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2008EG137292)

作品数:6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董万胜刘恒毅吴亭杨磊马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闪电
  • 3篇宽带
  • 3篇宽带干涉仪
  • 2篇雷达
  • 2篇雷达回波
  • 2篇雷电
  • 2篇回波
  • 2篇辐射源
  • 1篇地闪
  • 1篇电场
  • 1篇电磁脉冲
  • 1篇电感应
  • 1篇电缆
  • 1篇电离层
  • 1篇电离层反射
  • 1篇电压
  • 1篇预警
  • 1篇闪电定位
  • 1篇甚高频
  • 1篇时延

机构

  • 9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重庆市气象局
  • 2篇北京市气象局
  • 2篇大阪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华东电力设计...
  • 1篇广东省防雷中...
  • 1篇重庆市防雷中...

作者

  • 7篇董万胜
  • 5篇刘恒毅
  • 3篇吴亭
  • 2篇刘莎莎
  • 2篇张义军
  • 2篇马祥
  • 2篇杨磊
  • 1篇周康辉
  • 1篇覃彬全
  • 1篇严碧武
  • 1篇孙振
  • 1篇李良福
  • 1篇郑栋
  • 1篇蔡力
  • 1篇张阳
  • 1篇陈绍东
  • 1篇石玉恒
  • 1篇王建国
  • 1篇周蜜
  • 1篇于晖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数据采集与处...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气象科技

年份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西南地区双极性窄脉冲事件与雷达回波的关系
利用在西南地区观测到的六次产生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arrow Bipolar Events,NBEs)的雷暴个例,讨论了正、负极性NBEs与常规闪电及雷达回波所表征的雷暴强度的关系。六次雷暴均产生两种极性的NBEs,其中...
刘莎莎董万胜吴亭刘恒毅
关键词:雷达回波
利用二次相关改进的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被引量:23
2013年
为了提高传统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的性能,将二次相关时延估计算法与广义互相关时延估计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利用二次相关改进广义互相关的时延估计新算法。该算法先对信号进行二次相关处理,利用相关函数抑制了噪声的干扰,然后在相关函数序列上进行权重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算法的抗噪声性能与估算精度。仿真实验证明新算法较广义互相关算法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对闪电辐射源定位资料的分析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周康辉董万胜刘恒毅杨磊马祥
关键词:时延估计广义互相关辐射源定位
基于干涉仪原理的甚高频雷电单站预警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目前闪电单站探测与预警装置的局限性,设计了一套基于闪电宽带干涉仪原理的甚高频单站雷电预警装置。该装置通过测量雷电(包括云闪与地闪)起始时刻的辐射信号到达竖直天线阵列的相位差,计算得到该信号的仰角,根据仰角估算雷电的距离,进而根据雷电的距离和活动特征进行雷电报警。单站测距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单站系统对半径50km范围内闪电测距误差在25%以内,半径100km范围内的闪电测距误差在30%以内。雷电单站预警装置对一次雷暴过程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该装置能有效探测半径100km范围内的闪电活动状况,探测到的闪电频次分布、闪电距离与多站闪电定位结果保持较好一致性,证明其能有效探测周围闪电活动状况,起到提前预警雷暴的作用。
周康辉董万胜刘恒毅蔡力杨磊马祥
关键词:宽带干涉仪辐射源
埋地电缆雷电感应过电压观测和分析被引量:20
2010年
通过测量自然闪电条件下埋地电缆的雷电感应过电压,探讨了不同类型电缆屏蔽层对芯线上感应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层具有明显降低雷电感应过电压的作用;对同一次自然闪电,相对于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上感应电压脉冲波形峰峰值分别为65%和26%。在选取的起始脉冲时间段内,电缆感应过电压正、负峰值的绝对值同时增大或减小,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钢带屏蔽层能够有效抑制控制电缆感应过电压400 kHz^1 MHz的频率分量,铜编织带屏蔽层对信号电缆感应过电压50 kHz以下频率分量的削弱效果明显。总体来看,铜编织带比钢带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
于晖董万胜陈绍东王建国张义军张阳周蜜孙振德庆措姆
关键词:雷电电磁脉冲埋地电缆感应过电压屏蔽
基于电离层反射的袖珍云闪(CID)三维定位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袖珍云闪是一类区别于常规闪电放电过程的特殊放电现象,能够同时产生极强的高频和低频辐射信号,其低频辐射信号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反射后能够在电场变化波形上形成电离层反射脉冲对.电离层反射信号与原信号的时间差包含着放电三维位置和电离层高度的信息,而借助于多站闪电探测网络的同步观测就能够反演这些信息.基于这一规律,本文发展了一种对袖珍云闪实现三维定位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对大范围内的袖珍云闪实现准确的三维定位,同时还能够反演电离层的高度,是一种潜在的研究电离层相关性质的有效手段.通过将定位结果与雷达回波比较,证明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这种方法,计算了5489例正极性袖珍云闪和1400例负极性袖珍云闪的放电高度,发现正极性袖珍云闪主要集中在7~14km,而负极性袖珍云闪达到了15~18km.负极性袖珍云闪的放电高度总体上与对流层顶高度相当,其数量相比于正极性袖珍云闪明显偏少,因此很可能产生于较为罕见的极旺盛的雷暴过程中.
吴亭董万胜李良福覃彬全
关键词:电离层
西南地区双极性窄脉冲事件与雷达回波的关系
利用在西南地区观测到的六次产生双极性窄脉冲事件(Narrow Bipolar Events,NBEs)的雷暴个例,讨论了正、负极性NBEs与常规闪电及雷达回波所表征的雷暴强度的关系。六次雷暴均产生两种极性的NBEs,其中...
刘莎莎董万胜吴亭刘恒毅
关键词:雷达回波
文献传递
负地闪不规则脉冲簇事件的宽带干涉仪三维观测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宽带干涉仪的三维观测数据,对发生在负地闪继后回击前的不规则脉冲簇事件CPT进行了研究。首先对CPT事件快电场时域波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CPT事件的辐射源时空发展特征,并对这些CPT事件、梯级先导和直窜先导在30~290 MHz频段辐射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次CPT事件的快电场脉冲间隔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5.3~9.0μs和2.7~4.9μs。CPT事件的击穿过程为负极性击穿,其发展特征与直窜先导或企图先导没有明显区别。10次CPT辐射源发展速度的统计结果表明,平均发展速度在3.23×106~1.93×107 m.s-1之间,平均值为1.02×107 m.s-1,与企图先导或直窜先导的速度统计结果相当。10次CPT事件在30~290 MHz频段的功率谱密度平均值分别比同次地闪中的梯级先导和直窜先导强1.8~11.6dB和2.4~12dB。
刘恒毅董万胜张义军郑栋严碧武石玉恒吴亭
关键词:闪电定位宽带干涉仪
广州地区闪电起始过程的时空发展特征研究
闪电的起始位置和起始阶段发展速度是闪电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2010年广州夏季雷电综合观测实验的双站宽带干涉仪观测数据中,选择了可从起始阶段进行三维定位的云闪84例、地闪67例。利用这些数据,对闪电起始高度分布特征,以...
刘恒毅董万胜张义军
关键词:宽带干涉仪闪电
文献传递
双极性窄脉冲电场波形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2007年夏季野外试验取得的多站电场数据,通过一个较为宽泛的标准并配以手动判别的方法,挑选出14 871例双极性窄脉冲(NBE)的电场波形,对比分析了正、负极性NBE的3个基本特点:极窄的宽度、极大的峰值及孤立性。结果表明,两者的电场波形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正、负极性NBE的脉冲平均宽度分别为6.42μs和5.46μs,并且正极性NBE的脉冲宽度更容易出现极大值,其最大值为19.76μs。正、负极性NBE的脉冲平均峰值分别为403.4和627.0数字单位,而同时期观测到的97 713例负地闪回击的平均电场峰值仅为256.7数字单位。负极性NBE的脉冲峰值更容易出现极大值,其最大值为5 118数字单位,而正极性NBE的脉冲峰值最大值为3 347数字单位。NBE的孤立性明显,分别有73.5%和78.5%的NBE在其发生后和发生前的1s内没有其他任何触发事件。正、负极性NBE的孤立性差异也较明显,4.39%的正极性NBE在其发生后的10ms内出现了其他放电过程,而负极性NBE对应的比例仅为1.61%。基于这些特点,并结合两者放电高度的差异,初步探讨了两者放电过程的一些差异。
吴亭董万胜刘恒毅
共1页<1>
聚类工具0