T-1细胞中GPX酶活力均低于BEP2D细胞(t=5.75和7.65,P〈0.05)。BEP2D细胞中CAT酶活力是RH21细胞的2.64倍,是BERP35T-1细胞的5.76倍。RH21细胞中GSH含量与BEP2D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转化细胞BERP35T-1内GSH含量则明显低于BEP2D细胞(t=7.76,P〈0.05)。与BEP2D细胞相比,60、90、120和150μmol/LH202作用后RH21细胞的增殖率降低(t=29.90—84.68,P〈0.01),30、60、90、120和150μmol/LH202作用后BERP35T-1细胞的增殖率降低(t=10.37~58.36,P〈0.01)。4和8Gy γ射线照射后,RH21细胞的增殖率和存活分数均显著低于BEP2D细胞(t=6.33—45.00,P〈0.05);2、4和8Gy^y射线照射后,BERP35T-1细胞的增殖率和存活分数较BEP2D细胞明显降低(t=5.87—34.17,P〈0.05)。结论 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过程中,细胞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辐射敏感性增强。抗氧化系统功能减弱可能是α粒子诱发BEP2D细胞恶性转化和辐射敏感性增强的机制之一。
苟巧张伟王春燕苏旭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Α粒子抗氧化能力癌变
辐射诱导小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与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剂量-效应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MN-RET)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MN-PCE)的变化,为探索快速、高通量的辐射生物剂量计奠定基础。方法54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分别施予x射线全身照射,吸收剂量分别为0、0.5、1、2、4和5Gy。在照射后24、48和72h,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人工镜检的方法,观察外周血MN-RET和骨髓MN-PCE的变化。结果在0.5-5.0Gy范围内,3个时间点外周血MN-RET和骨髓MN-PCE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剂量-效应曲线可拟合成直线回归方程(t=10.26-25.77,P〈0.05);外周血MN-RET和骨髓MN·PCE之间明显相关(r=0.986-0.996,P〈0.05)。结论FCM检测MN-RET有望成为快速、高通量的辐射生物剂量计或辅助诊断方法。
刘丽波张俭刘宇光倪冠英刘树铮
关键词:小鼠流式细胞术生物剂量计
γ射线诱导人淋巴细胞损伤及磷酸化组蛋白H2AX和ATM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经不同剂量”℃0 γ射线照射后淋巴细胞损伤情况,以及与磷酸化的H2AX、ATM表达的关系。方法永生化淋巴细胞及人新鲜外周血淋巴细胞经0-8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0.5h,分别采用Westernblo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ATM和1-H2AX的表达情况,并通过CB微核法检测受照射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验证细胞损伤程度。结果流式细胞检测发现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照射后0.5h,,γ-H2AX表达的剂量效应关系呈线性平方模式,其拟合曲线为:Y=3.96+11.29D-0.45D。,而相同方法检测磷酸化ATM蛋白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照射后0.5h,各受照射组磷酸化ATM表达在0.1~8Gy范围内具有呈剂量依赖性增高的趋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结果显示,γ射线照射后DNA损伤情况明显加重,随吸收剂量的增加,微核细胞率明显增多。结论”Co γ射线可诱导DNA双链断裂,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微核率明显增加,磷酸化的H2AX、ATM表达水平亦明显增高,本研究为辐射损伤及辐射事故生物剂量估算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田梅潘艳刘建香阮健磊苏旭
关键词:^60CO射线淋巴细胞Γ-H2AX微核
辐射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反应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反应相关基因表达对x射线全身照射的反应,为探索新型辐射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以吸收剂量为0、1、2、3、4、5Gyx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在照射后4和24h,应用实时定量PCR法,对淋巴细胞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蛋白1a(Cdknla)、生长阻滞和DNA损伤基因45ct(Gadd45ct)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B微核法),检测淋巴细胞微核率变化。结果Cdknla基因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受到1-5Gy照射后4和24h,其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至4Gy达到峰值,5Gy后不再继续增加。Cdknla基因表达与照射剂量呈线性相关(r=0.946、0.975,P〈0.05)。Gadd45ct基因在1-5 Gy照后4和24h,其相对表达量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且照射后4h的表达高于24h(r=0.936、0.797,P〈0.05)。CB微核法中,在1-5 Gy x射线照射后4和24h,各剂量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显著增多,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0.984,P〈0.05)。结论辐射使Cdknla基因和Gadd45ct基因表达上调,表现出较好的剂量线性关系,有可能成为研制新型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候选基因。
郭海卓齐忠志武宁董娟聪金顺子
关键词:人外周血淋巴细胞GADD45A实时定量PCR生物标志物
辐射对Jurkat细胞P21蛋白及ICR小鼠胸腺细胞p21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Jurkat细胞P21蛋白和ICR小鼠胸腺细胞p2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0、0.5、1.0、2.0、4.0及6.0GyX射线照射后Jurkat细胞中P21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0、0.5、1.0、2.0、4.0及6.0GyX射线照射后4和24h小鼠胸腺及脾细胞中p2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12和24h,Jurkat细胞中P21蛋白表达在0.5-4.0Gy范围内均随剂量的增大而升高(t=-24.23~-3.96,P〈0.05),6Gy时均出现表达下降(t=-11.19、-14.50,P〈0.05);与假照射组相比,在0~6.0Gy照射后4和24h,小鼠胸腺及脾细胞中p2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随剂量增大逐渐增加(t=-29.96~8.80,P〈0.05);并于6.0Gy时达最高(t=-11.84-3.42,P〈0.05),仅胸腺细胞1Gy照射后4h除外(t=-3.42,P〉0.05)。结论x射线能诱导P21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
倪冠英武宁郭海卓金顺子
关键词:JURKAT细胞P21蛋白P21基因胸腺细胞
河南省杞县^60Co卡源事件居民认知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了解2009年6月河南省杞县利民辐照厂^60Co卡源事件后,当地居民对核与辐射的知晓程度和对核能的接受性、对当地政府处理卡源事件的评价,以及对事件原因的分析。方法2010年3月至4月,在杞县利民辐照厂10km范围内,抽取5个乡镇的23个自然村和2所学校;在未受事件影响的135km以外的辉县,选取3个乡镇的3个自然村和2所学校作为对照人群,对18岁以上的一般公众,意见代表(医生、教师、行政人员、官员、私营企业业主等)和学生(初三及高一),进行人户问卷调查。结果本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340份。两地居民对核与辐射的知晓程度都较低,杞县居民对核与辐射的知晓程度高于辉县。学生对核与辐射知识的知晓程度最高,意见代表次之,一般公众最低。男性、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对核与辐射的知晓程度较高。40.O%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应当增加建设核电站,但仅一小部分被调查者支持在当地建设核电站,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更反对当地建设核电站。60%以上的一般公众和63.2%的意见代表“非常相信”或“比较相信”当地政府在”^60Co卡源事件中对他们的劝解。超过80%的受访者对当地政府在处理”^60Co卡源事件的能力持负面态度。与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度评价相同,学生对当地政府的评价最低,意见代表次之,对政府的评价最高的为一般公众。”^60Co卡源事件导致大规模居民离家避险的主要原因有:谣言泛滥占67.2%、缺乏辐射知识占61.9%、随众效应占59.2%,以及政府未及时向群众公布事件真相占42.3%。结论公众对核与辐射的了解较少。公众对当地政府的信任度比较高。但是对政府在处理。^60Co卡源事件中的表现不是很满意。学生的负面评价值得关注。
雷翠萍程晓军张钦富孙全富傅颖华楚彩芳秦卫东赵艳芳王洪卫张冰洁窦书林苏旭
关键词:谣言危机沟通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