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877)

作品数:19 被引量:306H指数:12
相关作者:于兴修刘前进李振炜井光花马骞更多>>
相关机构:临沂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临沂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临沂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沂蒙山区
  • 6篇土壤
  • 6篇径流
  • 5篇土壤侵蚀
  • 4篇土壤侵蚀强度
  • 3篇氮磷
  • 3篇氮磷流失
  • 3篇点源
  • 3篇点源污染
  • 3篇典型小流域
  • 3篇污染
  • 3篇小流域
  • 3篇磷流失
  • 3篇降雨
  • 3篇非点源
  • 3篇非点源污染
  • 2篇植被
  • 2篇山地
  • 2篇山地丘陵
  • 2篇山地丘陵区

机构

  • 15篇临沂大学
  • 7篇山东师范大学
  • 6篇临沂师范学院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山东省国土测...

作者

  • 16篇于兴修
  • 12篇刘前进
  • 5篇井光花
  • 5篇李振炜
  • 5篇马骞
  • 3篇吕国安
  • 2篇王瑶
  • 2篇史云飞
  • 2篇刘正佳
  • 2篇张含玉
  • 2篇张玲玲
  • 1篇李蕾
  • 1篇商贵铎
  • 1篇蔡强国
  • 1篇黄玫
  • 1篇傅斌
  • 1篇姚孝友
  • 1篇黄韦艮
  • 1篇刘玉华
  • 1篇胡长伟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薄盘光滑样条插值中三种协变量方法的降水量插值精度比较被引量:39
2012年
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中,高相关协变量的选取决定了插值结果的精确性。以2001-2009年全国728个气象站点日降水为数据源,提取年降水量数据,在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与两协变量高程(DEM)和距海岸线距离(DCL)的空间相关性基础上,利用ANUSPLIN软件,比较不同协变量下降水量插值结果精度在全国尺度以及区域尺度上的差异。以DEM、DCL及DEM-DCL分别为协变量对降水量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发现:①在全国尺度上,DEM法的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7.79,略低于DEM-DCL法(48.90),但显著低于DCL法(55.54);且DEM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也明显低于其它两种方法。②在区域尺度上,除西藏地区外的其他7个区域,3种方法的插值误差与全国尺度上相一致。西藏地区降水插值结果以DCL法的精度最高,而DEM法则较差。研究建议除在西藏地区的降水量插值研究中采用DCL法,在全国其他大部分区域采用DEM法。
刘正佳于兴修王丝丝商贵铎
关键词:协变量
纳米ZnO对浮萍(Lemna minor L.)的生态毒性及其聚集性和溶解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纳米颗粒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增加了其环境释放风险,为此以不同浓度的纳米ZnO(0、1、10mg·L-1和50mg·L-1)处理浮萍(LemnaminorL.)7d,分析了纳米颗粒对植物D665/D665a值(叶绿素与脱镁叶绿素的比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Na+K+-ATP酶(Na+K+-ATPase)活性的影响,并对纳米ZnO的聚集性与溶解性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浓度为50mg·L-1的纳米颗粒显著抑制D665/D665a值和Na+K+-ATPase活性,而抗氧化酶活性则显著升高;纳米颗粒在培养液中易发生聚集作用而沉积,12h后基本上完全沉积到底部。结果说明,50mg·L-1的纳米ZnO对浮萍产生了显著的胁迫作用,其对浮萍的毒性作用主要来源于其溶出的Zn2+。
胡长伟刘旭
关键词:纳米ZNO浮萍抗氧化酶聚集性
沂蒙山区土壤侵蚀强度的垂直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具北方土石山区的典型特征的沂蒙山区为研究区,以TM影像和地形图为源数据,借助GIS和RS技术,根据全国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获取1986和2004年2期土壤侵蚀强度数据,在垂直分布上分析了土壤侵蚀强度等级间转化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6—2004年期间,土壤侵蚀强度转化以向微度和相邻级别转化为主;土壤侵蚀强度加剧的面积为810.7km2,占总面积7.15%,侵蚀强度减缓的面积为1913.8km2,占总面积16.88%,在海拔150~400m间土壤侵蚀加剧和减缓的面积分别占其总变化面积的81.51%和73.43%。各等级土壤侵蚀强度面积随高程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其峰值出现的高程随着侵蚀强度级别的增加而升高。微度、轻度和中度等级发生变化的高程范围随着转向侵蚀级别的增大呈升高趋势;强度、极强度和剧烈转向微度等级的高程范围位置相对较低,极强度和剧烈等级转向轻度和中度侵蚀的高程范围位置相对较高。
刘前进于兴修王瑶蔡强国
关键词:土壤侵蚀沂蒙山区
农业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1年
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识别污染发生的关键源区非常重要。在介绍输出系数法、污染指数法和非点源污染模型法等主要农业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输出系数取值、污染指数因子权重分级以及非点源模型法参数获取等方面存在问题,并从野外观测、现有不同识别方法的结合、多角度识别方法的研究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与集成等方面对未来关键源区识别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与控制提供借鉴。
李振炜于兴修姚孝友井光花
关键词:农业非点源污染污染指数非点源污染模型
沂蒙山区不同强降雨下土壤的氮素流失特征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为探讨不同自然强降雨氮素流失特征,实地观测沂蒙山区孟良崮小流域2010年汛期的降雨与径流过程,选取暴雨(汛期首场强降雨)、大雨(土壤水分相对饱和强降雨)和大暴雨(年最大雨强降雨)3场不同典型强降雨,分析降雨径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首场暴雨条件下,除颗粒态氮外,其他形态氮含量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大雨过程中,总氮含量在径流峰值前达到峰值,溶解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径流峰值后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在大暴雨条件下,总氮和颗粒态氮含量在径流峰值前浓度陡增到最大后迅速降低。总氮与颗粒态氮的流量加权质量浓度表现为大雨<暴雨<大暴雨,溶解态氮流失浓度百分比介于49.9265%~85.292%,且硝态氮在溶解态氮中占主导地位。不同形态氮和泥沙的平均流失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均表现为大暴雨>暴雨>大雨。该研究为沂蒙山区小流域水环境保护和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井光花于兴修刘前进李振炜
空间粒度变化对沂蒙山区景观格局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9
2013年
基于2004年沂蒙山区不同空间幅度的土壤侵蚀强度图,利用GIS技术和Fragstats软件,选择8个景观格局指数,探讨沂蒙山区不同空间幅度的景观格局指数在20~65m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函数拟合分析。结果表明:(1)各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加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具体包括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和变化不明显3种情况;(2)对于两种不同空间幅度的研究区域,景观格局指数研究的第一尺度域为(20,35),最佳空间粒度均为35m;(3)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所选8个景观格局指数进行拟合,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周长面积分维数、蔓延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能够很好地拟合出其变化趋势;而最大斑块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拟合效果不太理想。
张玲玲史云飞刘玉华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沂蒙山区
沂蒙山区典型小流域降雨径流的磷素输出特征被引量:16
2012年
以沂蒙山区孟良崮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2010年自然降雨条件下流域出口污染物的流失状况,选取降雨量>2mm的10场降雨,分析降雨径流特征对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次降雨径流中总磷(TP)、颗粒态全磷(PP)、水溶性全磷(DP)、水溶性无机磷(DIP)浓度变化与流量变化过程不一致,浓度峰值均出现于流量峰值之前,而磷素通量与流量变化过程较为一致,且两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次降雨径流TP、PP、DP、DIP的浓度最大值及平均浓度(EMCs)差异均较大,其主要受降雨量、最大雨强和平均雨强影响,与降雨历时无显著相关关系,而浓度最小值差异较小;TP以PP流失为主,DP以DIP流失为主,DIP/DP的动态变化与降雨历时、降雨量、最大雨强和平均雨强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而PP/TP的动态变化与最大雨强显著相关.DIP、DP、TP的输出受地表径流(DR)和基流(BF)的影响较大,DIP/DP的动态变化及DIP、DP、TP的EMCs与DR/TR(地表径流/总径流量)存在多项式关系,而PP/TP的动态变化和PP的EMCs受DR/TR影响较小.
于兴修李振炜刘前进井光花
关键词: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地表径流沂蒙山区
基于SRP概念模型的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被引量:82
2011年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壤侵蚀、高程等13个评价指标,在GIS环境下,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EVI)值,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度分为5级:微度脆弱(<1.8)、轻度脆弱(1.8~2.8)、中度脆弱(2.8~3.5)、重度脆弱(3.5~4.0)和极度脆弱(>4.0).结果表明:沂蒙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以中度脆弱性为主,其中,微度、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脆弱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1%、33.8%、43.3%、15.9%和0.9%,重度和极度脆弱区主要集中在地形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区或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丘陵和平原过渡交错带.
刘正佳于兴修李蕾黄玫
关键词:生态环境脆弱性沂蒙山区
沂蒙山区典型小流域特殊降雨的磷素输出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为揭示沂蒙山区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磷素流失规律,对当地孟良崮小流域2010年13场自然降雨径流量及磷素浓度的动态过程进行实地监测,研究了年内产生有效径流的首场和最大强度2场特殊降雨的径流、磷素输出负荷、初期冲刷效应及径流量同磷素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场降雨径流中溶解态有机磷(DO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全磷(DP)、颗粒态全磷(PP)和总磷(TP)浓度明显高于最大强度降雨,而其输出负荷分别为最大强度降雨的168%、54%、71%、48%和54%;2场降雨对小流域磷素年输出负荷有重要影响,DOP、DIP、DP、PP和TP的输出总量分别占整个雨季输出的48%、81%、70%、87%和81%,其中DIP占DP流失的77%,PP占TP流失的71%;2场降雨均存在污染物的初期冲刷效应,最大强度降雨的初期冲刷效应较首场降雨强烈;2场降雨的各磷素累积输出负荷同累积径流量之间均呈线性关系,且拟合度较好,但首场降雨各形态磷素直线方程的斜率均大于最大强度降雨.根据气象预报尽量减少在特殊降雨期间翻耕、施肥等农事活动,以及有针对性地建立沟渠、池塘等截污措施减少初期冲刷效应,是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李振炜于兴修刘前进井光花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沂蒙山区
不同覆被土壤结构稳定性对侵蚀泥沙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6
2011年
以沂蒙山区的棕壤为例,利用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在分析比较5种典型覆被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土地覆被土壤结构稳定性对侵蚀泥沙全氮(N)、全磷(P)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结构稳定性以山楂园和侧柏林较好,金银花和荒草地次之,花生地最差。不同土地覆被类型泥沙全N、全P流失特征差异明显,泥沙流失率与其全N、全P流失参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结构稳定性通过调节侵蚀产沙进而影响泥沙中N、P的流失特征,山楂园等土壤结构稳定性较好,侵蚀过程中更多地选择性搬运粘粒及精细颗粒,致使泥沙全N、全P流失量较少且含量和富集率较高;而花生地土壤结构稳定性较差,侵蚀过程中更多搬运砂粒及大团聚体破碎分散的细粒,使得泥沙全N、全P流失量较高且含量和富集率较低。泥沙全N、全P富集率在降雨过程中呈逐渐降低的变化,随着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土壤结构稳定性的降低,径流过程中泥沙全N富集率较全P的变化剧烈且下降幅度大。
于兴修马骞刘前进张含玉
关键词:沂蒙山区模拟降雨土壤结构稳定性侵蚀泥沙氮磷流失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